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風++周軍永++孫其寶++陸麗娟++俞飛飛++劉茂
摘要 進行峰后葡萄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峰后葡萄在歙縣地區(qū)表現為平均單穗重608 g,果穗大小整齊。果粒呈近圓形,完全成熟時紫紅色,著色均勻;平均單粒重15.33 g,比巨峰葡萄平均大3.59 g??扇苄怨绦挝锖繛?4.8%~15.9%,可滴定酸為0.25%。漿果8月底成熟,豐產性中等,果皮上色均勻。果肉質地脆,硬度比巨峰高,口感優(yōu)于巨峰,引種綜合表現良好。
關鍵詞 峰后葡萄;引種栽培;物候期;結果性;適應性;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2-0084-02
目前,安徽省巨峰系中熟葡萄品種栽培基本上占全省葡萄鮮食品種總量的80%左右,主要為巨峰和藤稔,品種結構較單一;同時巨峰葡萄普遍存在坐果不良、著色較差等問題,藤稔葡萄存在品質差、耐貯運性差等問題。為滿足生產需求,調整葡萄品種結構,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引進峰后葡萄品種,對其物候期、果實經濟性狀、適應性等進行了觀察研究。峰后葡萄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從巨峰中選育的實生變異品種,單果重高于巨峰,果實含酸量低,風味口感優(yōu)于巨峰[1]。經過連續(xù)多年觀察,峰后葡萄在歙縣地區(qū)坐果良好,豐產性中等,果皮上色均勻,綜合品質優(yōu)于巨峰,引種表現良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區(qū)地處皖南山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4 ℃,極端最低氣溫-12.7 ℃,年最高氣溫40.8 ℃。年均降水量1 477 mm,日照時數為1 928 h,平均無霜期230 d。
1.2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取自國家葡萄產業(yè)技術體系合肥試驗站示范基地——歙縣萬興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引進品種為峰后葡萄,對照品種為巨峰葡萄。栽培模式為大棚避雨,高壟栽培,架式為“T”字型,株行距為2.0 m×4.0 m。
1.3 峰后葡萄關鍵栽培技術
1.3.1 架式及栽培密度。該品種樹勢中等偏強,種植時架式宜選用單干雙臂 “T”型棚架,棚架栽植株行距可定為2 m×4 m。避雨栽培可采用簡易避雨棚或鋼架大棚。
1.3.2 修剪。①夏季修剪:一般在萌芽后10~15 d分次進行抹芽,留健壯、著生位置好的芽。一個結果母枝只保留1個新梢,新梢間距25 cm。花期一定要控制新梢生長,通過主梢摘心提高坐果率。一般在結果部位以上6~8片葉為宜,坐果后結果枝延長梢應根據生長情況及時摘心[3]。②冬季修剪:定植當年冬季修剪結合刻芽保證萌芽整齊,無空膛。第2年冬季修剪時,每個主蔓上間距15~20 cm培養(yǎng)1個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留2個芽修剪。
1.3.3 花果管理。①保果:該品種比巨峰葡萄坐果率略高,為進一步提高坐果率,于花后1~3 d進行保果處理1次,用10 mg/L赤霉素浸泡果穗[4]。②套袋:套袋應在晴天進行,以10:00前或16:00以后為宜,忌雨后高溫套袋。套袋前對果穗進行藥劑處理,可采用高效低度、無農藥殘留、無藥漬的保護性殺菌劑,如苯醚甲環(huán)唑類。待藥液晾干后即可進行套袋。
1.3.4 肥水管理。①基肥:一般在采果后至晚秋(初冬)時節(jié)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量為30 t/hm2,采用開溝施入。②一般花后追施三元復合肥450~600 kg/hm2。在幼果膨大期和果實采收后追施鉀肥,以促進果實膨大,增加樹體貯藏養(yǎng)分。果實成熟前,可以輕施1次磷鉀肥,一般施磷酸二氫鉀225~300 kg/hm2。幼果膨大期、果實迅速膨大期可進行葉面施肥,主要為0.2%~0.3%磷酸二氫鉀、0.1%~0.2%硼砂。③水分管理:花前適當灌水,保持土壤濕潤?;ㄆ诳厮ㄆ跐菜话阋鹬θ~徒長,對開花坐果不利。果實膨大期及時灌溉,從生理落果到果實轉色期前,是葡萄果實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一般每隔10~15 d灌溉1次。果實轉色至果實成熟,一般要控制水分,以利于葡萄糖分積累和控制成熟前的果實病害。越冬前注意灌1次越冬水,以滴灌方式較好。
1.3.5 病蟲害防治。病害防治貫徹“以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原則,為減少病害的發(fā)生,葡萄萌芽前全園噴1次3~5 °Bé石硫合劑。生長季園區(qū)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少施氮肥,合理負載。避雨栽培時注意灰霉病的預防?;ㄐ蚍蛛x期至開花前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時期,可用50%多霉威1 000倍液,或40%嘧霉胺1 000倍液,或78%科博800倍液+40%嘧霉胺1 000倍液。花后至封穗前,可用50%多霉威1 000倍液,或40%嘧霉胺1 000倍液,或50%科博1 200倍液。
1.4 試驗方法
1.4.1 物候期觀察。記錄葡萄萌芽期、開花期、成熟期等時間;其中果實發(fā)育期計算和成熟期推斷參照劉崇懷等[2]的方法。
1.4.2 果實品質分析。①果實外觀品質的分析:測定果穗單穗重、單粒重等指標。②果實內在品質的分析:一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測定。取10穗果實,從每個果穗不同部位隨機取10粒,共計100粒,擠壓破碎后取其汁液,用手持折光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二是可滴定酸含量測定。取10穗果實,從每個果穗不同部位隨機取10粒,共計100粒,壓汁后測定,參照陳毓荃[5]的酸堿滴定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觀察
從表1可以看出,引進的峰后葡萄品種在3月底至4月初萌芽,5月初進入初花期,8月底成熟,果實發(fā)育期為108~110 d。峰后葡萄成熟期比當地主栽品種巨峰遲2周左右,屬于中晚熟品種。
2.2 結果性及適應性觀察
從表2可以看出,在避雨栽培下,峰后葡萄生長勢中等偏強,比巨峰略強,樹勢易控制。峰后葡萄坐果率比巨峰葡萄略高,未經過?;ū9?,峰后葡萄穗形整齊,且果實著色均勻,產量穩(wěn)定。
2.3 果實品質測定
經過多年連續(xù)觀察,峰后葡萄結果穩(wěn)定,果實顏色鮮艷,完全成熟為紫紅色,著色均勻,無“花臉”現象。從表3可以看出,果穗呈短圓錐形,中等緊密,果穗呈大小整齊;平均單穗重608 g。果粒近圓形,平均單粒重15.33 g,比巨峰葡萄平均大3.5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巨峰,果肉質地脆,硬度比巨峰高,口感優(yōu)于巨峰。
3 結論與討論
經觀察,峰后葡萄在歙縣地區(qū)表現為平均單穗重608 g,果穗大小整齊。果粒呈近圓形,完全成熟時紫紅色,著色均勻;平均單粒重15.33 g,比巨峰葡萄平均大3.5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4.8%~15.9%,可滴定酸為0.25%。漿果8月底成熟,豐產性中等,果皮上色均勻,引種綜合表現良好。
4 參考文獻
[1] 徐海英,劉軍,柳華智,等.優(yōu)質大粒葡萄新品種‘峰后[J].園藝學報,2000,27(2):153.
[2] 劉崇懷,潘興,郭景南,等.葡萄品種漿果成熟期多樣性及歸類標準評價[J].果樹學報,2004,21(6):535-539.
[3] 馮建忠,鄢新民,王獻革,等.峰后葡萄在冀中南試栽表現[J].河北果樹,2006(2):8-9.
[4] 張國軍,徐海英,閆愛玲.峰后葡萄栽培技術要點[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5(5):25-26.
[5] 陳毓荃.生物化學實驗方法與技術[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