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曹操研究的最新進展與反思

        2015-08-15 00:46:34章紫璇吳懷東
        黃山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研究

        章紫璇,吳懷東

        (安徽大學,安徽 合肥230601)

        2009年末,河南省考古界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河南安陽市西高穴二號墓發(fā)掘整理的情況,并將該墓定性為曹魏高陵。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學界引起巨大的轟動。官方及諸多學者列舉出多種證據(jù),力圖證明此次考古發(fā)掘的就是曹操墓,但是質(zhì)疑之聲仍不絕于耳。今天看來,無論此墓是否是真實的曹操墓,這場考古發(fā)掘卻引發(fā)了學術(shù)界對曹操的進一步研究,學界和輿論對曹操的關(guān)注度進一步升溫,這對我們?nèi)婵陀^認識這位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無疑十分有益。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10年初至2014年底,與曹操研究有關(guān)的學術(shù)論文超過380篇,內(nèi)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曹操墓的發(fā)掘鑒定。第二,曹操生平活動的重新認識,包括對曹操政治、軍事、宗教乃至音樂思想的討論。第三,對曹操形象古今演變問題的研究。第四,對曹操文學作品的解讀??傮w上來看,第一個方面已有很多介紹,姑且不論;第二個方面的推進不大;值得注意的倒是第三、第四方面的新進展。分析、評述后兩方面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推進當代的曹操研究。

        一、曹操形象演變研究

        此處所謂曹操形象,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曹操肖像,而是人們對他的總體認知,這個問題主要是一個評價、接受史的問題。

        對曹操的評論,歷來眾說紛紜。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和一些戲劇作品中直接塑造了“白臉”曹操,使得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民國時期,胡適、錢玄同、章太炎、魯迅等對曹操的形象進行了討論和重新評價,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中,魯迅談到:“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①。至20世紀50年代末,郭沫若發(fā)表《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等文章,引發(fā)了學術(shù)界開展對曹操評價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從曹操的思想、文學成就、政治主張等多方面對曹操重新認識,討論之后:“多數(shù)同志對曹操在歷史上所起的主要作用,認識上還是很接近的,都認為曹操接受了農(nóng)民起義的教訓,對農(nóng)民采取了讓步政策,推動了歷史向前發(fā)展?!盵1]這場歷時數(shù)年的討論,參加學者眾多,形成了大體一致的共識,對后來全面認識曹操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經(jīng)過學界在還原曹操真實形象上的長期努力,人們基本上形成了統(tǒng)一客觀的認識。

        近幾年的曹操形象研究以此為基礎(chǔ),在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均有進展。首先,關(guān)于曹操形象變化情況的總結(jié)性論著不在少數(shù),從歷史溯源角度盡可能完整呈現(xiàn)其形象,或縱觀某時期某階段的研究,同時注重辨析歷史上關(guān)于曹操形象討論的細節(jié)和重點,注意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明確分野,不同領(lǐng)域、地域間的比較研究也深入開展。

        1.曹操形象的動態(tài)性演變

        李憑的《曹操形象變化》一文,對曹操形象由古自今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闡釋從陳壽《三國志》基本頌揚的評價開始所經(jīng)歷的變化,并據(jù)此探尋變化的根源;還指出在建國后最早肯定曹操的是萬繩南先生,補充了在這段討論中常被忽視的人物。全文對曹操人生經(jīng)歷和成就、其形象變化的脈絡及政治社會因素均有分析,有助于解決在曹操形象古今認識變化中的一些關(guān)鍵問題。[2]35-41郭素媛《20世紀曹操形象詮釋綜述》一文呈現(xiàn)了20世紀關(guān)于曹操研究的全貌,分為五個時期討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的正面詮釋;建國初期的全面否定和批判;1959年的“為曹操翻案”大討論;文革時期的工具化和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闡釋。[3]22-26王璐的《20世紀曹操研究與評價的轉(zhuǎn)變》則具體分析了民國時期、建國初期和文革期間曹操研究情況的細節(jié),緊密地結(jié)合了當時社會的思想文化,梳理整個轉(zhuǎn)變情況,嘗試探討引起轉(zhuǎn)變的內(nèi)外部原因。[4]1-90關(guān)于民國時期對曹操研究進行深入討論的還有王勇的 《論民國時期的曹操研究》,文章指出:“曹操這位亂世英雄在內(nèi)外交困的時代背景下被重新認識。民國時期曹操蓋世英雄地位赫然矗立”。他還詳細地挖掘了此時期曹操研究與闡釋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5]1-56

        2.曹操形象評價的關(guān)鍵

        歷史上曹操形象演變經(jīng)歷了幾次關(guān)鍵時期,近幾年在這些關(guān)鍵點上出現(xiàn)了新成果。吳懷東《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東晉史學家孫盛論曹證實》就討論了史家孫盛定曹操“亂世之奸雄”一說是否真的丑化曹操。通過文獻和史學兩個層面的討論,指出“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一句與孫盛所記“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并無本質(zhì)差異;并再證孫盛史德秉直;最后指出在當時“奸雄”之稱合乎曹操行為和形象,后世以為孫盛首開“奸雄“之說不妥。文章論證以充足的文獻和史料為基礎(chǔ),還原了孫盛書寫曹操為“奸雄”的真實情況。這種對原始材料的回歸,有助于還原歷史真相。[6]105-113沈伯俊在《重提舊案論曹操》[7]69-80中,除了指出曹操兩面性外,對長期使用的“為曹操翻案”這一說法繼續(xù)提出質(zhì)疑。②首先歷史上對曹操評價并非全為貶低,批判聲中也不盡是污蔑和虛構(gòu);另外,歷史和文學作品對人物評價標準不同,二者不能互通,也更不宜用“翻案”一說。此觀點值得重視,“翻案”的說法含有認為過去對曹操評價皆不妥的意思,因此“翻案”之后即是對人物全面肯定,這不利于我們認識人物的多面性,區(qū)別歷史和文學中的曹操形象,甚至存在誤導因素。高希中的 《歷史人物評價標準之反思———以1959年“替曹操翻案”討論為中心》也認為,在這場討論中,強調(diào)歷史人物在歷史發(fā)展和必然規(guī)律中的作用,而弱化基本的道德原則,“對歷史人物評價而言,對事功標準和道德標準不論舍棄哪一方都為偏頗”。[8]33-39所以,在對曹操各方面研究都逐步深入并趨于完整的現(xiàn)階段,應努力避免過去討論中存在的片面極端,以適用于不同領(lǐng)域的多個標準。

        3.文學形象的探究及其與歷史形象的分野

        魯紅平的《〈世說新語〉曹操形象論》對人們長期認為《世說新語》多寫曹操詭譎的觀點提出異議,認為此書肯定了曹操英雄形象,寫出其本色的一面。[9]79-82閆利剛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曹操形象源流探析》對不同記載中的曹操形象進行了細致的考查,涉及史書、筆記小說及平話、詩文、戲曲等,對《三國志通俗演義》與這些素材關(guān)系和處理方式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10]1-45宋健在《曹操影視形象研究》專列一節(jié)“曹操歷史形象、文學形象與影視形象中三者之關(guān)系”,并提出“我們應當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chǔ)上,遵循歷史人物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民間(文學)定位,結(jié)合影視藝術(shù)自身的制作技術(shù)、基本規(guī)律,在三者的有機結(jié)合下,力爭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shù)真實’的完美統(tǒng)一”。[11]12-14這是值得思考的一點,歷史上和文學作品中曹操的形象差異,是造成歷來爭論的主要原因,而人們所接受的形象是以文學作品塑造為主的,這是在向大眾推廣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時的一大阻礙?!皻v史真實”和“藝術(shù)真實”很難統(tǒng)一,而大多影視作品是以文學為基,長期遵循的還是“藝術(shù)真實”。鑒于現(xiàn)在曹操認識基本一致,而目前并無詳備影視作品來反映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還原真實、重塑曹操形象的影視作品值得創(chuàng)作。

        4.曹操形象在中、日接受中的比較

        這是此階段研究中的一個新開拓。趙瑩的《文如其人——日本學人通過詩文對曹操進行再評價》指出,日本學人在研究曹操形象過程中的主要方法是“以詩識人”,淡化傳說中曹操令人發(fā)指的惡行,不以道德的善惡來判斷歷史人物。[12]178-180陸志勝《“審己”與“知人”——從吉川英治〈三國志〉看中日曹操形象的分野》一文中,強調(diào)日本以“他者”、“異域”的自覺意識對曹操進行認識和解讀,擺脫了我們本民族觀念和傳統(tǒng)的束縛,“通過考察本民族優(yōu)秀的文學經(jīng)典在域外的接受情況,我們也可以從‘他者’的視角,得到重新審視本民族文學經(jīng)典的新角度”。[13]74-77,85跳出本土研究者的固化思維,參考外界觀點,有益于推動我們研究的進展。

        這幾年的曹操形象研究,力圖推陳出新,特別重視對已有關(guān)鍵資料的辨析,從而提出了一些新認識。曹操形象爭論千年,其定位已經(jīng)基本完成,曹操既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14]55,也無法完全避開“梟雄”的評判。雖然和真實的曹操更加接近,但并不意味此方面研究可以止步不前,對之前討論的再反思、對懸而未決的細節(jié)再關(guān)注都有必要繼續(xù)深入,國外成果的引進對推進國內(nèi)的研究無疑也是有益的。

        二、曹操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載“(曹操)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jīng)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披之管弦,皆成樂章?!盵14]54曹操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頗高。近年關(guān)于曹操文學方面的研究依然是重點,一是對曹操詩歌研究繼續(xù)推進,二是對以前重視度不足的曹操之文有更多系統(tǒng)深入的探析。

        1.詩歌主題思想的探幽

        曹操現(xiàn)存詩歌均為樂府詩,他在繼承前代基礎(chǔ)上,對樂府詩的體制、內(nèi)容和思想均加以創(chuàng)新,使得“樂府文學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文人樂府詩階段”[15]33。高國藩的《論曹操詩歌及其儒家思想》,著力于通過解讀曹操詩歌,解釋曹操思想中所體現(xiàn)的儒家的仁義、理想主義、圣人豪情和進取精神。文章注重分析詩歌本身的內(nèi)涵意義,并以散文等其他材料為例證。[16]9-14許結(jié)的《曹操〈卻東西門行〉品讀》,對這首詩進行了分層解讀,認為這沉雄之作雜用比興,通過對征夫悲慘命運的描寫抒發(fā)感慨,表達由“壯”至“衰”的情感變化;將鄉(xiāng)關(guān)之戀與保國之情凝結(jié)在一起,體現(xiàn)“梟雄”的“詩心仁厚”。[17]29-34張麗鋒《曹操游仙詩之成因及主題》指出游仙詩是曹操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和面臨暮年巨大矛盾下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的主題是“不戚年往,憂世不治”,與曹操平生欲統(tǒng)一天下的政治理想一致,并不能得出晚年曹操對神仙之說是信疑皆半的結(jié)論。[18]135-138何紹明 《〈短歌行〉(對酒當歌)詩旨新探》是通過對“鹿鳴”和“烏鵲”句的考釋,重新探討此詩主旨,傾向于認為此詩是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的宴會中,苦于人生短暫,欲實現(xiàn)如文武周公之大業(yè)的豪情壯志,是他英雄懷抱的抒發(fā)。[19]86-88此說有別于一般渴求賢才以成大業(yè)的解讀,為我們深入理解此詩提供了新的思路。

        2.用典使事和藝術(shù)手法的深入考察

        對曹操詩歌的分析離不開字句釋義及其與前代《詩經(jīng)》、《楚辭》及儒家經(jīng)典作品的聯(lián)系,之前諸家多有分析,如民國時期林庚認為《短歌行》此詩將《楚辭》和《詩經(jīng)》精妙的雜糅[20]40,王福民在此基礎(chǔ)上繼續(xù)闡發(fā),試圖言明作品的情思[21]19-22。近來關(guān)于此方面內(nèi)容的討論有不少專門研究。

        袁傳璋在《曹操〈短歌行〉剩義拾零》一文中說,曹操《短歌行》創(chuàng)作時間是建安十三年,并認為詩中“對酒當歌”的“當”應作“面對”解;他重新辨析引自《詩經(jīng)》中的“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鳴”四句。[22]95-101此文中關(guān)于這幾個細節(jié)的重新解讀,頗富啟發(fā)性。田小中、楊金梅的《“用事”還原與古詩解讀——以〈短歌行〉為例》則認為,《短歌行》是曹操決戰(zhàn)赤壁前豪情的抒發(fā),通過對此詩典故的考察,指出主旨應是曹操抒發(fā)了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業(yè)于一身的壯志和對人生短暫的抗爭。[23]204-207張振龍在《曹操作品引用〈詩經(jīng)〉原因探析》中,將原因歸為曹氏家族濃厚的儒學家學傳統(tǒng),儒家思想在當時社會思想中的統(tǒng)治地位,以及曹操已有自覺地用事意識和依經(jīng)立義書寫原則。[24]104-117,110李健《曹操〈短歌行〉對〈詩經(jīng)〉比興的創(chuàng)造性化用》認為曹操將《詩經(jīng)》中的比興帶入,推進了比興的詩學意蘊,使其所包含的象征、隱喻的詩學內(nèi)涵得到了充分的展開,這種借助于比興表現(xiàn)慷慨悲涼的情感還對建安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25]44-50

        仔細觀察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曹操詩歌與之前文學作品聯(lián)系的研究,各家觀點不盡相同,所謂“詩無達詁”,詩歌作品的多義總賦予我們不同的理解和聯(lián)想,“中國古典詩歌的耐人韻味,就在于這種復合作用”[26]6,但是我們應避免脫離文本和史實的胡亂揣測,當然基于材料和當時思想文化的多元解讀,有利于我們體會曹操詩歌的魅力。雖然對曹操詩歌的分析歷來興盛,但回歸原始材料,重新審視,十分必要。陸機《文賦》中說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這對學術(shù)研究也具有同樣的意義。

        3.對曹操散文的重視

        相比較傳世僅20余篇的詩歌而言,曹操之文的創(chuàng)作要明顯豐碩。劉師培認為“兩漢之世,戶習七經(jīng),雖及子家,必緣經(jīng)術(shù)。魏武治國,頗雜刑名,文體因之,漸趨清峻”[27]7;魯迅評價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尚通脫”[28]524-525,可見除了數(shù)量上的豐富,其價值亦是不菲。曹操的文章多為散文,與當時趨向駢文的風氣相異;體裁以應用文為主,通過這些政治性、實用性強的文章,真實地反映當時政治生活,更為重要的是“曹操文的魅力,主要就在他們淋漓盡致地非常自信地披露了作者的性格”[15]40。在過去曹操文學研究中,討論詩歌的占主要部分,也有一些兼論其詩文,而對曹操文章的專論相對較少。孫明君在20世紀末,總結(jié)1949年之后的曹操文學研究時就指出,“相對而言,對曹操散文的研究較為冷清”[29]121-128,不過近年研究中情況已發(fā)生改變。

        劉曉陽《曹操散文研究》從散文文體的特性和當時社會文化背景出發(fā),對曹操散文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都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文章提到曹操散文真實呈現(xiàn)了曹操一生所經(jīng)歷的重要事件,反映了曹操的政治態(tài)度、軍事思想、強勢人格、善于權(quán)謀等特點,展示了其多面性。[30]1-109張振龍《曹操散文中的語典和事典》就專門對曹操散文中用典進行了全面考查。文章統(tǒng)計了曹操散文用典情況,在語典中,對《論語》和《詩經(jīng)》的引用較多,這二者的作品分別在于明理和抒情;事典的主要來源是史部,曹操多選用歷史中的賢士明主,同時不單是用原形象,還有不少重新詮釋和變化。文章最后也對曹操用典情況的原因做了分析。[31]169-173雖提到了家學傳統(tǒng)、書寫原則、政治局勢及其自身學識等重要因素,但缺少曹操自身性格特點的作用分析,略為可惜。在何敏銳的碩士論文《曹操文章儒、法思想承襲及筆法特征探微》中,較具體地討論了曹操文章中主要的儒、法兩家思想,正可以互相參看。[32]5-34

        另有文章對某一文體或特定一篇專門闡述。潘景巖《曹操“令”體文研究》專門討論曹操文章的“令”,文章根據(jù)創(chuàng)作時間進行了分期:曹操令體文的出現(xiàn)主要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政治身份的轉(zhuǎn)變極大影響了他的話語方式。[33]4-8劉敏的《曹操令體文探析》根據(jù)內(nèi)容對曹操令體文進行分類,涉及選官任職、褒揚分封、懲戒勸勉、恤亡祭祀、武事戰(zhàn)爭等內(nèi)容,然后討論其結(jié)構(gòu)、風格、形式等特點。[34]36-60馬曉超在《曹操公文特點研究》中的分析最能體現(xiàn)曹操文章政治性、實用性,還原了當時的創(chuàng)作細節(jié),這對研究該時期社會、政治、思想等較有意義。[35]1-20安鵬翔的《曹操〈陳損益表〉作時考論》討論了長期爭論不休的《陳損益表》的創(chuàng)作時間問題,全文從史料出發(fā),通過考察曹操的仕宦經(jīng)歷對前人判定的時間逐一分析,認定此文應該寫作于建安元年九月初七領(lǐng)大將軍到罷免三公的這一段時間之內(nèi)。[36]15-20

        總觀此階段曹操之文的研究,文學欣賞和細節(jié)考辨兩方面都有所推進。曹操文章的實用性和政治性強,這是還原當時政治生活的極好材料,而分析這些言之鑿鑿的文章,常有新發(fā)現(xiàn)。例如,我們細讀《讓縣自明本志令》,可從曹操本人角度看到自舉孝廉起,年少出仕,興兵討賊,至身肩天下之責的經(jīng)歷,其心志實在令人動容,難怪呂思勉在《替魏武帝辯誣》中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句話,我們也不能不承認他是實話”[37]101。曹操的文章是未被足夠重視的寶貴材料,其文“沒有顧忌,想寫的便寫出來”[28]525,因此通過細讀這些作品,我們能更加貼近人物,這方面的研究應繼續(xù)深入。

        余 論

        近幾年曹操研究情況的推進,也得益于不同研究方法的有效應用。首先是總結(jié)歸納的方法讓曹操形象呈現(xiàn)出完整局面,與此同時,建立在傳統(tǒng)考據(jù)方法上的對重要歷史記載、變化情況的還原,解開了部分疑團;在接受方面,強調(diào)學科特定屬性、文學形象和歷史形象的分野使我們可以正確對待曹操形象的多元化;通過比較方法,顯示了中外研究方法的不同,開闊了我們的研究視野。在文學研究方面,推尋源流的考察,使曹操文學作品的主旨辨析更加深入;除重視文本外,更加關(guān)注當時社會文化的聯(lián)系,這樣的討論帶我們繼續(xù)走近曹操文學作品的內(nèi)部。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縱覽這五年間曹操研究的論文,數(shù)量龐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數(shù)量與質(zhì)量難成正比,大量文章選題重復,毫無新意,表明有的作者缺少學術(shù)創(chuàng)新意識。出現(xiàn)這個問題,顯然學者本人難辭其咎,但是追求數(shù)量的當下科研評價機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注釋:

        ①參見張作耀《曹操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59頁-461頁。

        ②沈伯俊,胡邦煒.在《略論“為曹操翻案”》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2年第5期)已提出了這一說法。

        [1]《文匯報》資料室.五個月來曹操評價問題的討論[N].文匯報,1959-07-30.

        [2]李憑.曹操形象變化[J].安徽史學,2011(2).

        [3]郭素媛.20世紀曹操形象詮釋綜述[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4]王璐.20世紀曹操研究與評價的轉(zhuǎn)變[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5]王勇.論民國時期的曹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6]吳懷東.曹操是“英雄”還是“奸雄”?——東晉史學家孫盛論曹證實[J].皖西學院學報,2014(1).

        [7]沈伯俊.重提舊案論曹操[J].明清小說研究,2010(4).

        [8]高希中.歷史人物評價標準之反思——以1959年“替曹操翻案”討論為中心[J].齊魯學刊,2011(1).

        [9]魯紅平.《世說新語》曹操形象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10]閆利剛.《三國志通俗演義》中曹操形象源流探析[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11]宋健.曹操影視形象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12]趙瑩.文如其人——日本學人通過詩文對曹操進行再評價[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6).

        [13]陸志勝.“審己”與“知人”——從吉川英治《三國志》看中日曹操形象的分野[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2).

        [14](晉)陳壽,(劉宋)裴松之.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5]徐公持.魏晉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16]高國藩.論曹操詩歌及其儒家思想[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17]許結(jié).曹操《卻東西門行》品讀[J].古典文學知識,2014(3).

        [18]張麗鋒.曹操游仙詩之成因及主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19]何紹明.《短歌行》(對酒當歌)詩旨新探[J].名作賞析,2011(14).

        [20]林庚.談曹操《短歌行》[J].國文月刊,1944(27).

        [21]王福民.再論曹操的《短歌行》[J].國文月刊,1947(60).

        [22]袁傳璋.曹操《短歌行》剩義拾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2(1).

        [23]田小中,楊金梅.“用事”還原與古詩解讀——以《短歌行》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4]張振龍.曹操作品引用《詩經(jīng)》原因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25]李健.曹操《短歌行》對《詩經(jīng)》比興的創(chuàng)造性化用[J].古典文學知識,2011(6).

        [26]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sh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7]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8]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M]//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9]孫明君.45年來文學家曹操研究綜述[J].古典文學知識,1995(3).

        [30]劉曉陽.曹操散文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31]張振龍.曹操散文中的語典和事典[J].中州學刊,2012(1).

        [32]何敏銳.曹操文章儒、法思想承襲及筆法特征探微[D].開封:河南大學,2010.

        [33]潘景巖.曹操令體文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0.

        [34]劉敏.曹操令體文探析[J].宜賓學院學報,2011(10).

        [35]馬曉超.曹操公文特點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4.

        [36]安鵬翔.曹操《陳損益表》作時考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37]呂思勉.三國史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guān)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cè)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guān)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guān)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波多野结衣有码| 欧美三级超在线视频| 黄片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美丽小蜜桃1一3在线观看| 欧美xxxxx高潮喷水麻豆|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天海翼|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腿丝袜网址亚洲av|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91av国产视频| 久九九久视频精品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福利|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美女啪啪国产|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播放| 视频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伊人久久久精品区aaa片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性色av网站| av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系列 | 亚州精品无码久久aV字幕| 91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亚洲丝袜美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 日韩在线手机专区av|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国内自拍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