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和社科院博聯(lián)會去過山西。程序都是老一套,見見省長,看看開發(fā)區(qū),再逛逛五臺山。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參觀閻錫山故居。
陪我們同行的秘書長,對這里如數(shù)家珍,自稱每一次來都有新的收獲。他站在故居的頂樓上,四處遠眺,他說:“要了解中國人,就得明白山西人;要明白山西人,必須搞懂閻錫山?!?/p>
同盟會在東京發(fā)展第一批會員,其軍事組織叫鐵血丈夫團,一共有28條好漢,名號無不如雷貫耳:陳其美、蔣介石、黃郛、李烈鈞……當然,還有閻錫山。
太原舉事,閻一直靜觀其變。大局已定時,他不慌不忙地出來摘桃子。
為了讓這位29歲的年輕人當山西都督,孫中山給袁世凱打了23次電話,聲稱如不答允,寧可議和破裂。
閻錫山一生最欽佩的是孫中山,最怕的卻是袁世凱。1913年進京見袁世凱,他嚇得色變汗流,回來以后心悸不已。
他說,有一位算命先生認為他的八字極貴,還有帝王相,只有袁世凱能壓得住他。不過,一位德國醫(yī)生說,他的肺部很大,能活到百歲,讓他十分寬慰。
到底是留過洋的,老閻治理山西那是一套一套的:男人剪辮子,女的放腳;大量興辦新式學校;推行“村本政治”;發(fā)行債券建設窄軌火車;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正方形的是好人,圓形的是次好人,橢圓形的是中人,三角形的是壞人。他特別喜歡發(fā)行紙幣,曾對手下說:“錢賺錢是不用管飯的孝子?!?/p>
抗戰(zhàn)前后,是閻錫山最忙的時候。他在老宅子里接待八方客人,還備份許多畫像,來哪方面的客人,就掛哪方面的偉人肖像。日本軍方太多的老師同學不停地對他威逼利誘;國民黨更不用說了;共產黨缺錢缺糧,老鄉(xiāng)關系多得很。他曾自嘲:“我是在三顆雞蛋上跳舞,踩破了哪顆也不行。”
別看閻老西對外一派圓滑,對內卻是極狠。他曾殺了心懷二心的李生達一家;以自己為領袖,與青洪幫分別建立在山西的堂會;每個軍長師長身邊派兩個十幾歲的服務生,定期匯報。
一位大將說,跟閻會長共事,一不要動他的權,二不要動他的錢,讓你干甚就干甚,不讓你干甚就不要干甚。
閻錫山的名字,是五臺縣的一位曲秀才取的,源于楊載的兩句詩:“道人卓錫問名山,路絕巖頭未面攀?!薄板a山”二字,端的很是不平凡。
抗戰(zhàn)中,老閻吃了很多的苦頭,但始終不忘一個中國人的本分,恪守山西人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忠孝之情。
1949年,他任行政院長,忙著送達官貴人去臺灣。手下問他:“去了,又怎么辦?”
他說:“兒要親生、土要深耕,存在第一啊?!?/p>
(摘自《大小是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