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艦,郝和群
(1.皖西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安徽六安 237012;2.皖西學院高分子材料改性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安徽六安 237012)
II-VI族半導體材料具有很多獨特的優(yōu)點:離子鍵成分比較大,禁帶寬度變化范圍大,且具有直接躍遷的能帶結(jié)構(gòu)等優(yōu)點。其中,納米ZnS在300 K時,能帶間隙為3.66 eV,是優(yōu)異的陰極射線發(fā)光材料,可應用于薄膜電致發(fā)光設備、紅外線窗口和光致發(fā)射二極管等[1-3]。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優(yōu)異特性是由它的特殊結(jié)構(gòu)決定的,實現(xiàn)半導體納米結(jié)構(gòu)的尺度和形貌可控是改變半導體納米結(jié)構(gòu)光電性能的關(guān)鍵。利用高分子聚合物來控制納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是一種常用和有效的方法[4]。聚合物不僅可以限制無機粒子的繼續(xù)生長和團聚,給納米粒子帶來高的動力學穩(wěn)定性,還可提供優(yōu)良的機械特性和光學特性,使所形成的納米復合體系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優(yōu)良的綜合性能[5]。筆者設計了在水體系中采用化學沉淀法原位一步合成ZnS/PAA納米復合材料,并研究其結(jié)構(gòu)、組成、形貌及實驗條件對發(fā)光性能的影響。
ZnCl2·2.5 H2O、Na2S·9H2O、AIBN 和 AA 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制。
攪拌器:DF-Ⅱ集熱式磁力加熱攪拌器,江蘇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制;
電子天平:FA-1604型,上海良平電子天平廠制。
將0.005 mol ZnCl2·2.5H2O、0.005 mol Na2S·9H2O、少量AIBN和一定量的AA用30 mL蒸餾水溶解在50 mL圓底燒瓶中,混合均勻后,蓋上瓶塞,放入磁力加熱攪拌器攪拌。體系逐漸產(chǎn)生一種白色、溶膠狀粘稠物質(zhì),最后得到白色粘性產(chǎn)物。依次用甲醇和蒸餾水洗滌多次,除去溶液中無機鹽和沒有反應的有機單體AA,最后在50℃下烘干得產(chǎn)物。
X射線衍射:XRD-6000型X射線衍射儀,日本島津制,使用CuK(波長=0.154 06 nm)射線,掃描速率為(0.05°)/s,范圍10°~80°(2θ),測試電流 20 mA,測試電壓30 kV。
紅外光譜:WQF-31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KBr壓片,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制。掃描電鏡:Sirion-200型,荷蘭Philips公司制。透射電鏡:H-800型透射電鏡,日立公司制。熒光分光光度計:RF-5301PC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制。
紫外分光光度計: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制。
通過產(chǎn)物的顏色能夠判斷ZnS的生成,為了進一步證實,我們對產(chǎn)物進行了X射線衍射分析,圖1是樣品的X射線衍射譜圖。
圖1 ZnS/PAA納米復合物的X射線衍射圖
對照標準卡片 JCPDS No.5 ~566,2θ在 28.4°、47.6°和 56.8°的三個衍射峰對應立方相 ZnS 的(111)、(220)、(311)三個晶面[6]。較寬的衍射峰表明了所得ZnS納米粒子的尺寸非常小。此外,2θ在14°~25°范圍內(nèi)出現(xiàn)一個寬的散射峰,這是聚合物典型的非晶峰,說明在當前條件下單體已成功聚合[4]。
為表征ZnS/PAA納米復合材料的形貌,我們對產(chǎn)物進行了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觀察,如圖2所示。
圖2 ZnS/PAA納米復合物的TEM(左上插圖為SEM)
根據(jù)產(chǎn)物的TEM(圖2)和SEM(圖2的左上角插圖)照片顯示,產(chǎn)物主要是粒徑均勻的球形粒子,粒徑在10 nm左右。測試結(jié)果表明ZnS納米粒子在聚合物PAA中具有較好的分散性,PAA較為有效地修飾了ZnS納米粒子的表面并控制其粒徑大小。
為了進一步證明單體AA已成功聚合,我們對產(chǎn)物進行了紅外光譜分析,圖3為復合材料的紅外光譜圖。
從圖3紅外光譜的特征吸收峰位可以看出,位于3 408.10 cm-1和 1 680.62 cm-1的強吸收峰分別是O—H(νOH)和C==O(νCO)的伸縮振動峰,而位于2 926.65 cm-1和 1 457.62 cm-1分別是 ν-CH2-和δ-CH2-的特征峰,這些峰是PAA特征峰,表明在實驗條件下,通過原位一步合成已使單體AA成功地聚合。
圖3 ZnS/PAA納米復合物的紅外光譜
下面僅從單體量、反應時間、反應溫度三個方面討論反應條件對ZnS/PAA納米復合物發(fā)光性能的影響。
2.3.1 單體濃度的影響
反應溫度50℃,反應時間為4 h,不同AA單體量對發(fā)光性能的影響見圖4和圖5。
4 不同AA單體量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的紫外-可見光譜(濃度1.0×10-4g/L)
圖4是不同單體濃度下所得樣品的紫外-可見光譜圖,由圖可知,樣品在307 nm左右都有一個吸收峰,與體相材料的特征吸收峰338 nm[6]相比,吸收峰發(fā)生了明顯的藍移,這可能是因為ZnS納米粒子量子尺寸效應所致。同時,由圖可知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ZnS/PAA納米復合材料較未加AA的純ZnS納米粒子的紫外可見吸收強,且加入單體AA的體積為4 mL時的ZnS/PAA紫外可見吸收最強。另外,我們也進行了熒光光譜的分析,相似的現(xiàn)象也能在PL光譜上看到。圖5是不同單體濃度下樣品的熒光光譜,用270 nm的激發(fā)波長,由圖可以看出在367 nm左右處產(chǎn)生強發(fā)射峰,根據(jù)文獻報道這個發(fā)光峰被歸結(jié)于ZnS近帶邊發(fā)射。另外在420 nm左右有一個弱而寬的發(fā)射峰,這個發(fā)光峰來自于ZnS的本征缺陷發(fā)光,如空位、位錯或表面態(tài)等。與ZnS納米粒子的熒光峰(449 nm)相比發(fā)生了明顯藍移[7-9],這可能是因為 ZnS納米粒子量子尺寸效應所致。通常ZnS粒子有很強的光發(fā)射,主要有兩類發(fā)射帶,即與吸收帶邊相一致的帶-帶躍遷和被表面態(tài)捕獲后大于449 nm的表面態(tài)發(fā)射。其中表面態(tài)發(fā)光與納米粒子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受周圍介質(zhì)的強烈影響。因此,在367 nm處的熒光峰為帶邊發(fā)光,但沒有觀察到由于表面態(tài)捕獲導致的大于449 nm的表面態(tài)發(fā)光,說明聚丙烯酸較為有效地修飾了ZnS納米粒子的表面及粒徑大小的控制。同樣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ZnS/PAA納米復合材料的熒光強度較沒有加AA的純ZnS的強,且加入AA的體積為4 mL時的ZnS/PAA相對熒光強度最強。由不同單體濃度下樣品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圖分析可知:改變單體濃度對產(chǎn)物的光學性質(zhì)有影響,加入AA的試樣比純的ZnS納米粒子光學性質(zhì)都強,但是隨著AA單體的量增加時,合成的納米復合材料的光學性質(zhì)反而在減弱,這可能是由于隨著AA量的增加,聚合時體系的黏度增大,影響了ZnS納米粒子的分散性。
5 不同AA單體量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的熒光光譜(濃度1.0 ×10-4g/L)
2.3.2 反應溫度的影響
反應時間為4 h,單體為4 mL,不同的反應溫度對發(fā)光性能的影響見圖6和圖7。
圖6是不同反應溫度下樣品的紫外-可見光譜圖,由圖可知,最大吸收波長為307 nm左右,與體相材料(338 nm)相比,吸收峰發(fā)生了藍移,同樣是反應溫度為50℃時所得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最強。同時,我們也進行了熒光光譜(圖7)的測試,相似的現(xiàn)象也能在熒光光譜上看到,用270 nm波長的光激發(fā),在367 nm處有強發(fā)射峰和420 nm左右有一個弱而寬的發(fā)射峰,且反應溫度為50℃時所得樣品的相對熒光強度最強。由不同反應溫度下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圖分析可知:改變反應溫度對產(chǎn)物的光學性質(zhì)有影響,若溫度太低,則反應不充分,若溫度太高,聚合物可能發(fā)生分解。
圖6 不同反應溫度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紫外-可見光譜(濃度1.0×10-4g/L)
圖7 不同反應溫度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熒光光譜(濃度1.0 ×10-4g/L)
2.3.3 反應時間的影響
反應溫度為50℃,單體為4 mL,不同的反應時間對發(fā)光性能的影響見圖8和圖9。
圖8 不同反應時間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的紫外-可見光譜(濃度1.0×10-4g/L)
圖9 不同反應時間的ZnS/PAA納米復合物的熒光光譜(濃度1.0 ×10-4g/L)
圖8是不同反應時間下樣品紫外-可見光譜,由圖可知,最大吸收波長為307 nm左右,與體相材料(338 nm)相比,吸收峰發(fā)生了藍移,且反應時間為4 h的樣品紫外-可見吸收最強。圖9為不同反應時間下樣品的熒光光譜,同樣,用270 nm波長的光激發(fā),在367 nm處有強發(fā)射峰和420 nm左右有一個弱而寬的發(fā)射峰,同樣是反應時間為4 h的樣品的相對熒光強度最強。由不同反應溫度下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圖分析可知:改變反應時間對產(chǎn)物的發(fā)光性能也有影響,若時間太短,則反應不充分,若時間太長,則副反應增加。
本文通過原位一步法合成了ZnS/PAA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討論了單體量、反應溫度及反應時間對ZnS/PAA納米復合材料發(fā)光性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當單體AA的體積用量是4 mL,反應溫度50℃,反應時間4 h時,得到的ZnS/PAA納米復合材料有最優(yōu)的發(fā)光性能。
[1] Bredol M,Merikhi J.ZnS Precipitation:Morphology control[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8,33:471-476.
[2] Calandra P,Goffredi M ,Turco L V S.Study of the growth of ZnS nanoparticles in water/AOT/n-heptane microemulsions by UV-absorption spectroscopy[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1999,160:9-13.
[3] Jiang Y,Meng X M,Liu J,et al.Hydrogen-assited thermal evaporation synthesis of ZnS nanoribbons on a large scales[J].Advanced Materials,2003,15:323 -327.
[4] Ni Y H,Hao H Q,Cao X F,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research of CdS/PAM nanocompositions[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6,110:17347-17352.
[5] Milliron D J,Hughes S M,Cui Y,et al.Colloidal nanocrystal heterostructures with linear and branched topology[J].Nature,2004,430:190-195.
[6] 王志鵬,李曉東,羅群,等.半導體納米復合材料ZnS/PMMA制備及其光學性質(zhì)的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6,27(3):527-530.
[7] Khosravi A A ,Kundu M,Jatwa L,et al.Green luminescence from copper doped zinc sulphide quantum particles[J].Appllied.Physics Letters,1995,67:2702-2704
[8] Yuan H J,Xie S S,Liu D F,et al.Formation of ZnS nanostructures by simple way of thermal evaporation[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003,258:225-231.
[9] Seiji N,Takashi S,Yoichi Y,et al.Structure of free exciton luminescence spectra in heteroepitaxial ZnSe/GaAs[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1998,184:11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