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勛
一個美國先生娶了一個上海太太。他們的婚姻困境是:太太認為自己是全中國最好的太太,但先生總覺得太太太自尊。太太對先生確實非常好,每天早上5點就爬起來,給先生熨西服、做早飯,親手給先生打領帶。先生說:“你做的一切,我都很感激。但是我希望你對自己也好一點兒。穿好衣服,打個淡妝,用很好的面貌出現在我面前,這是對你自己的尊重,也是對我的尊重?!?/p>
太太只要有什么好吃的,都會給先生留著,自己舍不得吃。先生也不認同:“你覺得這個東西好吃,就應該先吃!你為什么不肯吃呢?”太太說:“我把我認為好吃的東西都給你,是因為我愛你,我覺得它好?!毕壬f:“可你認為好的,我不一定認為它好啊!你征求我的意見了嗎?”在先生看來,只有太太善待自己,他才可以接受她的好。否則,太太的好會讓他非常難受。
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大家對愛的理解也在發(fā)生變化。中國人自己沒有吃的,也要給別人做奉獻;中國女人為了老公和孩子,無怨無悔地犧牲;就連中國的貪官都不只是為了自己享受,要不是為了孩子,要不是為了情人和親戚。西方的觀點是:杯子里要先盛滿對自己的愛,溢出去的部分再去愛別人。所以在今天,如果女性堅持用奉獻自己的方式來愛別人,很可能會碰壁。
在婚姻里,沒有人是專家。娶了不同的女人,就會過不同的生活;嫁了不同的男人,就選擇了不同的存在方式。加利福尼亞的女權者曾經對女同胞說過一句話:“房子是你的,生活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婚姻也是你的,男人只是幫你實現生活目的的那個助手?!被橐龊苤匾?,但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要相信自己的過去已經竭盡全力,相信現在自己還在溫柔地堅持,相信未來自己會很珍惜,生命就必定是一條自我完善之途。
我特別欣賞身邊一對夫妻的選擇。太太是外企高管,先生因為不會應酬,一直郁郁不得志。后來夫妻倆一商量,先生決定辭職在家?guī)Ш⒆?。后來,夫妻倆移民到美國。太太生了3個孩子,先生在家照顧孩子7年,孩子們都活潑可愛,性格很開朗。在家期間,先生也發(fā)展出了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太太真心尊重和感激先生對家庭的付出,夫妻倆的感情非常好。
我們都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時時刻刻發(fā)展自己。想做一個可愛的人,必須要學會愛自己。因為,人都是在對自己的好中,訓練出對他人愛的能力。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如果對自己不夠體貼,又怎么可能會體貼別人呢?如果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要求別人尊重你?愛自己的人知道“我是誰”,就不需要從伴侶身上看到我自己;就不用通過對方來滿足自己的期待,來實現自己的快樂。當身心都處于一種很和諧的狀態(tài),即使面對問題也有辦法解決,不會讓婚姻陷入困境之中?!?/p>
(摘自中信出版社《人生困境整理術》一書)(責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