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園林綠化工程成為改善人們居住環(huán)境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夠為人們營造更加適宜的居住環(huán)境。但目前,園林綠化工程的數量和規(guī)模都在不斷地擴大,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面臨著重要的挑戰(zhàn)?;诖?,在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上,論述了提高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5-0-02
在園林綠化工程的過程中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對園林綠化工程進行進度管理,盡量縮短工期方便人們的生活[1]。但目前,很多園林綠化工程由于進度管理不當,造成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2]。本文通過對園林綠化工程相關進度管理工作的論述,進而提出了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
1 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相關內容
1.1 進度管理工作的內容
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項目的進度計劃和項目進度的控制。首先,項目的進度計劃需要明確好項目的內容排列順序、起始和結束的時間,項目之間的銜接等,做好項目的計劃能夠對項目的進度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便于對園林綠化工程的進度進行掌握和控制;其次,項目進度的控制,在制定好項目的計劃后,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按照項目實施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并通過對比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實際工作和計劃工作之間的差異性,對項目的計劃進行補充和調整,保證園林綠化工程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工作。
1.2 進度管理工作的技術和方法
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進度管理工作的技術和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進度管理工作的技術主要包括:任務分解法,主要是將整個園林綠化工程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幾個不同的子工程,然后將子工程進一步細分;關鍵路徑法,該方法是在任務分解法的基礎上,分析各個任務之間的關系,分辨出哪些任務可以并行,然后大致推算出園林綠化工程的時間需求。其次,進度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為,按照任務分解的結果,確定哪些項目工作的優(yōu)先次序;對園林綠化工程進行分析,識別影響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進度的相關因素;制定切實有效的方案,排除影響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進度的相關干擾因素。
1.3 影響進度管理工作的因素
影響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因素非常多,根據條件可以將影響因素劃分為:人為因素的影響,人既是影響園林綠化工程進度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復雜最難控制的因素;管理方面的因素,由于對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很容易導致園林綠化工程的延期;材料設備等因素也是影響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進度的重要因素。此外,還有資金因素、技術因素和氣候因素等。因此,為了更好地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進度進行控制,必須要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
2 優(yōu)化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構建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進度管理運行機制
對了更好地對園林綠化工程實施進度管理,必須使進度管理工作成為一個運行體系,然后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更好地對園林綠化工程進行項目管理。構建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進度管理運行機制可以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做好影響項目進度因素的防范工作,制定相關的完善的應急方案,在遇到項目進度干擾因素時,及時排除干擾,確保項目的施工進度;其次,形成園林綠化工程完善的計劃制定流程,由于不同的園林綠化工程存在很多的相似點,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園林綠化工程的總結,制定出流程化的計劃制定方式,提高項目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2 制定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的保障措施
為了更好地確保園林綠化工程的進度,必須制定保障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的相關措施:首先,從管理方面來說,需要提高對干擾因素的重視,制定有效的預防策略,將干擾因素對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的影響降到最低;其次,在制定項目計劃的過程中,要使上一步計劃和下一步計劃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使園林綠化工程項目施工計劃成為一個整體;最后,可以利用相關的技術措施,選用可靠的設計技術和施工技術,降低設備因素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同時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證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進度。
3 結語
近年來,由于對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疏忽,造成了園林綠化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園林綠化工程的發(fā)展和進步。目前,隨著對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的不斷研究,一些進度管理工作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工作都在陸續(xù)開展。隨著研究的深入,園林綠化工程進度管理工作必將得到不斷優(yōu)化,從而為人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王存軍.制藥廠建筑設計項目范圍與質量管理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2009.
[2]張偉梁,任璟.項目進度管理中CPM、PERT和CCPM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 (2): 136-13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