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云(云南泛亞勘探技術有限公司,昆明 650302)
淺析大紅山哈姆白祖菱鐵礦礦床特征及礦床成因
陳雙云
(云南泛亞勘探技術有限公司,昆明 650302)
本文筆者將對玉溪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特征及成因進行分析,對其地質背景、礦物組合和礦床背景進行簡單的描述。它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大紅山礦區(qū)東段礦帶A40-A49線范圍內,其中主要集中在Ic礦體,南北寬度約為400米,東西的長度約為900多米。在過去被原地質隊發(fā)現時大多認為是熱液礦床,但是近幾年來,通過礦產研究方面的科學家研究發(fā)現,礦產內部是以碳酸鹽巖中火山通過沉積改造而成的菱鐵礦床,在層控礦床歸屬范疇內,并且這個結論已經被證實。
玉溪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研究價值;成因
目前,我們對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中的銅鐵(含銅磁鐵礦及含鐵黃銅礦)的礦床有著比較高的程度的研究,但是礦床中所附有的菱鐵礦,我們對其的研究卻是九牛一毛,所以,對礦床中所附有的菱鐵礦的深入研究,對幫助我們研究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有著深遠的意義,目的是研究其成因與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賦存規(guī)律,并且可以為我們的礦產也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資源,更可以為采集選用礦止和回收再利用方面提供有效可靠的參考資料。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有著較大的研究價值,但是對礦中的菱鐵礦的研究卻很少,所以筆者認為研究礦床內部的菱鐵礦的成因和賦存規(guī)律對大紅山鐵銅礦床的認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處于我國西部紅河谷斷裂帶和東部綠汁江斷裂帶中間所夾持形成的三角地區(qū),地屬滇中臺坳南部。在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里大片的中生代上三疊紀和侏羅紀系地層露出,而在礦區(qū)的外圍,有東么、河口等地方露出,出現“天窗“的奇特自然地貌景觀——早元古代的大紅山群,該群主要是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賦礦地層,更是礦區(qū)的基底。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西部是哀牢山群,其變質程度較為嚴重且混合巖化強烈。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的東邊是昆陽群,該地貌變質程度較淺而且里面含有古生物化石的存在。
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內部有著良好的成礦條件,礦內結構較為復雜底層不斷抬升和降沉,斷裂縱橫交錯,而且?guī)r漿活動頻繁。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內的構造主要由由東向西、由南向北、和由北向西三組線組成,在太古代末期至今,從紅山運動、龍川運動、晉寧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和喜山運動對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多少造成不同的地形影響,與礦床的成因有著很大的關系。
大紅山哈姆白祖礦礦東段I礦帶在曼崗河組中上部石榴黑云角閃片夾變鈉質凝灰?guī)r段( Ptdm3)中形成,上部是屬綠色片巖向大理石的過度部分是是數十甚至是一百米左右厚的方柱石白云石大理巖(Ptdm4),位于斷層F3以東到A49線之間的平面上。該礦帶大理石巖的CaO、MgO含量很低,這表明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的形成與海底火山噴發(fā)和沉積有關。另外,本礦帶有著主要生產鐵銅共生礦體的主要特征,頂板有著一層玫瑰紅方柱石云白大理石,而且有普遍分布的菱鐵礦和炭質板巖薄層。礦體都是呈層狀和似層狀結構,而礦石呈細和中粒均勻嵌布或者帶狀不均勻嵌布粒狀結構,侵染狀和條狀構造。圍巖主要是有石榴角閃片和巖夾變鈉質還有凝灰?guī)r組合而成。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內主要由磁鐵礦、菱鐵礦,次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黃鐵礦等組成。礦區(qū)的主要脈石礦物為碳酸鹽(以白云石為主)和鈉長石、石英次要脈石礦物主要由黑云母、石榴石、角閃石、綠泥石,其賦存的標高主要集中分布在400到800m。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礦區(qū)賦存的侵入巖和圍巖蝕變,礦區(qū)內部主要為侵入巖,主要是以輝長輝綠巖,這種巖體形態(tài)復雜而且規(guī)模大小不一。這種侵入巖大多數主沿著由東西方向斷裂構造帶侵入,呈巖墻巖、床巖、舌和不規(guī)律的巖枝產出來。
我們根據以上的分析和對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區(qū)礦石的化學成分分析,可以肯定的說礦區(qū)賦存的成礦的物質來源為火山噴發(fā)沉積物質,另外,筆者認為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床區(qū)其成礦環(huán)境是有著一個處于凹陷區(qū)的弱還原性海洋海底,不難想象海底海水相對平靜且處于凹陷處更容易堆積物質,而且海底含氧量較低更利于有機碳的形成,這種物質沉積的狀態(tài)從其沉積物質體積較厚和有機碳豐富兩個特點來看這個沉積的狀態(tài)保持了較長的時間。海底火山的噴發(fā)和較強烈的火山活動其噴發(fā)物內含有較多鐵質的火山熔漿和火山灰成礦等物質,又經過較長的時間和處在弱還原性的海底,還有碳酸鹽巖的正常沉積,漸漸地高價貼被還原成低價鐵,促使初級階段的菱鐵礦慢慢形成。
經過人們發(fā)現,菱鐵礦多數遠離火山口,并且形成由西北向東南的分布跡象,且有磁鐵礦到磁菱鐵礦菱鐵礦由中心向外圍分布的規(guī)律。菱鐵礦的位置處于相對容易沉積凹陷的區(qū)域內,這種區(qū)域因為水動力比較弱,是一個半封閉的滯留水體的區(qū)域環(huán)境,而且這種區(qū)域環(huán)境中的氧氣含量不是很高,所以是菱鐵礦形成的有利條件,此區(qū)域容易形成菱鐵礦的堆積。
筆者發(fā)現,火山碎屑沉積到碳酸鹽巖沉積的過度層位是其特殊的產出部位,這與大紅山哈姆白祖礦形成的原因有很大的關系,在火山碎屑沉積層位的環(huán)境不是弱還原性,但是碳酸鹽巖沉積過度層位剛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另外過渡層也含有其他礦床的存在,筆者認為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對該礦進行更深入的探索,也大大的提高了我國的礦產資源的豐富程度。
[1]沈遠仁.哈母白祖菱鐵礦床成礦特征及成因探討[J].地質論評,2 012,27(04).
[2]陳運勃,王道銘,錢錦和.大紅山礦區(qū)東段鐵礦詳細勘探及銅礦初步勘探地質報告[J].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