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棵樹上,豐碩的果實是它美麗的風景線;在一匹布上,美麗的圖案是它美麗的風景線;在一塊白板上,秀氣的字體是它美麗的風景線。在一株普通的吊蘭上,什么是它美麗的風景線呢?
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教室的窗臺上,它的丑陋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幾根枝條在窗臺上胡亂躺著,還有不少枝條歪歪斜斜地立著,東一撇,西一捺,亂蓬蓬的,像雞窩。就連幾根發(fā)黃的枯條也散落在窗臺上,就像黑發(fā)里有幾根很不搭調(diào)的白發(fā),和別的花花草草很不相稱。
我厭惡地瞥了它一眼,心想:“真是太丑了,教室里為什么要養(yǎng)這么丑的花呢?”我沒再多想,便走開了。但是,之后發(fā)生的事讓我對它刮目相看。
那天,我吃完午飯回到教室里,無意間又看見了那曾經(jīng)讓我“唾棄”的吊蘭。它孤零零地,在滴水觀音和百合花的襯托下顯得有些可憐。于是,我走了過去,想施與它恩惠,給它澆水。猛然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白色的精靈——有著黃色花須的小白花,那花須像一對對觸角,向我點頭微笑。我越看越覺得那花朵迷人、可愛,好像一個百合花的模型。不,它所擁有的魅力是百合花無法相比的。再細看時,我發(fā)現(xiàn)白色的花瓣上有一抹淡淡的綠色,綠里又泛著點點白光,真是翡翠和寶石的完美結(jié)合呀!再看那吊蘭的葉子,我震驚了。長長的枝葉早已枯黃,枝葉根部是奶白色,好像一條條精致的棉錦。再往里看,一根米黃色的長長的硬梗從黃葉中間探出頭來,頂著那朵白色的天使。
這景象著實讓我吃驚。我轉(zhuǎn)過身去,兩幅畫面同時在我腦海中閃現(xiàn):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在老人的頭上,有一根新生出的黑發(fā);一位受盡磨難的母親,在她的懷里抱著一個剛滿月的嬰兒。
在我的眼里,那棵吊蘭就是那位老人、那位母親,偉大卻又默默無聞。那朵小花就是黑發(fā)嬰兒,渺小卻不失光芒。因為那是新生,是希望,是生命的延續(xù)。
在我眼里,窗邊的吊蘭就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教師評語
這是一篇比較成功的作文。作者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枯萎的吊蘭上看到了盛開著的白色小花,由此對“生命”進行思考。小花雖小,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作者從小花聯(lián)想到了新生與希望,聯(lián)想到了生命的延續(xù)。另外,作者開篇列出一組排比句,又采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先寫吊蘭的丑陋再寫它的美麗,很好地詮釋了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