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音樂學院 410205)
淺談如何提高小提琴的教學水平
李 達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音樂學院 410205)
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小提琴教學在我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當前的小提琴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令筆者及廣大小提琴教育者擔憂,為此我們應著手探究小提琴教學思想和方法,建立適合我國學生的小提琴教學體系。筆者對此進行了粗淺探討,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小提琴;教學;教法;研究
本文章支持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小提琴藝術的民族化發(fā)展研究》 課題編號 15C0798
小提琴演奏藝術是一門獨特的表演藝術,它的音色輕盈悅耳、沁人心脾,它宛如優(yōu)美的歌聲在你耳邊盈繞。眾所周知,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樂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其輝煌的音樂藝術成就已成為如今器樂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小提琴的演奏藝術深受人們喜愛。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日益提高,學習小提琴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如何提高小提琴的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更多合格的小提琴演奏人才,成為了我們需要共同研究的課題。
要發(fā)展中國的小提琴事業(yè),最要緊的就是必須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讓小提琴事業(yè)后繼有人。作為一名小提琴教師,要在平凡中追求崇高,在平凡中堅守信念,在平凡中實現(xiàn)理想,為祖國不斷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水準的、拔尖的小提琴演奏和小提琴教學人才,讓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的小提琴人才在世界舞臺上閃亮,在國際權威的比賽中獲得獎項,成為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才。
但是目前,對于小提琴教學現(xiàn)狀,筆者很是擔憂。因為現(xiàn)在的小提琴教學充滿了“拼湊、剽竊和道聽途說”。所謂拼湊,就是把各種唱片里好的演奏家的思想、方法和審美的情趣擇出來一些集合在一起作為自己的演奏;所謂道聽途說,就是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演奏,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像“練習曲”“C大調(diào)奏鳴曲”這樣的無標題音樂,具有抽象性,這種音樂學生可以沒有思考沒有認知,只要參考別人好的思想和演奏方法拿來呈獻給大家就可以了。因為聽眾的欣賞水平是有限的,很容易蒙混過關。這種教學手段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即短時間內(nèi)可能有很好的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不會培養(yǎng)出真正的藝術大師。
中國的小提琴演奏教學經(jīng)常借鑒西方的一些方法,但是中國現(xiàn)在的小提琴演奏之所以被很多人詬病,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只是簡單地拿來,而那些教學方式在中國本土卻遭遇了水土不服。但那些音樂教育之所以在西方行得通,是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所致,這就是為什么在教育文化理念的時候,即使這些理念是支離破碎的,他們自然也能像串珠子一樣能夠串成一個面。但是在中國則行不同,即使能串成一個面,也是一個變了形的面,這和我們的文化認知有關,我們不能得到西方音樂的第一手資料,對西方音樂的理解也是有缺失的,所以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應該充分結合本土情況進行。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比如“拉”,要求學生的“拉”要做到“零錯誤”,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聽”,聽是為拉而聽,只有聽懂了音樂,才能領悟到音樂的真諦,才能實現(xiàn)藝術上的長進;“愛”,音樂藝術需要愛,只有愛音樂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啟發(fā)”,把同一首曲子的不同演奏版本錄下來,再用攝像機拍下學生的演奏,讓他們進行比較,從而啟發(fā)學生體會高境界的演奏。教師要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演奏技法、音樂表現(xiàn)力及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等,非常和諧地融合在自已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小提琴教學規(guī)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教學體系、曲目體系。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小提琴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快樂。眾所周知學習小提琴是一個單調(diào)、艱苦甚至枯燥乏味的漫長過程,教師要在堅守中保持快樂,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使其成為支撐學生在藝術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而音樂帶來的諸多裨益,則能讓學琴者享用終身。多元化的教學的理念可謂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掘拓音樂范圍,引領立體運行的技術,即先宏觀,后微觀,大處著手,小處著想。
隨著國際之間學術交流的開放,很多學校會不定期地請進許多國際知名小提琴家來校講學,不論年齡、不論國籍、不論各自的演奏特點,教師都應該抽出時間去聽課,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用心學習,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和方法,探求新的知識,潛心研究并把握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規(guī)律、作品風格的規(guī)律,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掌握這些規(guī)律,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
小提琴教師要把提琴演奏的教育事業(yè)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yè),當作一項神圣的使命,要具備高尚的師品,即優(yōu)良的作風和崇高的品質(zhì)?!捌渖碚?,不令而行”,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琴藝,更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師在教學上對學生嚴格要求,生活上也要體貼入微,注重與學生思想上的交流,鼓勵學生努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授小提琴不是簡單的教授學生技巧,琴藝是道德、修養(yǎng)、愛心、激情的融合。只有塑造好學生的精神底子,才能為學生的未來提供無限豐富的可能性,讓學生收獲真正的能力和品格。
在小提琴教學中教師應踐行二度創(chuàng)作,讓演奏者找到音樂技術背后的情感動機。隨著國內(nèi)音樂教育水平的提升,小提琴的演奏標準也在不停地被矯正,那就是越來越重視音樂性、思想性和對音樂的獨特貢獻。所謂的獨特貢獻指的是二度創(chuàng)作,其不是簡單地把音符照本宣科地演奏出來,而是要求學生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話。如何在教學中踐行二度創(chuàng)作,比如一首作品原是抒情浪漫的,我們可以設計出六種表情,比如說忐忑不安、崇高莊嚴、悲喜交加或傷感沉重等,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段把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當今小提琴界的很多演奏者根本不了解技術背后的動機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有動機,若不了解音樂技術背后的動機,那么演奏者就不會明白什么樣的技術表達什么樣的情感,也就把握不了作品的魂。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提琴的教學水平,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狀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快樂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音樂素養(yǎng)上來,不斷促進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fā)展。
[1]汪鷺,李晶.高校音樂專業(yè)小提琴教學改革探索[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8(28).
[2]譚抒真.小提琴教學的九個問題[J].音樂藝術,1982(03).
[3]楊寶智.漫談林耀基的小提琴教學[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02).
[4] 岳軍,商李.高師音樂專業(yè)小提琴教學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藝術探索,2008(22).
[5] 麻西水.小提琴教學中音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21).
[6] 樊海倫.新理念,新思維——論奧爾夫教學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J].樂器,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