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智,白志山,徐艷,楊曉勇
(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上海200237)
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是一種高效的液-液萃取設備。它的結構簡單、緊湊,集傳質和分離于一體,有存留量小、停留時間短、適應的流比范圍寬、達到傳質平衡速度快、傳質級效率高等優(yōu)點,在化工、核能、石油、制藥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1-4]。
近年來,隨著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在工程應用越來越廣,許多學者對其展開了深入研究。Li等[5]用CFD計算流體動力學方法模擬了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內氣-液-液三相流動,采用Euler-Euler的多相流模型研究了不同操作條件下氣-液-液三相的流動模擬。Patra等[6]通過k-ε模型模擬了轉筒直徑為15~375mm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轉速為20~175r/s時的單相流場,并與之前相關文獻的實驗對比,發(fā)現(xiàn)轉筒內流動為強制湍流渦流,隨著轉筒轉速的增加,能量耗散增加。Padial-Collins等[7]使用多相模擬方法模擬了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液-液兩相分離的過程,發(fā)現(xiàn)兩相的混合黏度比每一相的混合黏度對分離效果的影響要大。
本文采用PIV流場測試技術,針對不同的轉筒入口半徑,對離心萃取器轉筒內流場進行測試,分析其流場變化規(guī)律,為離心萃取器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如圖1所示為離心萃取器轉筒結構,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入口,取距離底部11mm位置作為測試截面,具體模型參數(shù)見表1。
圖1 離心萃取器轉筒
表1 模型參數(shù)
圖2 不同入口半徑的轉筒模型
本文討論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轉筒入口半徑對筒內流場的影響,可變參數(shù)為轉筒入口半徑,圖2所示為入口半徑R′分別為7mm、10mm和13mm的3組轉筒模型。
PIV粒子圖像測速法,是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瞬態(tài)的流場測試技術[8]。其基本原理[9]是在流場中投入適當且跟隨性好的示蹤粒子,通過示蹤粒子的速度代表其所在流場內相應位置處流體的速度。實驗測試系統(tǒng)包括脈沖激光發(fā)生器、時間控制同步器、CCD相機、圖像采集分析系統(tǒng)等。圖3所示為實驗裝置及測試系統(tǒng)示意圖。
按實驗流程圖連接實驗裝置,將溶液進入缸中至特定值,并將適量的示蹤粒子(聚二縮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加入溶液中,攪拌均勻使粒子在溶液中呈懸浮狀態(tài)。啟動環(huán)隙式離心萃取器開關,將轉速調節(jié)至預定值。流場穩(wěn)定后,開啟計算機、PIV同步器、CCD相機、激光冷卻器、激光器。打開Insight5.0軟件,對實驗流場進行標定,得到圖像與拍攝流場的比例因子,使用PIV系統(tǒng)拍照。用Insight5.0對圖像進行后處理,獲得流場內矢量分布。調整拍攝位置和實驗模型,重復以上操作。
圖3 實驗裝置及測試系統(tǒng)
圖4所示在測試截面Z=11mm處相對地面的速度分布,轉筒入口半徑R′分別為7mm、10mm、13mm。由圖4可知,轉筒內流場的流線滿足Taylor-Proudman定理,流體從轉筒底部入口逆時針螺旋進入轉筒,在中心處流體轉速為零,在中心處規(guī)律性不明顯,隨著半徑逐漸增大,轉速也逐漸變大,形成強制渦,在轉筒壁處達到最大值。當入口半徑為10mm時,其邊界處速度比入口半徑為7mm和13mm的速度相對更大。
圖5表示在測試截面處相對轉筒的速度分布??梢钥吹?,轉筒高速旋轉時形成吸力,流體從轉筒中心處吸入形成一個渦,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很快甩至每個分離腔內,在每個分離腔內形成渦流。從圖中流線可以看出,當入口半徑為10mm時,轉筒內流場在每個分離腔內都形成了渦流,同時在中間部位也形成了渦流;當入口半徑為7mm時,每個分離腔內未形成明顯渦流;當入口半徑為13mm時,可能由于入口半徑太大,轉筒內產生的渦流較為分散。
圖4 速度分布(相對地面)
圖5 速度分布(相對轉筒)
圖6為轉筒在測試截面相對轉筒的切向速度云圖,圖7為轉筒在測試截面相對轉筒的切向速度沿半徑的分布。當入口半徑為10mm時,其切向速度絕對值最大,分離效果最好;當入口半徑為7mm時,切向速度整體相對較小,但與半徑為10mm相比,趨勢基本相同;當入口半徑為13mm時,由圖6可以看出,出現(xiàn)了多個正負速度區(qū)域,渦流復雜,可能是由于入口半徑過大,流體被吸入轉筒時,不再存在規(guī)律。
圖6 切向速度云圖(相對轉筒)
圖7 切向速度沿半徑的分布(相對轉筒)
圖8 徑向速度云圖(相對轉筒)
圖9 徑向速度沿半徑的分布(相對轉筒)
圖8為轉筒在測試截面相對轉筒的徑向速度云圖,圖9為轉筒在測試截面相對轉筒的徑向速度沿半徑的分布。由兩圖可以看出,當入口半徑為10mm時,徑向速度正負值都較大,說明流體相對于轉筒有往邊壁移動的趨勢;入口半徑為7mm時,徑向速度較小,無明顯的相對運動;當半徑為13mm時,邊壁處幾乎沒有速度變化。
(1)以地面為參考系時,轉筒內流場的流線滿足Taylor-Proudman定理,流體的轉速隨著轉筒半徑的增大而增大;以轉筒為參考系時,轉筒高速旋轉形成吸力,流體從轉筒中心處吸入形成一個渦,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很快甩至每個分離腔內,在每個分離腔內形成渦流。
(2)在測試截面處,當入口半徑為10mm時,轉筒內流場的切向速度的絕對值比入口半徑為7mm和13mm的要大,液體更容易流向轉筒邊壁,分離效果更好。
(3)入口半徑為10mm的轉筒模型與入口半徑為7mm和13mm相比,其徑向速度相對于轉筒為正值時,基本處于最大值,其吸入效率最高,液體進入轉筒入口后能快速被甩至邊壁處,更有利于分離。
[1]Nakahara M,Nomura K.Extraction and stripping of actinide elements w ith changes in supply flow rate and n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using centrifugal contactors in single cycle solvent extraction system[J].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2011,66(4):740-746.
[2]Xu JQ,Duan W H,Zhou X Z,et al.Extraction of phenol in wastewater w ith annular centrifugal contactors[J].Journalof HazardousMaterials,2006,131(1):98-102.
[3]Meikrantz D H,Macaluso L L,F(xiàn)lim W D,et al.A new annular centrifugal contactor for pharmaceutical processes[J].Chemical EngineeringCommunications,2002,189(12):1629-1639.
[4]Zhou J,DuanW,Zhou X,etal.Application of annular centrifugal contactors in the extraction flowsheet for producing high purity yttrium[J].Hydrometallurgy,2007,85(2):154-162.
[5]LiS,DuanW,Chen J,etal.CFD Simulation of gas-liquid-liquid three-phase flow in an annular centrifugal contactor[J].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12,51(34):11245-11253.
[6]Patra J,Joshi JB,Pandey N K,etal.Hydrodynam ic study of flow in the rotor region of annular centrifugal contactors using CFD simulation[J].ChemicalEngineeringCommunications,2013,200(4):471-493
[7]Padial‐Collins N T,Zhang D Z,Zou Q,et al.Centrifugal contactors:Separation of an aqueous and an organic stream in the rotor zone(LA-UR-05-7800)[J].Sepa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6,41(6):1001-1023.
[8]盛森芝,徐月亭,袁輝靖.近十年來流動測量技術的新發(fā)展[J].力學與實踐,2002,24(5):1-14.
[9]楊敏官,劉棟,顧海飛,等.鹽析液固兩相流場的PIV測量方法[J].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4):3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