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字代表吉祥,早在中國祖先造字時就把“羊”和“祥”緊緊地連在一起了。羊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成語、俗語更是信手拈來。羊年之際,介紹幾枚與“羊”有關雨花石,以助羊年之興。
“吉羊”,很像春節(jié)上燈時,扎燈高手扎出的羊花燈,給人以喜氣洋洋之感,筆者即興賦對:“駿馬奔千里,吉羊進萬家”;“冰雪中的羊群”,使人聯想起動畫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羊群依偎的場景,有位詩人隨即賦對:“送馬年春花融白雪,迎羊歲喜鵲鬧紅梅”;而“驕傲的大山羊”,似乎更能讓人體會出“洋洋(羊)得意”的意味兒。
摘自柏貴寶《羊年說羊石》
石質和石膚是每塊觀賞石必備的兩種審美元素,石質是天生的,而石膚是后天形成的,二者有著各自的形式美……形。質、色、韻是每塊觀賞石必需具備的基本要素,而紋只是部分觀賞石具有的審美元素。單獨的點、線、面自身就有豐富的形式美,是視覺語言的出發(fā)點,線是畫面空間中最具表情和活力的構成要素,在各種藝術中,面的表情總是最豐富的……掌握這種美的法則,則會在賞石過程中享受更多的樂趣或達到更高的境界。
摘自徐九勝《也談質與紋的形式美——與雷敬敷老師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