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青
能鄭重其事地不做一些事情的人,需要清醒的頭腦。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拍一部片子之前,列了一份清單,這個清單是否定清單:這個電影不能拍成什么樣子,一條條地列,確立“不”后,再接著往下做,基本就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聽到某一個人評價青衣張火丁演出的京劇,“她某種程度上喚醒了我,不是因為她在臺上做得比別人多,而是因為她做得比別人少,除了演戲,她不干別的?!倍行┭輪T在臺上做太多的動作想吸引觀眾的眼球,取悅別人,效果其實并不好。有時候,少就是多。
一直很敬佩業(yè)內有名的一個文化人,他推出了民國老課本系列。他說在準備做時,建行系統(tǒng)有人來找他做紀念畫冊,給的錢足夠賣好多年的書,他沒接,扭轉屁股開始做老課本;期間,又有某個旅游山莊找他做畫冊,給的錢也很多,他拒絕了,繼續(xù)做民國老課本……這個事回過頭一想,幸虧當初沒有接,不然時間浪費不起。他說,很多人在考慮一件事,把各種成本和收益都考慮到了,獨獨沒有考慮時間成本,而時間成本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任何一段時間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用它來做什么,不做什么,結果大不一樣。你要明白自己的“不”在哪里。我有幸看過他們制作的《老課本》系列,讀來滿口余香,余音裊裊,我也為他的不做什么而喝彩。
生活最大的魅力在于缺陷。有所擅長就有所不擅長,這是必然的。某名人大方地說,他最失敗的經歷是一次大學演講,他說他是擅長文字的,讓他處理文字優(yōu)美簡潔,這是他的所長,但演講實在不是他的所長,這個事兒只能交給善于動口的人。他說,你不能讓蘋果有梨子的味道,不適合的不要去做。
洪晃說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她說某個最幸福的時刻是:我對生活做了決定,舍去很多包袱時,我在城里把最后一些事情處理完畢,下午三點多鐘開車回家。那天陽光燦爛,下了高速后,我可以看見遠處的家,有一個難得的大晴天,正好是春暖花開的時候。處理掉舊時的煩惱,輕裝上陣迎接新生活的感覺讓人感到特別幸福,大部分人認為只有得到才是幸福,而那個春天,我的確感覺到舍棄能帶來自由,而自由絕對能帶來幸福。試試看,你決定放棄某些東西,不做什么時,生活會簡單許多。
得過國際建筑大獎的王澍說他是個叛逆到老的人,就是人常說的性格有些擰巴,有那么十年,中國房地產形勢一片大好,拼命學習西方建筑,建筑師也很吃香,他卻感覺不是那么回事,一個人悄悄歸隱起來。他說自己就是個邊緣化的人,也沒什么不好,十年沉寂,他細心觀察,覺得大家都追隨的東西不一定對,十年過后,他出山,一個博物館的設計脫穎而出。在時尚的區(qū)域,他很好地保存了傳統(tǒng)的東西,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國際認可。他說,他只是選擇了不隨大流,不做大家都在做的事而已。
當你認真地不做什么時,你做的才可能被記住。
我有一位朋友,很能干,但是很年輕的時候,她給自己定了兩個不:一不經商二不從政。因為她是個崇尚自由的人,不愿意過多地束縛和身不由己。她現(xiàn)在也許沒有太多的錢,但她是我眼里活得最明白最不糾結的人。
這個世界有兩樣東西買不來:一個是真心的愛,一個是老子不愿意。這話說得極牛。對了,就是不愿意,不去做。
(珍珠摘自《廣州日報》2015年1月3日,圖/孫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