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源
徐承運今年26歲了。村里和他同齡的年輕人,幾乎都早已結(jié)婚,并且孩子都幾歲大了。
可是從來不曾有姑娘對承運有過好感,即使有遠親近鄰提出要為他介紹對象,話才出口,就會被女方家長拒絕。原因并非承運有什么品德問題或生理缺憾,而是他的家境太差了。
承運父親在不到50歲時就暴亡了,留下承運兄弟和一個智障的媽。這些本來都還算不上什么,要命的是承運那個傻弟弟。
傻弟弟叫承貴,村里人都叫他傻貴。傻貴都20出頭了,什么事都不懂,什么事都不做,整天閑游二逛,見到年輕點的女人就朝人傻笑,嘴角流著涎水,有時甚至還做些下流動作。他還染上了煙癮。開始時滿街撿煙頭,后來發(fā)展到逢人就向人討煙抽,人家惡心他,他就將人家正在抽的煙奪過來,甚至直接從人家衣袋里將整包煙掏走。因此,人們躲他躲得遠遠的。
鄉(xiāng)村人家,通常都是門敞開的。從前幾個月開始,傻貴常常乘人家不備,閃進別人家里“找”煙,或翻到錢就一手抓起,然后閃離,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害得人家不見了東西苦苦尋找,或者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埋怨。最慘是有些大閨女小媳婦本來膽子就小,偶爾撞見一只“鬼影”閃進閃出,嚇得三魂丟了七魄。為這些事,幾乎天天有人找到承運家來告狀。
承運本是承包了村里的10多畝果園,如果專心侍弄,圖個小康日子是不成問題的??删褪沁@個弟弟,連累得他家無寧日,連媳婦都娶不到。
承運一個密友教給承運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冬日的某天深夜,承運帶著傻弟弟去了縣城,他告訴弟弟,要帶他搭搭火車,讓他見識見識世面。
火車轟隆轟隆不分日夜地運行,半夜時分到了北方一個山區(qū)小站。承運牽著傻弟弟,冒著凜冽寒風下了車,出了站臺,找了個僻靜處。他對弟弟說,你在這里坐著,不要亂跑,待我去弄點吃的來。
離開弟弟,承運很快回到車站,買了返程票,天亮前搭上南下列車,回家了。
承運密友這個“計謀”,是讓承運將傻弟弟帶到遠在天邊之地拋棄,讓當?shù)孛裾块T收容也好,餓死凍死也罷,目的只是免除了他對村民的為害。
但承運回到村里后,終日心神不寧。他良心遭到責備,感到上對不起死去的爹和智障的娘,下對不起沒有呆傻的弟弟。第三天,承運又買了一張火車票,憑著記憶,到了拋棄弟弟的那個小站。
但是他找遍了小站所在地一帶的街巷,再也找不到傻弟弟的身影。他不敢報警,他知道一旦讓警察知道,他就犯了遺棄罪。直到第二天晚上,承運才悵然若失地離開了小鎮(zhèn)。
一年后,公安派出所將承貴作為失蹤人口處理,從此傻貴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在傻貴“失蹤”后的第二年,承運娶上了鄰村的一位姑娘。
4年后的一天下午,有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由兩位民警帶著,回到家鄉(xiāng)的村委會。人們認出,他就是當年“失蹤”的傻貴。村委會立即通知承運夫婦來到村委。傻貴一見到承運,很清楚地叫了一聲“哥”!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叫哥。他“失蹤”前不但智障,而且自閉。
帶承貴回來的民警講述了承貴這幾年的遭遇:4年前一天中午,承貴被一個來鎮(zhèn)上趕集的孤老頭發(fā)現(xiàn)。老人是專門以捉蛇、捉蜥蜴、捉山鼠并幫人治療蛇咬傷為生的,住在深山里,逢集就到鎮(zhèn)上來賣蛇,賣蛇藥酒并捎回糧食副食。他那天見到傻貴,反復問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家在哪里?傻貴都只是搖頭。老人明白這是流落異鄉(xiāng)的流浪兒,于是便將他帶回去,像愛護孫子一樣教他干活,教他叫自己做“阿公”,教他做人的道理……
4年以后,老人自感壽數(shù)已盡,時日無多。他再次反復詢問承貴,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承貴抱著腦袋想了半天,說出了“磨刀坑”三個字。
老人顫巍巍寫了一張條子,千叮嚀萬囑咐讓承貴送去火車站交給工作人員。
車站工作人員接過字條,只見上面寫著:“請公安民警送我回磨刀坑村?!?/p>
公安民警查到,全國有17個叫磨刀坑村的地方。他們根據(jù)承貴的情況逐一排查,終于找到了他的家鄉(xiāng)。
這時的承貴,已不再傻,盡管智商較低,但說話、行為舉止都很正常。
從此,他成為哥哥果園的得力助手,和哥嫂一起,過上了正常人家的日子。
徐承運今年26歲了。村里和他同齡的年輕人,幾乎都早已結(jié)婚,并且孩子都幾歲大了。
可是從來不曾有姑娘對承運有過好感,即使有遠親近鄰提出要為他介紹對象,話才出口,就會被女方家長拒絕。原因并非承運有什么品德問題或生理缺憾,而是他的家境太差了。
承運父親在不到50歲時就暴亡了,留下承運兄弟和一個智障的媽。這些本來都還算不上什么,要命的是承運那個傻弟弟。
傻弟弟叫承貴,村里人都叫他傻貴。傻貴都20出頭了,什么事都不懂,什么事都不做,整天閑游二逛,見到年輕點的女人就朝人傻笑,嘴角流著涎水,有時甚至還做些下流動作。他還染上了煙癮。開始時滿街撿煙頭,后來發(fā)展到逢人就向人討煙抽,人家惡心他,他就將人家正在抽的煙奪過來,甚至直接從人家衣袋里將整包煙掏走。因此,人們躲他躲得遠遠的。
鄉(xiāng)村人家,通常都是門敞開的。從前幾個月開始,傻貴常常乘人家不備,閃進別人家里“找”煙,或翻到錢就一手抓起,然后閃離,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害得人家不見了東西苦苦尋找,或者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埋怨。最慘是有些大閨女小媳婦本來膽子就小,偶爾撞見一只“鬼影”閃進閃出,嚇得三魂丟了七魄。為這些事,幾乎天天有人找到承運家來告狀。
承運本是承包了村里的10多畝果園,如果專心侍弄,圖個小康日子是不成問題的??删褪沁@個弟弟,連累得他家無寧日,連媳婦都娶不到。
承運一個密友教給承運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冬日的某天深夜,承運帶著傻弟弟去了縣城,他告訴弟弟,要帶他搭搭火車,讓他見識見識世面。
火車轟隆轟隆不分日夜地運行,半夜時分到了北方一個山區(qū)小站。承運牽著傻弟弟,冒著凜冽寒風下了車,出了站臺,找了個僻靜處。他對弟弟說,你在這里坐著,不要亂跑,待我去弄點吃的來。
離開弟弟,承運很快回到車站,買了返程票,天亮前搭上南下列車,回家了。
承運密友這個“計謀”,是讓承運將傻弟弟帶到遠在天邊之地拋棄,讓當?shù)孛裾块T收容也好,餓死凍死也罷,目的只是免除了他對村民的為害。
但承運回到村里后,終日心神不寧。他良心遭到責備,感到上對不起死去的爹和智障的娘,下對不起沒有呆傻的弟弟。第三天,承運又買了一張火車票,憑著記憶,到了拋棄弟弟的那個小站。
但是他找遍了小站所在地一帶的街巷,再也找不到傻弟弟的身影。他不敢報警,他知道一旦讓警察知道,他就犯了遺棄罪。直到第二天晚上,承運才悵然若失地離開了小鎮(zhèn)。
一年后,公安派出所將承貴作為失蹤人口處理,從此傻貴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在傻貴“失蹤”后的第二年,承運娶上了鄰村的一位姑娘。
4年后的一天下午,有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由兩位民警帶著,回到家鄉(xiāng)的村委會。人們認出,他就是當年“失蹤”的傻貴。村委會立即通知承運夫婦來到村委。傻貴一見到承運,很清楚地叫了一聲“哥”!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叫哥。他“失蹤”前不但智障,而且自閉。
帶承貴回來的民警講述了承貴這幾年的遭遇:4年前一天中午,承貴被一個來鎮(zhèn)上趕集的孤老頭發(fā)現(xiàn)。老人是專門以捉蛇、捉蜥蜴、捉山鼠并幫人治療蛇咬傷為生的,住在深山里,逢集就到鎮(zhèn)上來賣蛇,賣蛇藥酒并捎回糧食副食。他那天見到傻貴,反復問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家在哪里?傻貴都只是搖頭。老人明白這是流落異鄉(xiāng)的流浪兒,于是便將他帶回去,像愛護孫子一樣教他干活,教他叫自己做“阿公”,教他做人的道理……
4年以后,老人自感壽數(shù)已盡,時日無多。他再次反復詢問承貴,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
承貴抱著腦袋想了半天,說出了“磨刀坑”三個字。
老人顫巍巍寫了一張條子,千叮嚀萬囑咐讓承貴送去火車站交給工作人員。
車站工作人員接過字條,只見上面寫著:“請公安民警送我回磨刀坑村?!?/p>
公安民警查到,全國有17個叫磨刀坑村的地方。他們根據(jù)承貴的情況逐一排查,終于找到了他的家鄉(xiāng)。
這時的承貴,已不再傻,盡管智商較低,但說話、行為舉止都很正常。
從此,他成為哥哥果園的得力助手,和哥嫂一起,過上了正常人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