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科技園杯”優(yōu)秀學術論文2015年08(上)評選結果
為進一步提升刊物的學術質量﹑推動文藝理論研究﹑促進文藝事業(yè)發(fā)展,在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的領導下,在武漢華中師大科技園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華師科技園杯”論文評選活動于2015年5月正式啟動!
本論文評選活動由評委會的專家學者及戲劇之家雜志社的審稿編輯通過層層篩選,從《戲劇之家》每期刊發(fā)的論文中進行評選,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點評,并對獲獎論文給予表彰獎勵!
以下公布2015年08(上)的獲獎論文名單,并由衷地對獲獎的作者表示熱烈祝賀!
獎 項 獲獎論文 作 者 單 位特等獎 后現(xiàn)代色彩籠罩下的“消逝歲月” 朱 萍 中國傳媒大學(獎勵1000元) ——兼談《花樣年華》對電影語言的創(chuàng)新 一等獎 以原創(chuàng)劇目為載體,創(chuàng)新高職影視表演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周 曙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獎勵500元) 古意中的科學——淺析張大千繪畫與攝影 王 平 內江師范學院二等獎 舒其靈內江市市中區(qū)外事僑務旅游局(獎勵300元)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論金鐵霖教授的聲樂教學藝術 何鵬飛 中國音樂學院從個人本戲看程硯秋的戲劇觀 萬山紅 四川傳媒學院朱榮清 從豫劇與黃梅戲的比較看地方戲的發(fā)展趨勢 楊春艷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世說·賢媛》與《列女傳》女性形象的差異及其成因 胡乃文 中國傳媒大學三等獎 從家庭倫理劇剖析“孝悌”倫理的現(xiàn)代博弈與重構價值 張 霞 信陽師范學院(獎勵200元) 淺談石揮表演“由根起”的理論與實踐 朱超亞 南昌大學——以石揮扮演慕容天錫和僧格林沁為例 商業(yè)語境下的個人化表達 徐沛澤 武漢大學——談電影《讓子彈飛》對《夜譚十記》的改編 葉梅小說《妹娃要過河》的儀式文化內涵分析 譚金柳 湖北民族學院傳播方式對唐宋詞的影響 唐蘭妹 湖北民族學院李淵屯抬閣與背裝對比研究 姬彬霞 河南省衛(wèi)輝市群眾藝術館來鳳兒歌的現(xiàn)狀及活態(tài)傳承 楊紅娣 湖北民族學院戲劇中男權邏輯的接受美學分析 段奕辰 四川師范大學——以《琵琶記》《奧德修紀》為例 鼓勵獎21世紀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陳 丞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頒發(fā)榮譽證書) 淺談電影《花樣年華》與《外出》的藝術相似性與差異性 裴峻可 四川師范大學關于徐靜蕾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周淑雅 云南藝術學院淺議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作用及途徑 陳萱軒 重慶大學反叛與自由——三位離家出走的女性形象試析 崔 靜 長沙理工大學試析荒誕派戲劇《房間》的語言藝術 徐潔艷 四川師范大學探尋活態(tài)文化語境下的“剪花娘子”現(xiàn)象 肖友興 大理大學
專家點評(合議):
特等獎:《后現(xiàn)代色彩籠罩下的“消逝歲月”——兼談〈花樣年華〉對電影語言的創(chuàng)新》
朱萍(中國傳媒大學)
“對倒”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創(chuàng)作手法。無論是在劉以鬯的小說《對倒》中,還是在王家衛(wèi)的電影《花樣年華》中,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都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觸動與回味。本文從空間結構對倒﹑人物造型對倒﹑對白對倒﹑劇情設計對倒﹑人物及其身份對倒和主題寓意上的對倒等方面,條分縷析地對電影《花樣年華》進行了深度解讀。
通過對一個又一個細節(jié)的耐心梳理,作者將電影《花樣年華》的創(chuàng)作脈絡完整地進行了展現(xiàn)。如果沒有對影片的反復觀看與思考,如果沒有對電影創(chuàng)作手法的充分理解,如果沒有對學術研究的虔誠用心,是無法寫出如此細致﹑扎實﹑深入的論文的。作者對于電影藝術的熱愛,亦可見于字里行間。
本文在對電影的內在脈絡進行梳理時,層次分明﹑思路嚴整,體現(xiàn)出了冷靜克制的客觀態(tài)度;而在對電影中的具體細節(jié)進行列舉敘述時,遣詞造句又極富韻味,很好地保留了電影原有的氛圍與格調。由此可見,在作者身上,冷靜客觀的邏輯思考能力與敏銳細膩的藝術觸覺并存,而且轉換自如,毫無凝滯之感。
一部優(yōu)秀的影片,往往給觀眾留下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對于《花樣年華》的解讀,同樣也是開放性的。每一次的解讀,在更為接近影片精神內核的同時,也在對影片本身的內涵進行著不斷的豐富。本文針對《花樣年華》的藝術風格,提煉出影片在“取消中心制﹑后現(xiàn)代拼貼﹑時空重構﹑消費文化烙印﹑角色的后現(xiàn)代氣質”等方面的特點,并在分析敘述的過程中,穿插了作者對于時代﹑人生﹑命運的深度思考,讓讀者在把握影片的藝術特征之余,更多了一份思考與回味,極大地豐富了讀者對影片的認識,值得再三品讀。
一等獎:《以原創(chuàng)劇目為載體,創(chuàng)新高職影視表演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周曙(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舞臺實踐,既是考察表演人才的試金石,也為表演人才的成長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實施了“學﹑練﹑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教學排練與演出排練完美結合,有效提升了表演人才的質量;更使原創(chuàng)教學劇目變成了文化產品,具有了教學與服務社會的雙重價值。
本文以原創(chuàng)話劇《人??!人……》為例,對這一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開發(fā)過程﹑創(chuàng)新亮點﹑實踐意義,進行了全面的思考與總結。本文作者作為這一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推動者與參與者之一,不僅能夠從宏觀上把握其成效與意義,更能夠著眼于細節(jié),結合自身的真切體會,詳盡描述其具體運作方法與過程,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為相關院校的教學探索和改革,提供了寶貴的成功案例,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等獎:《古意中的科學——淺析張大千繪畫與攝影》
王平(內江師范學院)﹑舒其靈(內江市市中區(qū)外事僑務旅游局)
繪畫與攝影同屬視覺藝術的范疇,不少繪畫大家均曾以攝影輔助繪畫,留下了珍貴的藝術瑰寶,有待后人潛心揣摩鉆研。張大千先生在中國畫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其繪畫同樣受到攝影藝術的深遠影響。
本文通過搜集張大千先生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從中精心挑選出最能說明其繪畫與攝影關系的作品,以專業(yè)的視角,對不同作品進行了細致的對比分析,資料詳實﹑分析深入,可見作者治學之用心。此外,文章還通過張大千先生與著名篆刻家陳巨來﹑著名作家臺靜農﹑著名攝影家郎靜山的交往,生動地介紹了張大千先生的創(chuàng)作主張,并融入對具體繪畫﹑攝影作品的解讀,較為全面地梳理了張大千先生繪畫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界的藝術研究。
二等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論金鐵霖教授的聲樂教學藝術》
何鵬飛(中國音樂學院)
金鐵霖教授是中國樂壇當之無愧的泰斗級人物,他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里,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音樂人才,為中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文在論述金鐵霖教授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聲樂教學原則時,并沒有停留在枯燥的理論解說上,而是搜集了大量生動的例子,通過描述金鐵霖教授輔導李谷一﹑韋唯等著名歌唱家的教學實踐,對這一教學原則進行了充分的闡發(fā)。此外,文章還介紹了金教授的“聲﹑情﹑字﹑味﹑表﹑養(yǎng)﹑象”七字標準,以及“反向提法”等教學理念。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整理了大量金鐵霖教授本人關于聲樂教學理念的口述資料,為中國民族聲樂的教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一手材料,有助于推動我國聲樂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等獎:《從個人本戲看程硯秋的戲劇觀》
萬山紅、朱榮清(四川傳媒學院)
程硯秋先生對于所演劇目的社會意義及教化功能的強調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也使得他的個人本戲呈現(xiàn)出非常鮮明的個人色彩。本文分三個階段,對程硯秋先生的個人本戲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并對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劇目作了較為精辟的解讀,有助于讀者更為深刻地理解程硯秋先生的戲劇觀。同時,文章也在某種程度上探討了這些創(chuàng)作劇目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主要社會思潮,使讀者在欣賞程派劇目時,能夠獲得更為全面而深入的認識。
特別說明:
評獎細則請見雜志封三《關于“華師科技園杯”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