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亮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116023)
大眾文化視域下影視文學的審美價值研究
劉超亮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116023)
影視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學體裁,是伴隨著電影和電視藝術產生的文學形式,主要功能是為電影和電視的拍攝提供腳本。影視文學主要通過人物對話和行為來刻畫人物形象,用形象思維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影視文學和詩歌散文小說這樣的文學形式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不是通過閱讀傳達給讀者,而是通過電影電視的傳播被觀眾熟悉,相對而言,影視文學的受眾在所有文學體裁中,數量最多,因此影響也最大,更能影響人們的審美觀。
影視文學;大眾文化;審美價值
影視文學的主要作用和戲劇文學相同,都是給表演者提供腳本。影視文學的出現(xiàn)是20世紀初,隨著電影的產生而出現(xiàn)。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電視劇的流行,電視文學也產生了。和其他文學作品不同的是,影視文學不是供讀者閱讀的,它通過影視導演、演員、攝像、音樂、美工等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最后以電影和電視劇的形式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觀眾能夠直觀而形象地來“閱讀”。
影視文學的形成有兩種,一種是影視編劇自己獨立創(chuàng)作出來的,另一種則是將具有廣泛好評和影響的小說進行改變形成的。影視文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受眾廣泛,影響力大。其他文學形式的讀者都受到年齡、愛好的限制,只有影視文學,一旦拍攝成功,觀眾不分層次都可以欣賞。
因為影視文化具有廣泛的影響,它的審美觀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所以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一定要將表現(xiàn)主題把握好,不能誤導觀眾的審美價值。自從影視劇產生以來,世界各國都看到它的巨大影響力,各國政府都希望自己生產的影視劇能夠表現(xiàn)自己國家的真實社會現(xiàn)象,讓世人通過欣賞影視劇來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
我國的人口眾多,無論是影視劇的生產,還是消費,都是世界最多的。我國的電影制作在上世紀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為全世界觀眾所喜愛。但后來,隨著影視制作進入市場經濟,一些制作單位在生產影視劇時,過分強調經濟效益,像電影常以票房來衡量成功與否;電視劇用收視率來衡量成功與否,忽視了影視文化對大眾審美價值的影響,使一些膚淺的,沒有藝術價值的電影和電視劇大量出現(xiàn),而一些具有藝術價值的精品,因為不能被大多數人欣賞,影響票房和收視率,沒能被搬上銀幕和熒屏。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大眾的審美價值,也給國家形象帶來影響?,F(xiàn)在就有外媒評論我國大量的網絡小說改變的玄幻劇,因為脫離現(xiàn)實,成為低智商產品。
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加上目前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正向著全球化邁進,影視文學的審美功能具有民族性、世界性和商業(yè)性的特點。
影視文學審美中的民族性指的是,影視藝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表現(xiàn)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熟悉自己的民族歷史,了解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狀況。用自己民族的語言、民族風格來表現(xiàn)民族生活,使影視藝術具有濃烈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觀眾既可以通過影視藝術來了解本民族的燦爛文化,也可以通過影視藝術發(fā)現(xiàn)自己民族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
影視文學審美價值中的世界性是指,和所有藝術一樣,影視藝術不僅僅供自己欣賞,它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觀眾通過影視藝術來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影視藝術不僅要向世界展現(xiàn)本民族的文化和國家形象,還要作為文化商品為國家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目前,美國的好萊塢就是將自己的電影當做產業(yè),利用它來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韓國也將自己的影視藝術當做產業(yè)向亞洲各國輸出,來提升自己的民族地位。
影視文學審美價值的商業(yè)性,因為影視藝術和文學作品不同,它是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的藝術,凝聚了多數人的智慧和大量的財力、物力、時間,它在向觀眾提供精神愉悅的同時還要產生商業(yè)價值,才能收回創(chuàng)作成本 ,才有更多財力生產新的影視藝術。
(一)我國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影視劇生產數量在全世界都屬于前幾位,但我國影視劇的質量卻沒有和數量成正比,主要原因還是影視文學質量的問題,也就是在審美方面沒有達到民族性、世界性和商業(yè)性的協(xié)調。
我國的影視文學在表現(xiàn)社會生活時,沒有將社會主流意識運用到作品中,像目前社會關注的老人問題、住房問題、孩子讀書問題,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占的比例過少,前幾年生產的《蝸居》《老有所養(yǎng)》,今年的《虎媽貓爸》因為涉及到這些問題,就受到大眾的喜愛。
我國的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中喜歡跟風,一部表現(xiàn)婆媳之間的電視劇收視率高,接下來就由好幾部類似的作品問世;前幾年的穿越劇《宮》和《步步驚心》成功,又刮起一股“穿越風”。
我國的影視文學注重收視率,忽視審美價值。這幾年,我國很多影視劇都是將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因為網絡小說有較高的人氣,制作者將人氣作為收視率高的保證。但他們忽視了網絡讀者群都是一班不諳世事的大中學生,他們的口味不能代表大多數觀眾的欣賞趣味。一些雷劇、抗日神劇的出現(xiàn)就是這種不顧觀眾感受,低估觀眾智商的作品。
形成這種影視文學脫離社會、沒有審美價值的怪現(xiàn)象,原因包括多方面。一個是市場經濟影響下的影視制作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另一個則是我國在影視劇制作方面,過分注重明星效應,忽視了編劇對影視劇的重要作用。在投資方面,一部影視劇中的大部分投資都成為明星的片酬 ,編劇的報酬有時不及明星的零頭,這也大大挫傷了作為影視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積極性。
另一個影響影視文學質量提高的因素是我國的影視文學作品缺少交流平臺,影視文學不像小說那樣可以在在雜志上發(fā)表,大多都是投資方找人編寫,對于遺落在民間的影視創(chuàng)作人才沒有進行發(fā)掘。有些網站可以發(fā)表影視文學作品,都是沒有稿酬的,而影視文學不像一首詩,一篇散文那么簡單,它需要作者花大量精力。一些作者也不愿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白白示人。
(二)提高我國影視文學審美價值的方式
提高我國影視文學的審美價值,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寫作人才,創(chuàng)作出一批具有藝術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的影視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既要反映歷史真實,也要反映社會真實,不能人云亦云地拾人牙慧。
培養(yǎng)影視文學人才,要提高他們的地位,不能像當前這樣花錢買寫手。要像韓國對待編劇那樣,一部影視作品,編劇的稿酬和主演片酬相等。韓國的編劇都是家庭婦女擔任,她們有生活經驗,能寫出反映社會的佳作,由于生活有保障,她們有足夠的精力投入了解生活。
在影視劇制作方面,我國的有關單位也要提出要求,影視作品要兼顧到各個社會層面,不能以票房高低和收視率高低來衡量影視作品的質量,杜絕那些雷劇和神劇的生產,免得浪費財力,還降低了觀眾的審美能力。
[1]廖曼郁.略談影視文學對青少年的影響[J]. 金田(勵志), 2012(09) .
[2]曾耀農.影視藝術與影視文學[J]. 青海師專學報, 2001(01) .
[3]曾耀農.商業(yè)影視文學的審美品格[J]. 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05).
參考文獻:
劉超亮,男,1983.11生,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本科學歷,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動畫。工作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