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錦瑟》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單元唐代詩歌入選篇目,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難詩。但無論取哪一個角度,都可以引起某種生活經驗的共鳴,故擬解讀為無題詩;鑒于其無與倫比的朦朧美,擬舍棄多媒體,只一支粉筆攜滿腔熱情,發(fā)揮想象與聯想的作用,引導學生深度挖掘詩作內涵;鑒于其各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意境,擬先分后合,即逐聯分析,引起學生的某種共鳴,最后感悟其整體情境,避免藝術美被割裂得支離破碎;鑒于詩歌豐富的內涵,擬用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的方法展開教學。
【關鍵詞】抓意象;析典故;想象;聯想;悟內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設計:
一、以讀導入
(一)學生以各種方式朗讀,談感受。
(二)教師導入:讀完大家也許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這不奇怪。因為《錦瑟》極隱晦,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難詩,堪稱詩人壓卷之作。這節(jié)課,我們一同走進《錦瑟》,撥開迷霧,感悟其朦朧的意境,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二、知人論世
我們提到過一種現象——窮而后工,說文人越是仕途不得志,詩文就越是寫得好。窮而后工成就了許多文學奇才,生活于晚唐時期的李商隱也一樣。早年也曾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但朝廷大權主要操縱在宦官手里,當時又有牛(僧儒)李(德裕)黨爭。李商隱因為婚姻關系始終夾在牛李黨爭之間,受猜忌排擠,一生在位卑祿微的幕僚生活中度過。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寫了大量的抒情感懷類詩作,46歲抑郁而終。
三、借助意象和典故,展開想象和聯想,感悟各聯意境
(一)首聯
1.“錦瑟”的選用起何作用?(①起興,引出“我”思憶華年。②奠定基調。樂器本可以彈奏各種情調的樂曲,但詩人喜歡把它跟哀怨的情調聯系在一起,如宋詞人賀鑄〈青玉案〉“錦瑟華年誰與度”,元詩人元好問“佳人錦瑟怨華年”,這里,以瑟起興,哀怨基調已出。)
2.這“一弦一柱”如何勾起“我”的回憶?(其猶如“一音一節(jié)”,指奏出的音樂。音樂本身是有感情的。瑟具五十弦,音節(jié)最為繁復,其繁音促節(jié),常令聽者難以為懷。這五十弦,為了制造氣氛,也暗示著詩人將近五十的人生歲月,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雖未指出所奏曲名,它的情調已可想而知了。)
3.誰在彈奏?(是佳人,也可能是自己,引人遐想,不可確定,造成一種迷離的意境。)
4.悟內涵: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發(fā)出的樂音都勾起我對美好時光的回憶。(板書:睹物思懷,一言難盡)
(二)頷聯
過渡:第二聯在結構上乃“承”,那么能否與第一聯相承呢?
1.理解典故。
第一個“莊周夢碟”(抓意象——“蝴蝶”,美麗、破繭而生的掙扎;明感悟——物我兩忘、陶醉、癡迷。)
第二個“望帝魂化杜鵑”(抓意象——杜鵑在古詩中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明哀怨基調;從典故中找哀怨的原因——先理解課本注釋,再聯系必修4《竇娥冤》一課注解“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相傳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后化為杜鵑,日夜悲啼,直到吐血”,再補充《辭?!分小皯M去而亡”之意及相關鱉靈治水,望帝與其妻通的故事;明感悟——一往情深、生死不渝、熱戀,魂化而死的凄哀,啼血而泣的不屈追尋。)
2.悟內涵:我曾經像莊周、望帝一樣癡迷熱戀,生死不屈。(板書:癡迷熱戀,生死不屈)
3.詩人的“曉夢”“春心”指什么?(紅顏知己、藝術追求、仕途理想等等,不得而知,可以有多種理解,所以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寄興說等等。但我們不必強求一致,它就像狄金森籬笆那邊的那棵草莓,代表著曾經的美好事物,因而更能激起更多人的共鳴。其朦朧迷離的意境又見一斑。)
(三)頸聯
過渡:“思華年”經用莊生、望帝兩典,一生一死,已讓人心靈震撼,接下來詩人又奇峰突起,展示一水一山的背景,視通萬里,描繪了兩副美好畫面。
1.一學生描繪“滄海月明”“藍田日暖”畫面,眾生閉目想象。(2)這其中的況味誰來解釋?
(1)珠有淚
a.分析傳說——鮫人痛苦中哭泣,成就珍珠。(自由聯系生活故事)
b.分析詩人的創(chuàng)造——珍珠有淚。李商隱才氣如珍珠,遭人讒言,被人君棄,仕途失意,窮而后工,但終究有一股不平之氣,那就是珠落滄海的遺珠之恨呀!
(2)玉生煙——可望而不可即。世間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誰不曾懷有美好理想,但理想與現實又有多少距離呀!不是理想破滅,屈原何以抱石沉江。即使自身如玉,在那骯臟俗世里,難免被埋沒。其間痛苦夠折煞人也。真是玉埋深山,難免有掩玉之悲。
(3)試用戀情說、仕途說解釋遺珠之恨、掩玉之悲。
熱戀的女子如珠玉,遺落掩埋到了哪里,會不會一朵鮮花插在糞堆上?自己如玉,可是出路何在?等等。
(4)悟內涵:而今,珠落滄海,玉埋深山,空留痛苦、迷惘。(板書:遺珠之恨、掩玉之悲)
(四)尾聯
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往事不堪回首啊,突出了回首時的痛。人有一種體驗:曾經的傷心欲絕,時過境遷,回首時只覺好笑。然詩人不然,時過境遷,回首時依然悵惘不已。而且,不光現在悵惘,當時已惘然??梢姶饲榭坦倾懶?,非比尋常,此恨綿綿無絕期,言有盡而意無窮。(板書:不堪回首,此恨綿綿)
四、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我們感悟了詩作朦朧的意境、哀怨的基調,體會著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青春年華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不同的經歷就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在里面。課后請將《錦瑟》改寫成一篇回首青春歲月的散文。
作者簡介:卞阿娟,女,1975.7,陜西禮泉,本科,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