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恒煉
浪淘沙
在臺灣海岬觀“美人頭”,記起史家考證說:在新生代第四紀,海水退出臺灣海峽,大陸與臺灣連成一片……
峨髻仰云天,頎頸削肩。娉婷沙岸又千年。雨虐風摧飛浪打,傲立無言。
日月逝波間,苦海情淵。憑何海上起狼煙!縱使??莞自冢憤u相連。
西江月
臺灣中臺禪寺
遙望叢山拱頂,巍然金字塔高。中西合璧寺新潮,方外新興學校。
鐘磬弦歌云杪,紅塵似近還遙。荷花池畔有金橋,何不過橋“直了”。
附記:臺灣中臺禪寺是少見的富有現(xiàn)代氣息的寺院,其建筑融合中西工法,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以及“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融古今中外文化為一體而不失禪宗風格。該寺附設中小學校,一批平民子女在此受到良好現(xiàn)代教育。該寺與杭州靈隱寺結(jié)為兄弟友好寺院,寺院內(nèi)有一座靈隱寺贈送的銅鑄“同源橋”,象征溝通與解脫,又稱“金橋”。橋上鑄有中臺禪寺開山方丈惟覺大和尚的題詞:“金橋莊嚴通兩岸,迷悟只在一瞬間。悟時登橋到樂土,迷時尋找橋不現(xiàn)?!?/p>
鷓鴣天
夜宿希拉穆仁草原,早起看日出。該草原又稱召河。
無備草原八月涼,橫披錦被出氈房。月娥猶戀敖包會,星子喜聞露草香。
天轉(zhuǎn)曙,地旋光。草波沙浪奉朝陽。心神已伴霞飛遠,只認召河是夢鄉(xiāng)。
南柯子
成吉思汗陵
躍馬陰山口,披襟大漠風。氈包旄纛半遮空。八陣金戈鐵馬氣吞虹。
亙古遺一恨,移靈避敵鋒。風塵千里淚飛紅。污我神泉賊寇豈能容!
附記: 成吉思汗陵位于伊金霍洛草原,附近有陶高布拉格泉,乃蒙古民族之神泉。1939年,為避免日寇侵害,當局將成吉思汗靈柩西移至甘肅興隆山,后又移至青海塔爾寺,沿途無數(shù)民眾灑淚接送。1954年4月,新中國政府將成吉思汗靈柩迎回伊金霍洛并重修陵園,園門為“山”形建筑,巍峨壯觀;前列成吉思汗躍馬雕塑,取意為氣壯山河。園內(nèi)有“鐵馬金帳”組雕,氣勢恢弘。
臨江仙
在沙坡頭登高一望,左有莽莽無際的騰格里沙漠,右有自天而來的隴上黃河,始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并非詩人“造境”
放眼長河高隴上,披襟大漠來風。賀蘭一脈走蒼龍。孤煙猶未起,紅日躍天東。
古渡漂來筏子客,滑沙嶺上聆鐘。綠洲沙海覓詩蹤。仰天觀雁陣,吟嘯倚駝峰。
洞仙歌
游寧夏賀蘭山口巖畫景區(qū)
蒼山中裂,是共工觸斷?山口石猿向天探。破云來,飛瀑直泄長峽;沿溪上,巖畫天書漫展。
風煙迷萬古,石寨盤山,雕木圖騰矗云漢。篝火聚人團,牛角高昂;翩翩舞,草裙風轉(zhuǎn)。漸夢到華胥小溪屋,有竹影松風,古藤垂岸。
鷓鴣天
古人有道:泰山如坐,華山如站,嵩山如臥,恒山如行。恒山以其動態(tài)美撼人,而虎踞要沖之雁門關、平型關、紫荊關、寧武關、倒馬關更是令人神飛千古
北岳橫天勢向東,翠屏麾下聚千峰。遠山騰霧先飛虎,高岫出云欲化龍。
凌絕頂,沐天風。蒼松掛壁寺懸空。五關遙指煙霞里,多少山巖鐵血紅!
蝶戀花
登山道中
細數(shù)平生相與好,四面云山,最是相知早。共飲流霞臨遠眺,相期何顧風吹帽。
山外有山人盡曉,不越重山,誰解其中妙?近視蟻巢如市鬧,遠觀鬧市如蝸角。
洞仙歌
黃河鐵牛鑄于唐開元年間,為穩(wěn)固蒲津浮橋,維系秦晉交通而設。元末橋毀,又逢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1988年出土四尊,現(xiàn)陳列于山西永濟縣蒲津渡遺址廣場。
黃河古渡,現(xiàn)魁形巨首,抵觸晨曦角雙拗。瞪圓睛,訝見新繡山川;傾雙耳,終古濤聲依舊。
夢回長安道,萬丈風塵,快馬輕車渡津口。轉(zhuǎn)瞬幾何時,戰(zhàn)火焚城,索橋斷,陸沉淵藪。想負重千鈞歷千劫,總就里難明,忍聲年久。
鷓鴣天
鸛雀樓久廢復興,不遠千里去訪
蒲坂河曲訪古城,中條迤邐遠圍屏。飛檐畫棟凌云起,千古名樓劫后興。
風送爽,日東升,憑欄再上更高層。詩家山水千秋在,身外浮云自古輕。
南鄉(xiāng)子
河谷農(nóng)家樂
河谷小橋頭,一片松竹掩酒樓。樓上雕欄人倚久,悠悠,漠漠閑愁似水流。
月上小銀鉤,半谷清光半谷幽。依約高山流水曲,颼颼,一縷清風解百憂。
臨江仙
與友人聚于十堰市東山之“易畫養(yǎng)生會館”,有“東山高臥”之望,無“東山再起”之想
問道何須涉海,朝華嶄現(xiàn)東山。梧桐蒼郁引青鸞。紅塵中隱地,街市起清嵐。
解悟人生易數(shù),擅興詩畫參禪。揮毫潑墨興尤酣。閑棋學謝傅,風味似陳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