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舒丹 黃培寧 余賢恩
降鈣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并發(fā)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譚舒丹 黃培寧 余賢恩
目的 對降鈣素原在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28),對2組的檢測指標及生命體征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體溫、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慢性健康及急性生理標準評分、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等檢測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明顯比治療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降鈣素原能夠在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炎癥嚴重弄程度的判斷、預后判斷及療效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降鈣素原;急性胰腺炎;并發(fā)感染;臨床價值
急性胰腺炎是比較常見的臨床急腹癥,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出血型和水腫型,其中出血型胰腺炎又被稱作壞死性在急性胰腺炎腫著中大約占10%,并且病發(fā)時病情比較嚴重,很容易發(fā)生休克,同時還會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致死率比較高[1]。水腫型急性胰腺炎比較常見,而且病變情況比較輕。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甲狀腺C細胞能夠分泌降鈣素原(PCT),同時全身性細菌感染標記物即為血清降鈣素[2]。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和全身性感染及全身性的炎癥反應成正相關,如果人體全身表現為嚴重感染,那么此時血清降鈣素原的水平肯定會升高[3]。本研究選取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研究分析其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百色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的臨床資料,按照入院時間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28),其中對照組(2013年1月~2014年1月)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8.25±2.32)歲,全部患者都沒有出現感染的現象。治療組(2014年1月~2015年1月)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8.45±2.12)歲,全部患者都沒有出現感染的現象。2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基本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觀察指標 通過檢查確定患者發(fā)生感染后,抽取患者2 mL靜脈血作為樣本,參考操作說明書檢測降鈣素原,利用快速半定量法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對患者血漿內的降鈣素原進行檢測(德國柏林BRAHMS公司試劑)。同時還要將血液樣本做白C反應蛋白及細胞分析,監(jiān)測緩則慢性健康標準評分、急性生理和體溫等指標。
1.3 評價標準 降鈣素原濃度小于0.5 ng/mL是表現為陰性,降鈣素原濃度處于0.5~2 ng/mL之間則表現為陽性,降鈣素原濃度大于2 ng/mL時則表現為強陽性。在正常情況下,血漿降鈣素原濃度小于0.5 ng/mL;如果血漿降鈣素原濃度處于0.5~2 ng/mL之間時則表明可能會存在敗血癥或感染,但患者不會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如果血漿鈣素原濃度大于2 ng/mL時,尤其濃度處在10~100 ng/mL時,則表明患者患有有嚴重的全身性感染、細菌感染、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甚至會伴隨器官功能衰竭的嚴重敗血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體溫、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慢性健康標準及急性生理評分、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等檢測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患者指標的檢測結果(x±s)
由表1可見,治療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為(4.71±1.1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1.62±0.42),治療組發(fā)生感染的概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清降鈣素(CT)最早是有甲狀腺腫瘤細胞培養(yǎng)液中提取得到的,而降鈣素的前體物質是降鈣素原,健康人體血清中的降鈣素原濃度非常低,而患有甲狀腺創(chuàng)傷或甲狀腺腫瘤的患者,其降鈣素原濃度會大幅升高,通常以下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包括敗血癥、系統(tǒng)炎癥反應綜合征、活動性肝炎、急性胰腺炎等患者[4]。對于發(fā)生嚴重細菌感染的患者,降鈣素原濃度在早期便會有所升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早期臨床診斷價值。有研究表明,降鈣素原濃度與炎癥的嚴重程度有正相關的關系,而且如果患者的炎癥收到控制,其體內降鈣素原的濃度也會相應的下降至正常水平,所以降鈣素原濃度還能夠對療效和預后提供可靠的依據[5]。
胰管阻塞、胰管內壓突然升高及胰腺血液不充足等原因都會導致急性胰腺炎,該病是比較常見的急腹癥,主要臨床特點是腹脹、上腹痛、嘔吐、惡心、腰肌緊張腸鳴音減弱或是消失、壓痛反跳痛、尿淀粉酶升高和血淀粉酶升高等,有50%的患者會伴隨膽道疾病發(fā)生[6]。
當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fā)感染時,患者的某些器官會發(fā)生衰竭臨床癥狀,致死率高達1/2。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患者發(fā)生感染癥狀時,應該采取及時的恰當的治療措施,從而使患者的生命周期得到有效延長。所以,準確及時的判斷出急性胰腺炎患者是否發(fā)生感染癥狀非常關鍵[7]。此前,體溫的監(jiān)測不能夠準確預測感染的發(fā)生,而白細胞分類及計數方法主要用于臨床診斷疾病感染,但是白細胞自身便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差異,所以,很難用一個獨立的檢測指標,對患者是否發(fā)生了感染現象來進行判斷。C反應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白在手術、病毒感染、急性排異反應和細菌等情況中都會出現升高現象,其對細菌感染判斷具有較差的特異性,而且其濃度升高狀況與患者的臨床預后沒有多大關系。一般情況下血清降鈣素原的濃度與患者發(fā)生感染的程度一致,當患者的感染癥狀消失后,血清降鈣素原的濃度也隨之下降[8]。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的體溫、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慢性健康標準及急性生理評分、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等檢測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P<0.05)。如果血清降鈣素原濃度大于2 μg/L,則胰腺炎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明顯比血清降鈣素原濃度小于2 μg/L的患者,基于以上現象,治療組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血清降鈣素原能夠在對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診斷、炎癥嚴重弄程度的判斷、預后判斷及療效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路箏.髓樣細胞表達激發(fā)受體-1(TREM-1)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fā)感染的診斷價值和分子治療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
[2] 才開.莎熱麗.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檢測在老年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中的臨床價值[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
[3] 張伯,秦英智.首次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在評價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程度和預后的意義[J].天津醫(yī)藥,2009,37(5):365-367.
[4] 賈國葆,吳建勝,朱啟槐,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漿降鈣素原和白細胞介素6 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86(8):568-569.
[5] Selberg O.Discrimination of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by determination of circulat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rocalcitonin,protein complement 3 a,and interleukin-6[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28(8):2793-2798.
[6] 詹勇強.降鈣素原在早期預測和鑒別重癥急性胰腺炎并胰周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4):252-261.
[7] 石玉玲.血清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診斷與應用[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1):44-46.
[8] 沙江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0(34):56-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31
廣西 533000 百色市人民醫(yī)院 (譚舒丹 黃培寧 余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