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永華++王林
摘要:目的 淺談關于小兒外科急腹癥的醫(yī)學診斷及治療的方法與結果。方法 選用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3例小兒外科急腹癥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 患兒進行手術治療的共有43例,其中3例患兒在手術以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通過使用藥物治療以及二期術后護理治愈,其他患兒在近期沒有出現(xiàn)并發(fā)癥發(fā)生現(xiàn)象。沒有通過手術治療的患兒通過積極保守的方法治療也都得到了恢復。結論 認真調查患兒有關病史、進行體檢、實驗室檢查(CT 檢查、X 線檢查)、鑒別診斷并及時手術,是準確診斷及治療的基礎。
關鍵詞:小兒急腹癥;CT檢查; X線檢查
急腹癥是在小兒外科中一種常見的疾病,由于小兒本身很難提供病史,在體檢時不予以合作,很容易被誤診或者延誤病情,從而導致不良醫(yī)療后果嚴重者死亡。因此急腹癥是小兒外科醫(yī)生的一個棘手問題,雖然現(xiàn)代醫(yī)學檢查方法不斷提高,但仍無法達到十分滿意的確診率[1]。小兒急腹癥具有其獨特的臨床表現(xiàn), 小兒內科疾病以腹部癥狀為主,與小兒外科急腹癥兩者有極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 有時兩者同時存在, 或者兩者相互轉化, 很難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共治療急腹癥患兒43例,所有患兒都得到了及時、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其臨床診斷及治療體會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選取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3 例小兒外科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在治療之前都要進行病史情況調查并做好記錄,然后進行實驗室檢測分析,最后醫(yī)生根據(jù)患兒的檢察記錄確診為小兒外科急腹癥。研究對象組成,其中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兒16 例。接受治療的患兒年齡大致在4個月~12 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6.15歲。其中7歲以下的患兒有30 例,占所有接受治療兒童的69.77%。對確診為小兒外科急腹癥患兒在確定其均無其他重大疾病史的前提下,對于所有的治療結果都具有可比性。
1.2 腹急癥診斷標準 我院對小兒外科急腹癥疾病診斷標準主要包括:小兒惡心嘔吐及小兒腹部的疼痛、按壓痛、腹瀉等明顯癥狀;患兒的腹股溝疝嵌頓、急性闌尾炎發(fā)病的異常征狀通過實驗室CT、X 射線可以檢測出; 同時,還要嚴格排除臨床上其他所能導致患兒出現(xiàn)小兒外科急腹癥疾病的可能性。
1.3 方法 我院對于43例確診為小兒外科急腹癥的患兒,均采取與患兒病情相符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2,3]。急性闌尾炎患兒37例,急診進行剖腹探查和闌尾切除手術患兒共28 例,進行保守治療有9例。腸套疊3例,1例經(jīng)過空氣灌腸法復位成功,進行壞死腸管切除以及腸吻合術2例。3例腹股溝疝嵌頓患兒,有2例使用急診手術進行疝內容物還納和疝囊高位結扎術,其中 1例因發(fā)現(xiàn)嵌頓腸管壞死,采用壞死腸管切除術、 腸吻合術、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方法治療; 8例經(jīng)手法還納復位以后癥狀得到緩解。2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1例使用保守治療的方法,1例進行粘連松解術。7例先天性巨結腸進行巨結腸根治術。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門梗阻行幽門環(huán)形肌切開術。腸系膜淋巴結炎5例,膽道蛔蟲癥3例,都采用了積極保守治療措施。然后再根據(jù)患兒疾病情況進行護理治療。確保患兒的疾病治療可以具有更好的療效。
1.4 實驗室檢查 CT 檢查方法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迅速增加。診斷速度與B 超很相似,都不會受到腸道管內氣體的干擾。廣泛適用于一些類似于急腹癥的診斷和鑒別。X 線檢查方法可以作為急腹癥重要的輔助診斷項目之一。醫(yī)院常規(guī)應用方法是采用立位胸腹聯(lián)合透視或拍片,觀察器質性病變可有相應的改變。
2 結果
對于我院收治的43例患兒中,急診剖腹探查+闌尾切除術28例,對患兒根據(jù)病情進行手術治療后恢復良好,療效確切,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患兒采用積極保守治療后均順利回復,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兩者相結合的療效更佳,患兒均治愈出院。
3 討論
小兒外科急腹癥是一種極為普通的病,但是它的臨床特點表現(xiàn)不明顯、不典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表現(xiàn)為腹痛、陣發(fā)性哭鬧、嘔吐、腹脹, 還有可能伴有面色蒼白、出汗、精神改變等特點。有病情進展快,主要由于小兒身體發(fā)育尚未成熟,機體各方面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造成的,也會使病情轉移或臨床癥狀加重。臨床非典型性表現(xiàn),發(fā)病后其臨床癥狀、體征及病理變化不平衡。在調查患兒病史時敘述不明確,小兒急腹癥病史大多由患兒家長進行描述,有的時候會因為家長的疏忽而導致依患兒病史做出準確診斷性降低。因此患兒不僅面臨許多痛苦,而且身體上的病痛也會使患兒在心理上承受著非常大的驚嚇。
小兒外科急腹癥易與胃腸道反應、腹瀉及便秘混淆,兩者癥狀極為相似。胃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圍腹膜受到刺激而引起了反射性惡心、嘔吐等胃內容物這與急腹癥早期雷同。中樞性嘔吐就屬于晚期癥狀,它主要是由于吸收的毒素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的,嘔吐物中常夾雜黃綠色的膽汁,嚴重時,呈棕褐色糞樣的內容物。后種情況經(jīng)常在急腹癥嚴重感染、腸壞死或麻痹等情況出現(xiàn)。急腹癥病程中的便秘或腹瀉癥狀,主要是因為腹腔受到炎癥刺激而發(fā)生的抑制或加強。
現(xiàn)在,各地醫(yī)療條件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一些先進的醫(yī)療設備設施都為診斷提供了有力的條件,也是診斷速度大大增加。例如,先進的彩超、多功能 SCT、MRI 等等都對疾病的診斷提供幫助,使醫(yī)務人員可以快速有效的鑒別外科性腹痛和內科性腹痛,大大減少了誤診率。早期診斷與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是針對小兒外科急腹癥的治療關鍵。采用手術治療86 例外科急腹癥患兒,其中13 例患兒在手術后發(fā)生傷口感染,通過術后期間治療后痊愈。在治療前要細致檢查,根據(jù)檢查記錄對使用相應的治療措施,能夠提高治療效率[4]。
參考文獻:
[1]徐桂龍.診斷性腹腔穿刺術在外科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20):105.
[2]陳衛(wèi)東, 葉文艷.小兒外科急腹癥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3: 099.
[3]張文秀.淺談急診508例小兒急腹癥的分診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22):68-69.
[4]黎志輝.外科急腹癥診治體會[J].四川醫(yī)學,2010,31(6):831-83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