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陽
摘 要 本文基于原型-模型論,從共軛相生關系的角度,具體分析英語句子生成機制中代換機制在英語從句分類中的重要基礎性作用。我們認為,以代換機制來定義,區(qū)分不同種類的英語從句,可以清晰、高效地理解復合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更好地弄清復合句在實際語義生成中的層次關系,便于我們學習和掌握不同種類的從句。
關鍵詞 原型—模型論 代換機制 英語基本句型 英語從句分類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73
Role of Substitution Mechanism in English Clause Classification
CHANG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totype - model theory,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conjugate with students from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nglish sentences in English clause substitution mechanism classification. We believe that in order to substitute mechanism to define,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English clause, can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to understand complex sentences sentence structur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 sentences in actual generation of the semantic hierarchy, for u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lauses.
Key words prototype - model theory; substitution mechanism; basic English sentences; English clause categories
0引言
關于人類語言的起源,不同的語言學家與語言學派別各有不同的研究和見解。從“bow-bow”theory ,”pooh-pooh”theory 到“yo-he-yo”theory, 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語言起源的思考。結(jié)合不同學者對語言起源的研究,我們知道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人類語言的發(fā)展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一脈相承,由初級階段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演變。從“最早的語言單位就是一個聲音或一個聲音的重復”(張今 姜玲 2005:4),到后來發(fā)展到一般的簡單句子,再到復雜句的出現(xiàn)(各種復合句型,衍生句型)。根據(jù)張今教授的研究,從共軛相生的角度來看,英語句型的生成機制共有6種:
即動詞中心機制,對應機制(此2種為原始生成機制);捏合機制,代換機制(此2種機制生成各種復合句型—并列與從屬);轉(zhuǎn)化機制,隱喻機制(此兩種機制生成各種衍生句型)(張今 姜玲 2005:7)。我們現(xiàn)在主要討論代換機制在生成各種復合句型特別是從句時,對從句分類的影響和基礎性作用。
1代換機制的定義
“所謂代換機制,是指利用不同類型的語結(jié)去替換基本句型中的句子成分……例如,我們可以用不定式、動名詞、名詞性從句、抽象名詞詞組去代替基本句型中的主語、賓語、表語……但要指出的是,代換機制是針對每一個基本句型而言,而不是針對每一個具體的英語句子而言”(張今 姜玲 2005:45)。
例如:I need your help.
此例句是一個具體的英語句子,其中主語“I”和賓語“your help”是不能用不定式,動名詞,名詞性從句去替換的。也就是說代換機制中,我們要代換,替換的是某個句子成分,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個句子里某個具體表意的語結(jié)。
1.1代換機制在主從句分類中的作用
首先,我們要對英語基本句型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代換機制在主從句分類中的作用。英語的基本句型,不同的語法學家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有的把英語基本句型分成5類:SV, SVO,SVIO,SVC,SVOC; 有的把英語基本句型分成7類,尤其是英國Quirk,R.et al在1985年主編的《英語語法大全》,以“句子五成分論”(許國璋 1991:354)即:主語(S),動詞(V),賓語(O),補語(C)和狀語(A)構(gòu)成七種句型:“SV,SVO,SVIO,SVC,SVOC,SVA,SVOA”(Quirk,R.et al. 1985:556)。結(jié)合英語7個基本句型,“原型—模型論”(張今 姜玲 2005:3)
1.2 代換機制在其余種類從句分類中的體現(xiàn)
以上我們通過英語中的7個基本句型來討論了代換機制在從句分類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從代換機制出發(fā),清楚而又方便地將從句分類成主語從句,表語從句,賓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然而,我們還有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沒有通過以上七個基本句型的代換機制體現(xiàn)。這是怎么回事呢?Quirk,R.et al的7個英語基本句型的分類是依據(jù)“五種句子成分(主、動、賓、補、狀),其中沒有列傳統(tǒng)語法中所稱的‘定語,這是因為作者所列的五種成分是在句子的層次上立論的,通常所稱‘定語是在短語層次上立論的”(許國璋 1991: 356)。也就是說,定語都依附于或者說修飾主語,賓語,或表語,使定語體現(xiàn)在了短語層次上,使他們隱含起來,無法在七個基本句型中明確地體現(xiàn),最終也使定語從句不能像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狀語從句那樣明顯地在七個基本句型中,通過代換機制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把定語從句看作短語層次,如上例中where LuXun once lived 為名詞短語(the house where...)的一部分,它只是在短語層次上發(fā)生作用,而不是在句子層次上發(fā)生作用。這樣也就決定了定語從句的分類不像其他從句分類時體現(xiàn)顯性特征。
最后,我們討論同位語從句。這里要說明許多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誤把“同位語”當作“同謂語”。差一字而謬千里。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是由于漢語中這兩個字的發(fā)音一樣,又加上英語語法中謂語成分這個名稱經(jīng)常使用,致使英語學習者混淆概念。
首先,同位語和定語一樣,是在短語層面立論的。其次,同位語可以理解為同位置的語言成分,并且與其同位的成分處在同一語法和語義范疇,說明或解釋前面的同位成分。同位語可以有主語同位語,賓語同位語,以及表語同位語。
通過以上例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位語和定語一樣,也是在短語層次上立論。因而Quirk,R.et al以五種句子成分立論的七個英語基本句型中,也沒有列出傳統(tǒng)語法所稱的“同位語”。最后也使同位語從句的分類出現(xiàn)隱性特征。
1.3 代換機制給我們的啟示
代換機制可以使我們清晰地把從句進行分類,當基本句型中的某個句子成分(謂語動詞除外)被一個從句代換,我們就得出相應種類的從句。另外,英語中7個基本句型在描述簡單句時,僅出現(xiàn)1個動詞;在代換機制下,由于用一個從句代換了基本句型中的某個語言成分(謂語動詞除外),造成一個完整的復合句中出現(xiàn)2個動詞。于是,通過代換機制,我們發(fā)現(xiàn),當復合句中出現(xiàn)2個動詞,就表明這里存在一個從句;出現(xiàn)3個動詞時,就表明這里存在兩個從句;4個動詞,就表明這里存在三個從句;……(從句種類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英語句子中動詞是中心和靈魂——“謂語動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處于中心地位,句子類型的選擇主要依靠句子中的動詞,因此動詞是句子類型選擇的主要因素”(姜玲,2008:15)。
2結(jié)語
以上對代換機制在英語從句分類中的分析表明,英語句型的生成機制——代換機制,以英語7個基本句型為基礎,在原型—模型論的指導下可以很好地構(gòu)建出不同種類的從句。同時,這種成功的構(gòu)建也有賴于7個英語基本句型以及“英語句子構(gòu)造的基本特點‘樹式結(jié)構(gòu),英語句子的擴展或者復雜化仍是在主干上進行的……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有比較明確的對應關系……詞類和句子成分采用雙軌制……擔任句子成分的不一定是單詞,還可以是短語和從句”(潘文國,2005:197-199)。在基本句型中,所有句子成分,謂語除外,都可以被從句代換,這也是共軛相生原理的具體體現(xiàn)。如沈家暄所說:“簡單產(chǎn)生力量”(沈家煊 2008:4-5)。我們借助句子的生成機制——代換機制,把復雜的從句進行分類,深入淺出。
參考文獻
[1] Quirk,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85.
[2]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15.
[3] 潘文國.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197-199.
[4] 沈家煊.語言中的整合現(xiàn)象[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4):4-5.
[5] 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354-356.
[6] 張今,姜玲.英語句型的動態(tài)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