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龍 孫秀嬋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瘜W教學應該是以實驗為基礎和核心、以學生的學習實踐和主動探索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是著眼于全面提高全體學生整體素質和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瘜W實驗既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有效的學習方式。所以作為化學教師,應該對實驗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真正做到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自主獲得一些科學規(guī)律。
1.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為應試而教,學生為應試而學,所以有些老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把“做”實驗變成了“講”實驗,學生“聽實驗”和“背實驗”,就有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這樣的“傳說”。
2.部分老師做實驗時完全按照課本,沒有創(chuàng)新,缺少趣味性,缺少知識的全面性。
3.有些老師為了避免繁瑣的實驗準備工作,將一些現(xiàn)象明顯的實驗用視頻播放來代替,使得化學實驗中的多種新鮮感覺只剩下視覺和聽覺,實驗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學生對實驗本身的體驗非常蒼白。
4.在分組實驗中,只放任學生自己去做,學生動手能力差,操作不規(guī)范,而沒有老師的指導、反饋和總結,使學生實驗成了走過場的應付實驗,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沒有真正起到實驗教學的作用。
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非常顯著,不僅可以直觀地提供給學生理性的知識,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和興趣,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因此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就成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但是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一般由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現(xiàn)象,歸納得到物質的性質,或者再由學生做類似的實驗檢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只是驗證了原先從課本中得到的結論,學習過程缺乏探索的樂趣。
新課程的化學實驗教學,淡化了這種知識體系,而更注重與學生是否會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應該發(fā)揮自主的教學能動性,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教學,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也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性。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可以按照“設疑激發(fā)興趣——設計實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運用創(chuàng)新”逐步實現(xiàn),在設疑激發(fā)興趣部分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可以播放一段與課題相關的有趣的視頻、猜謎語或者直接為學生演示一個“出乎意料”的實驗,也可以結合身邊的化學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那么怎樣實施探究性實驗以使實驗教學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呢?下面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
1.探究食用加碘鹽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碘元素的相關性質在必修1 海水中的元素一節(jié)學習,食用加碘鹽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到底是IO3-還是I-還是I2呢?這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的方式來完成,首先各小組分別討論出實驗原理,并根據原理設計出各組的實驗方案,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學生設計出了三個實驗探究方案:①如果是以碘單質的形式存在,加入淀粉會變藍;②如果是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根據2I-+H2O2+2H+=I2+2H2O,I2遇淀粉變藍進行探究;③如果是以IO3-的形式存在,根據IO3-+5I-+6H+=3I2+3H2O,I2遇淀粉變藍的原理設計方案進行探究。以上的實驗探究都是通過學生的主動合作而形成,即達到了開拓思維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驗中得到加強、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上述探究完成后,可以運用創(chuàng)新,讓學生探究海帶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還可以提出問題:如果在家庭中,如何設計實驗在家完成食用含碘鹽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完成從理論到實際生活中化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2.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教材中給出了探究鐵的化合物的性質所需要的試劑以及儀器等,但是如果直接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完成實驗學生可能興趣不大,可以從引入上做些文章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可以拿一瓶補血劑藥片,問學生“補血劑里面有鐵,那么鐵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結合身邊常見的補血劑,學生興趣會被調動起來,更愿意去探究補血劑中鐵的存在形式,實質上就是探究鐵的化合物的相關性質。
3.原電池的實驗探究
常規(guī)來說,大多數(shù)教師可能會演示教材中的銅鋅原電池的實驗,實驗現(xiàn)象明顯,但是感覺比較枯燥,學生的興趣會不夠高,而實驗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在實驗教學中,要多設計有益于學生探究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在原電池的實驗探究中,我增加了利用水果電池使沒裝電池的電子表工作的實驗、利用學過的原電池知識讓學生設計實驗讓沒裝電池的賀卡發(fā)出音樂,學生的探究熱情大增,還利用身邊的易拉罐、木炭、食鹽溶液做出了其它的原電池,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設計能力遠遠超過教師的想象,學生不僅很好地掌握了原電池的基礎知識,并且對原電池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直接的體驗。
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是今后化學教學中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更是當前和今后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能再讓學生只看實驗和背實驗,而應該做主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王靜云.淺議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0,(23).
[2]王現(xiàn)波.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教學改革,2012,(08).
[3]徐益明.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11).
[4]羅衛(wèi)東.研究性學習理念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5]謝燕.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河南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