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詩韻
醫(yī)生抗癌手記
◎ 李詩韻
從醫(yī)30年來,我做過上千臺癌癥手術。突然,我也淪為一名癌癥患者。
9月10日,是我多年來給自己定的體檢日。
B超是作為女醫(yī)生自檢的第一個必備項目。B超醫(yī)生是我的老同學,當探頭觸及我的膽囊時,老同學的眉頭一下皺起來了:“有一個3厘米的實性包塊,還有血流信號,不太好?。 蔽矣悬c恍惚:“性質(zhì)能確定嗎?”老同學含糊其辭:“趕緊做手術吧?!?/p>
之后,我依照慣例進行了其余的幾項檢查,主動將病情告知了家人。丈夫和女兒很吃驚,擔心診斷不準確,多次要求我去不同的醫(yī)院進行復查。
作為腫瘤醫(yī)生,我明白,沒有誰能給你100%的治愈率。面對癌癥,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醫(yī)生,盡早展開治療,避免哪怕一分鐘的反復排查。
于是,我迅速辦理了入院手續(xù)。
在我們的圈子里,流傳著醫(yī)生“殺人”的三句話——“不好”“晚了”“早干什么去了”。原先我不信,現(xiàn)在告訴你,聽到這三句,馬上配合治療吧。
我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備皮,插尿管、插胃管。當胃管從喉嚨插進去的時候,又干又痛。盡管難耐,我還是全力配合,因為不配合的結果就是耽誤自己的生命。躺在冰冷的手術床上,一針麻醉,我睡著了。睜開眼睛那一刻,伴隨著的是一陣陣劇痛。我摸了一下肚子、腹帶和引流袋。
我沒有多說話,閉目休養(yǎng)——手術后的半天時間是身體最需要休息的時期,不動、少言、多營養(yǎng)是醫(yī)學常識。
最痛的三天終于熬過去了,我能下地了。雙膝酸軟無力,我只能將全部重心都壓在丈夫身上,艱難前行。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刺激身體各個器官的恢復也很重要,而少量運動就是必需的。
術后三個月,今天是我復查的日子。
不少腫瘤患者都會有術后反復發(fā)燒的經(jīng)歷,我也一樣。我從未懷疑自己手術的失敗,因為發(fā)燒、乏力、免疫力低是腫瘤患者的“家常便飯”。
以前大魚大肉,如今葷素搭配。我深知,我再也不是那個連續(xù)十多個小時站在手術臺上的“鋼鐵俠”。身體虛弱的我需要大半天時間蓋著毛毯半倚在沙發(fā)上,防止感冒加重病情。
睡個好覺可能并不容易。最初,我會因為身體各種疼痛翻來覆去,后來,我開始借助暖水袋、毛毯、玩具公仔等物品幫助入眠。為使營養(yǎng)均衡,我通常會在睡前“獎勵”自己一杯熱牛奶或者麥片。
偶爾,我會在冬日溫暖的太陽下散散步??纯赐饷娴氖澜纾那楸隳艿靡詫捨?,而坦然的心態(tài)是癌癥患者最需要具備的技能。
規(guī)律的飲食、睡眠、運動在我的生活中缺一不可。也正因如此,在復查的結果中,我看到了重生的一絲希望——“癌細胞減少”。
這個日子對我很重要。做了一次全面的復查,一切安好,我不再是腫瘤患者了。
回家后,我反省了很多事情,比如自己的排壓能力、感情宣泄能力等。除了日常三餐,我每晚還會給自己補充一些抗癌“圣品”——紅葡萄。紅葡萄皮中含有高效的抗癌物質(zhì),“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就是防止癌細胞再次擴散的好辦法。
除此之外,我開始制定工作以外的生活計劃:計劃家庭聚會,頻繁回老家看望父母,樂于和朋友相處,總之,我過上了快樂的“群居”生活。因為,發(fā)泄和溝通也是抗癌的一大法寶。
(摘自《今日女報》 圖/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