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早在4年前一次湖山現(xiàn)場會上,記者第一次見到她,一個年輕干練、穿著時尚的女孩,忙前忙后大汗淋漓,格外引人注意。
經(jīng)過打聽,原來她就是湖山村從北京回來的大學生村官包安娜。當時,在座的人都議論開了,很多人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吃不了農村的苦,她也就是圖個新鮮、‘鍍鍍金’,過不了幾天就會走?!?/p>
4年后,當記者再次來到湖山時,村黨委書記鄭雄向記者伸出大拇指說:“小姑娘很能干,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很喜歡她!”
就在此時,來辦事的一個老大爺說:“小包把父母都接過來,買了房、安了家,我們現(xiàn)在成了一家人了!”
包安娜拿著自己的民情日記,對記者說:“在湖山呆了5年了,留下了很多美好記憶!”
用真心才能換得真情。湖山五組有一位右眼失明的80歲老人李友能,不慎將農村合作醫(yī)療卡丟失,自己沒有文化并且腿腳不方便,補辦卡就成了個大難事,著急得幾天睡不好、吃不好。包安娜掌握了這個情況后,主動上門找到李友能老人,幫忙找證件、補手續(xù)、填申請。在準備相關材料時,發(fā)現(xiàn)李友能老人沒有二代身份證,包安娜迅速跑到派出所,請求派出所戶籍警到村里為老人照相辦理二代身份證。因為老人身體不好,脖子不能直立,照了好多次,都沒有拍到正面。包安娜用一個毛巾墊在老人下巴下面,這樣才勉強讓老人露了“正臉”。備齊了各項材料后,她馬不停蹄地跑回村里,通過農村網(wǎng)格化平臺,一天就把證件辦下來并送到了老人手上。
“剛來湖山,群眾不信任我,很難融入到群眾中去?!卑材日f,“現(xiàn)在好了,群眾有什么困難都來找我。”
“群眾的事都是‘小事’,但是沒辦好就是‘大事’”。翻開民情日記,包安娜說,“今天該回訪湖山村六組胡發(fā)國家了?!眲偟胶l(fā)國家中,胡發(fā)國就向記者道出自己的“遭遇”:土地平整把我的田整得一邊高,一邊低,灌了水之后,一邊有膝蓋深的水,一邊還是戈壁灘,完全不能插秧,多次找土地平整項目的人,他們都不給我解決。
“就這樣一件群眾的‘小事’,不處理好,群眾就有怨氣,搞不好還去市里上訪?!卑材日f。
包安娜對胡發(fā)國反映的情況進行核實后,多次上門找土地平整項目的負責人,進行溝通協(xié)調,最終感動項目部的負責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包安娜每年處理這樣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達100多起,每起糾紛,她都滿懷熱情,有始有終,直到群眾滿意為止。
“孩子一直是在外務工群眾的牽掛,留守兒童也是社會治安的最大難題?!卑材日f。除了幫群眾解決困難、化解矛盾之外,包安娜還在村里建起了“陽光家園”,廣泛發(fā)動青年團員募捐善款1000多元,購買兒童讀物近300本,組織了“關愛留守兒童,開展陽光家園讀書”活動,豐富留守兒童課外活動;組織留守兒童跟自己在外務工父母寫家書,既排解留守兒童的孤寂,也讓家長掌握了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增強了家庭之間的親情。她熱心服務基層,幫扶留守兒童的事跡得到了團省委的肯定。
湖山四組在外務工的李進益說:“以前在外打工,總擔心孩子沒人管在外面學壞,現(xiàn)在包主任在村里建起了陽光樂園,孩子都到了村里,我就放心多了?!?/p>
青春因奮斗而美麗!包安娜說:“我堅定我的人生選擇,讓我的青春在湖山綻放;用我的辛勤付出換得群眾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