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時芳?江海
摘 要:教壇上關于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觀點如林,“濤聲一片”,難免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目標明確,突出訓練重點;活教巧學,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拓寬時空,構建學生課外識字的途徑,一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園地里也能瓜果滿園花滿目。
關鍵詞:農村;識字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游戲;課內外結合
“課堂識字教學任務完不成!學生對識字感到厭煩怎么辦?我們的識字教學怎樣才能跟上新課程的步伐?……”我們總是聽到不少低年級語文教師的這種抱怨你,其實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低的“重癥區(qū)”普遍存在以下狀況:一是識字教學目標貪多求全,“眉毛鼻子一把抓”;二是教學方法機械枯燥,三是識字途徑封閉單一。針對以上弊端,筆者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明確目標,分類指導
指導學生會識字,樂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訓練重點,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教師要把握好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會寫”“認識”兩類字的教學目標要定位準確;第二、教師要立足學段教學目標和訓練重點,加強對識字教學的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時間、精力用在對課程標準和教材教法的研讀上,準確把握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基本要求。避免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才不至于走彎路、岔路,出現“揠苗助長”或“南轅北轍”的被動局面。
二、活教巧學,激趣增效
《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币虼耍虒W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生活的識字教學情境,讓那些生硬的文字鮮活起來,或呈現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或組織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或編成一支支動聽的歌謠、一首首綺麗的小詩,把學生帶入一個浩瀚神奇、移步異景、妙趣橫生的識字王國。
1.創(chuàng)設情境,愉快識字。情境識字就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展示實物或圖片、勾畫簡圖、播放聲像、語言描述等手段,創(chuàng)設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場景和氛圍,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漢字的一種教學方式。
例如,《識字6 》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課伊始,教師激情導人:“同學們,我們的祖 國地大物博、山河秀麗。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去領略祖國大地不同地區(qū)的特色風情,請看——”多媒體屏幕上播放出頗具地域特色的塞北風光、江南春色和海島夏景。待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后,老師請學生當“小小解說員”,說說這些畫面中有哪些風光景物,學生一邊說,教師相機出示本課要學習的詞語適時地讓學生拼讀、識記、理解、誦讀引導孩子們在聲像并茂的情境中輕松地學習、應用漢字,既能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又大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
2.巧編游戲,趣味識字。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之一。因此,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習內容和兒童生活中常接觸的游戲活動,巧妙地創(chuàng)編成能與識字教學有機融合的趣味識字游戲,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渾然不覺地完成識字任務,并感受學習漢字的無窮樂趣。如“小小郵遞員”。指派“郵遞員”將字卡以信件的形式發(fā)送到其他小朋友手中,拿到“信”的小朋友要大聲地領讀。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往往也會高度集中。又如“我是誰?”例如:老師代表手中的字卡問“我是誰?”學生答“你是草?!保瑤熃又鴨枴笆裁床??”,學生再舉手回答“花草的草?!边@種方法在生動有趣的擴詞游戲中識記并領悟了漢字。
3.讀識結合,鞏固識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對識字成果的鞏固和驗證。特別是低年級識字教學,如果把閱讀同識字結合起來,既能提前閱讀,擴大閱讀面,保證課標提出的閱讀量;又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多識字、快識字、識好字,讓漢字學習與閱讀理解互相促進,協同發(fā)展,可謂一舉多得,關鍵是要求教師善于開發(fā)和活用教材資源。如教學識字5之后,教師可仿照課文內容,抓住四季的特征,創(chuàng)編出新的詞串“秋天秋風秋雨;蘋果柑橘苦柚;螞蚱瓢蟲蟋蟀;菊花牡丹桂花”和小詩“夏天到,知了叫,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大樹下,靠一靠,美得心里冒泡泡。”注上拼音提供給學生課后閱讀,要求學生借助拼音把詞串和小詩讀通,讀懂,熟讀成誦,并用不同的記號畫出已經認識的和新認識的字,第二天到班級與同學交流。
三、拓寬時空,廣見博識
明確了識字教學的目標,采取了有效的教學策略,還應該把拓寬學生的識字途徑作為提高識字效率的有力保證。
1.寓識字于家庭生活中,如在孩子的臥室里設立兒童書架,擺放各種兒童讀物等,良好的識字環(huán)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孩子對文字的視覺分辨能力,培養(yǎng)識字的興趣。另外,我們可以放手讓他們注意收集起來商品包裝紙,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2.寓識字于校園生活中,如識別學校、班級、功能室的標志和名稱,讀讀宣傳標語,校風、校訓,參觀畫廊、板報等或學生制成的詞語卡片,注上拼音,布置在室內的“識字天地”里,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3.寓識字于社會環(huán)境中。學期初,讓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取名“采蜜集”,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并把認識的字寫在或剪下來貼在“采蜜集”上。同時舉行各種主題的識字交流活動,提供學生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教師要努力挖掘和開發(fā)課外資源,把生活的廣闊天地作為活水源頭,拓寬學生識字空間,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和自主識字的習慣,把識字延伸到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
教壇上關于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觀點如林,“濤聲一片”,難免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目標明確,突出訓練重點;活教巧學,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拓寬時空,構建學生課外識字的途徑,一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農村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園地里也能瓜果滿園花滿目。
參考文獻:
[1]韋照勝 - 貧困山區(qū)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2]李國斌 - 農村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廣西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