摘要:歷史課堂教學要采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好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起到強烈的熏陶、感染和內化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18-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中學生的自主意識與批判思維明顯加強,他們對生硬、簡單、抽象的說教顯得有些麻木茫然和無可奈何,因此,歷史教師要不斷探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和豐富情感體驗,熏陶、感染和內化學生的思想情感,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課堂評價語要真誠、準確和客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課堂評價語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的門扉,是引導學生開啟知識的千門萬戶的鑰匙。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學生都希望老師對自己的評價語體現(xiàn)出關愛、激勵、肯定,體現(xiàn)正能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評價時要真誠、中肯、準確客觀。
準確和客觀是評價語的“靈魂”,沒有“靈魂”,無論說的如何生動,如何有吸引力,都顯得蒼白無力,評價語也就沒有生命力,更沒有說服力。因此,教師評價語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要把握好時機,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學生恰當?shù)脑u價,這樣評價語就起到了鼓勵和提醒的作用。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時,就會獲得信心,心里高興,干勁一來,就可能爆發(fā)出超凡的能力。課堂上,教師不能吝嗇賞析和稱贊,要用充滿愛意的言語評價學生。激勵性的評價語能讓學生增強信心,體驗成功的歡愉。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最后布置的一道作業(yè)題是:用文藝節(jié)日的形式歌頌改革開放,自編自演。有三名學生的節(jié)日給我和全班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采取三句半的形式,題材新穎,表演性強,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他們獲得了最佳節(jié)目獎,我送給他們的獲獎詞是:“你們在歌頌改革開放的同時,也展示了你們的才華。今天,全班同學和老師重新認識了你們,你們是最好的,也是最帥的,未來的藝術人生中相信會留下你們的足跡?!睆拇?,他們參與班上的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努力上進,最后以優(yōu)異的中考成績考入縣重點高中。
總之,正確、恰當、適時的運用課堂評價語,能讓學生主動走人課堂,做課堂的主人,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思維、熱情,塑造學生的靈魂與品質,使課堂充滿生機,煥發(fā)出人文氣息。
二、創(chuàng)新運用教材,增強學生記憶
創(chuàng)新是民族的靈魂。敢于創(chuàng)新才能才有進步。古往今來,哪一個民族或社會的變遷,都是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進步的。在歷史課教學中,教師要在運用教材上敢于創(chuàng)新。歷史教材內容豐富,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看起來有味,記起來困難,怎樣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順利地學好課本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在運用教材上要設法創(chuàng)新,交給學生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真決”。比如,在教學《戰(zhàn)后初期的國際關系》時,因為教材編排的新特點之故,學生對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三個條約的國冢實在難以掌握,我就把簽訂這三個條約的國家分別歸納如下:美英日法;美英日法意;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這樣,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只要掌握了操縱華盛頓會議的美英日三國,就容易掌握簽訂《四國條約》的國家——美英日法了;而掌握了《四國條約》的國家,也就容易掌握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國家——美英日法意了;掌握了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國家,也就自然不難掌握簽訂《九國公約》的國家——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這九國了。
由此可見,大膽地創(chuàng)新使用教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教師也省時省力,真是事半功倍。
三、開展歷史講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課外活動是歷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活動,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獲得新知識,并運用它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還可以提高學史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歷史講座就是其中的一種。
歷史講座在時間上具有伸縮性,因而它不受課時的限制,可定期也可以不定期;又由于內容的豐富性,講座可以是教材的補充,也可以是專題的探索;可以是歷史名人研究,也可以是熱點問題的透視和討論。再由于方式的靈活性,講座可以是教師講,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講,因而學生可以在沒有作業(yè)負擔的寬松氣氛中輕松愉快地學習。這樣不僅獲得了淵博的史學知識,而且還能受到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四、文史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前,我們對歷史學的看法卻基本局限于單科性的狹隘范圍內,只重視政治史、軍事史、外交史等,未能重視它與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歷史教學成為單純的朝代更替史的講解,對于反映人類生活的文化史較少關注,這樣的歷史研究是呆板單一的、不全面的。而中學生最厭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種瘦骨嶙峋、味同嚼蠟、板著面孔機械照本宣科式的說教式教學及教學方法,他們最崇尚、最向往的則是主體參與的、充溢著生活氣息、富有濃郁情感色彩的活動體驗式教學及教學方法。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歷史與文學始終有著不解之緣,文史結合歷來是中國學術的傳統(tǒng),無論哪種形式的文學,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因此,歷史教學應是教師主要用語言的形式將歷史學的成果展現(xiàn)給學生,與他們交流,既給予知識,又給予啟發(fā),從而達到歷史教育和培養(yǎng)史學人才的目的。歷史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美育材料可以說俯拾即是?,F(xiàn)行的歷史教材中文學藝術材料相當豐富,因此,我們在講述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藝術時,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理解它們對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還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比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薄俺鲇倌喽蝗荆鍧i而不妖?!薄拔釔畚釒煟岣鼝壅胬??!薄笆澜缟献顚掗煹氖呛Q?,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边@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能從道德修養(yǎng)的許多方面給學生以啟迪。
總之,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就是要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開發(fā)具有不同稟賦學生的潛能,使之成為能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讓歷史創(chuàng)新教學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