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霞
(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現代文明的產物給人類的精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童話作為世界文學中最閃亮的明珠,帶給人類的希望和美是無可替代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教材的內容也有所革新,童話內容及篇幅增多是一個顯著的特點。當然,新課標也有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童話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和發(fā)現現實世界的真、善、美,不斷陶冶情操,促使小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童話故事里的世界是一個虛幻而美好的世界,雖然有丑陋,也有黑暗,但這些負面的信息最終都會被美好和光明所代替。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美好的童話世界,感受童話帶給他們的快樂,以一顆天真的心去感知世界,走好他們人生的第一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整體內容的把握,把握結構和方向,品讀重點。小學的適齡兒童,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是與非、對與錯的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教師要著重賞析“正方向”的內容,避免誤導學生。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理解童話的內涵,理解其中的真、善、美,潛移默化地塑造兒童健康的心靈。例如,教師在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時,要側重對誠信這種品質的講解,其他小朋友種出的各種顏色的美麗花朵固然好看,但是并沒有按照國王的要求去做,是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為外在的美麗、表面的華彩所誘惑。
童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學作品形式,以其絕妙的虛幻內容和豐富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著稱,童話構造出一種直觀并且具有內涵的意境,因其通俗易懂,且故事性強,非常適合小學學生閱讀。但是,小學生的特點是對于世界的認知不全面,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天真的認作是現實,也正是這樣的特點,容易讓小學生將童話故事中不切實際的內容誤認為是真實存在的或發(fā)生的。因此,教師在童話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虛實關系,把握童話的整體內容,引導小學生明辨虛實,在學習生活中,有選擇性地接受和學習。例如,教師在講授《夸父追日》時,一方面要讓小學生理解“人定勝天”的道理,我們人類的祖先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敢于競爭,另一方面,也要讓小學生理解,夸父僅僅是虛幻的“祖先”,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要讓小學生理解這篇寓言故事的內涵,而不是去學習夸父追趕太陽。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學習沒有耐心,如果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法,往往會導致小學生壓力過大,并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因此,對于小學生的教育,要有緩有急,符合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變換教學花樣,“哄”小學生認真學習,在語文課堂上,做一個小游戲,組織一個小活動,策劃一場小規(guī)模的競賽等,都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而小學生最喜歡的莫過于角色扮演,即小孩子的“過家家”游戲。例如,教師在講授《狼和小羊》這一篇課文時,舉辦了一次小活動,要學生分別扮演狼、小羊,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學生十分熱情,積極參與,反復地練習,很快就掌握了這篇小故事,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也提升了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求方法,對于童話內容的講解要抓住重點,分清主次,還要注意虛實結合,引導學生走入虛幻的故事,但也要帶領他們回歸現實,讓小學生在童話故事王國里,健康、快樂地成長,既學習到了知識,同時又收獲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