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劉歡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流傳著大蒜很多的傳說。大蒜可以防癌?大蒜可以降低膽固醇?大蒜可以防流感?甚至很多養(yǎng)生文章把大蒜夸上了天。大蒜賽人參之類的話在網絡上處處可見。而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的《大蒜的保健傳說》一文,應該可以讓大家對大蒜的熱情稍微降低一下了。
對于大蒜能夠降低膽固醇這一廣為流傳的說法,云無心的文章中引用了一項由美國“補充與替代醫(yī)學中心”資助的項目來對其有效性與安全性的臨床試驗:192 位膽固醇比較高的志愿者被隨機分成4 組,分別每天吃鮮大蒜、大蒜粉保健品、大蒜提取物以及安慰劑,大蒜粉和提取物的量大約相當于4 克鮮大蒜。每周吃6 天,連吃6 個月之后,檢測膽固醇的變化,發(fā)現(xiàn)四組之間沒有實質差別。我們不能完全確定這一次的實驗就一定是絕對正確的,不過這次的實驗結果仍然可以給大家作一個參考之用。
另外文中又對大蒜流傳最廣也最讓人關注的功效“防癌抗癌”進行了“用事實說話”的闡述。文中列舉了國內和國外的相關實驗,而這些實驗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甚至有些是完全不同的。面對這些互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研究結果,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態(tài)度是“不推薦任何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癥,但認為大蒜是一種具有潛在抗癌特性的蔬菜”。這個結論還是比較客觀合理的。對于大蒜,我們不能抱著盲目崇拜的心理,要理智的認識大蒜,食用大蒜,對健康才更有益。
客觀來說,大蒜確有保健功能。
雖然大蒜對甲流是否有預防作用暫時還沒有科學依據。但是事實上大蒜除了是人們日常必備的調味品外,其確實還有很多藥理作用。目前,美國科學家亦已把大蒜列為基本健康食品之一。
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強效殺菌的功能,但我們平時的吃法有可能并不能充分的發(fā)揮大蒜素的作用。大蒜吃法有講究,最好先把它碾碎或切成片,讓蒜氨酸和蒜酶相互結合,放置10 ~15 分鐘才能形成大蒜素。大蒜素對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都有殺滅的功效。此外,生吃大蒜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幫助。德國醫(yī)學會傳染病專家格斯曼博士則表示,雖然大蒜不能治療甲流,但它們可以抗毒、對抑制甲流并發(fā)癥等有一定作用。大蒜含有近400 種有效成分,使細菌無法繁殖和生長。
大蒜確實是我們值得信賴的抗菌能手,細菌、真菌、寄生蟲都是它討伐的對象。大蒜甚至被贊為“土里長出的青霉素”。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利有弊,雖然大蒜的好處有很多,不過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經常食用大蒜。
過量食用大蒜會對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民間就有“大蒜有百益而獨害目”之說,對于正常人食用不宜過量,對于患有青光眼、白內障、結膜炎、麥粒腫、干眼癥等各種眼疾的人平時更要注意,盡量少吃大蒜,身體差、氣血虛弱的病人也應注意,否則時間長了會出現(xiàn)視力下降、耳鳴、頭重腳輕、記憶力減退等現(xiàn)象。
很多人用吃大蒜來預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這種做法對肝炎病人極為不利,因為大蒜對肝炎病毒沒什么作用,相反,大蒜的某些成分對胃、腸還有刺激作用,可抑制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加重肝炎病人的惡心等諸多癥狀。
另外,大蒜的揮發(fā)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貧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療。
雖然生吃大蒜對腸胃健康大有裨益,不過醫(yī)生指出,腸炎、腹瀉分為細菌性與非細菌性,當發(fā)生非細菌性的腸炎、腹瀉時,不宜生吃大蒜。由于腹瀉時腸腔處于緊張應激狀態(tài),如果再吃生大蒜,辛辣味的大蒜素會刺激腸道,使腸黏膜充血、水腫加重,促進滲出,使病情惡化。如果已經發(fā)生了腹瀉,食用大蒜更應該慎重。
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有利于健康人保持長久的健康,而對得重病、正在服藥的病人,則有明顯的副作用,不但會使藥物失效,還有可能與藥物產生連鎖反應。同樣,有可能與藥物產生連鎖反應的辛辣食品還有:姜、小茴香等。
另外,大蒜還具有抗凝血的作用。這對于一般人來說也不是什么問題。但如果在手術前后,或者拔牙之前,以及對那些容易流血并且止血困難的人,這種“副作用”就值得注意了。
總的來說,大蒜對于普通人,常吃更加適合,但不宜多吃。世衛(wèi)組織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 到5 克鮮大蒜,對于身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