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一
上個月老師向我們推薦了柴靜的片子《穹頂之下》,看完這個關于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我腦海里不停環(huán)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后這么急切地想說一些話,因為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真是同呼吸,共命運。
曾幾何時,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們頭頂著湛藍的天空。春天里,小河涓涓流水,風景似畫;在夏日微風習習的朗夜,我們在滿天的繁星中尋覓著北斗七星的蹤跡;秋日豐收的小麥在陽光下,麥香都是泛著金黃色的;而冬天里的日出在白雪的映襯下更是顯得輝煌而壯麗??墒侨缃?,河水已被上游化工廠污染了,夏日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而秋天田邊正冒著焚燒秸稈的濃煙,冬天的日出也被霧霾遮蓋了。
不知從幾時起,央視每日的天氣預報有了霧霾這一氣象形式。霧霾是這幾年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的,并且?guī)缀醭蔀榱松畛B(tài),可是這正常嗎?當然不正常,因為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為代價的。
這個關于霧霾的調查的視頻,長達2個小時,從頭到尾,它的信息來源非常權威,信息也很立體,它告訴我們什么是霧霾,霧霾從哪里來,我們怎么辦。
都說經濟決定現在,政治決定明天,而教育決定未來。由經濟發(fā)展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解決的根本途徑應該是教育,所以應通過教育提高公民的,尤其是在校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我們當前的高中課程,在化學、地理課堂和學校組織的活動、對同學們進行德育教育中都能突出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這樣文科生和理科生就都能很好地受到環(huán)保教育。
在化學課堂中突出環(huán)保教育
在高中的化學課上,老師可以將全球十大公環(huán)境污染事件與化學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中介紹環(huán)境污染事件的起因、危害、處理過程以及涉及到的化學物質以及反應方程式。例如,在介紹硫及硫化物這一章時,老師可以加入“倫敦煙霧事件”的案例。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就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大氣污染,最終導致4天內死亡4000人,兩個月死亡12000多人的悲劇。當時,倫敦上空的二氧化硫是平時的6倍,而且二氧化硫加上三氧化二鐵的粉塵可以產生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凝結在粉塵或者細小的水珠上形成硫酸煙霧,引入到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導致人們患上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通過這些介紹,同學們不僅可以認識到環(huán)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可以學習到三氧化二鐵、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同樣,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氮氧化物的反應。通過將化學方程式與環(huán)境污染事件結合起來教學,同學們不僅可以對環(huán)境污染事件有更多的了解,也加強了對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另外,老師還可以通過講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介紹更多的化學知識。
在地理課堂中突出環(huán)保教育
地理是以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環(huán)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同學們在學習人口與城市、環(huán)境的知識,從各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的歷史的變遷中,能更好地了解環(huán)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例如,在學習老工業(yè)區(qū)的振興——德國魯爾工業(yè)區(qū)這課時,我們可以聯想到,上世紀的魯爾區(qū)仿佛就是今日中國的北方地區(qū)。相較于魯爾停產整改,我們的環(huán)保措施又在哪里呢?同樣,昔日樓蘭古城的消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黃河的斷代,而今的臭氧空洞、全球變暖,無一不在為人類敲響警鐘。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視野,更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突出環(huán)保教育
每個學校每年都會利用一兩天的時間組織同學們進行素質拓展活動,有的是徒步行軍,有的是戶外生存訓練。可是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很少見到環(huán)保教育的影子,但是環(huán)保意識卻往往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所以在這些活動中沒有理由讓環(huán)保教育缺席。學??梢赃x擇某一條受污染的河流,讓同學們通過調查問卷、采訪周圍的村民、去當地環(huán)保局收集資料等等不同的形式,去了解河流受污染的原因,還可以比較周圍居民在河水污染前后生活的變化。學校也可以與當地環(huán)境監(jiān)測部門合作,讓同學們親手操作儀器去測量學校所在地某一天的空氣質量,讓他們知曉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氣的質量,并自己編寫空氣質量日志。學校還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居民家分類收集垃圾,并將分類收集到的垃圾送到資源化利用的機構和部門。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同學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他們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中看到整個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的現狀。
在德育教育中突出環(huán)保教育
從小學到高中,學校非常注重德育教育。但大多數側重在文明禮儀、誠信等方面,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⒖兹谧尷娴?。而關于莊子的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合一,董仲舒的天地人,萬物之本等環(huán)保教育不太多。實際上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很多細節(jié)都能體現出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和習慣。如不浪費水電,養(yǎng)成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的好習慣;不亂扔果皮、奶盒、冰棍紙及口香糖的膠渣;愛護鳥兒和野生動物,不吃國家保護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盡量騎自行車或步行,不要動不動就“打的”,而且綠色出行、還可以鍛煉身體;崇尚樸素節(jié)儉,不追求大牌名牌用品;用節(jié)能產品,不用一次性和過度包裝商品;回收廢電池;并在家里也讓父母文明低碳消費。
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已經十分嚴峻,霧霾、土壤污染、毒大米、地下水污染等等環(huán)境事件每年都有幾起。政府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建污水廠、垃圾填埋場、做垃圾分類規(guī)劃。可是在中國,雖然馬路邊垃圾桶清清楚楚寫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但幾乎沒有人在扔垃圾前多花點時間思考一下,或者他們根本不清楚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區(qū)別。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遠遠不是在馬路邊多建幾個垃圾桶,多建幾個污水廠、填埋場那么簡單。因為如果不對公民進行環(huán)境教育,再多的分類垃圾桶都是擺設。用一個哲人的話講:“要從娃娃抓起”,如果不對從幼兒園起的同學們加強環(huán)境保護教育,再多的“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都只會是空喊的口號。
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希望家人能夠生活在藍天白云下,能夠自由地散步和呼吸,不必擔憂因為污染而產生的健康問題,不必去看預報講我們的城市明天是不是有霧霾。我們無法為治理污染做多么偉大的事,但我們能從小處著手來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愛護我們腳下的地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來參與進來,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幾億人一起呢?
那么,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