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浩,姚 勇, 趙毅楠,張 沖,周 文,2,謝潤成,2
(1.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2,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川西地區(qū)須家河組深層致密砂巖靜力學特征對比
徐 浩1,姚 勇1, 趙毅楠1,張 沖1,周 文1,2,謝潤成1,2
(1.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2,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選取不同層段的砂巖樣,利用“MTS巖石物理參數(shù)測試系統(tǒng)”對川西地區(qū)須家河組儲層進行了巖石靜力學參數(shù)的測定,結果表明:須五段巖石塑性特征明顯強于須二段、須四段;須家河組砂巖的破裂次序為張破裂或剪破裂-擴張破裂;巖石抗壓強度、彈性模量隨埋深增加而增大。
川西地區(qū);須家河組;致密砂巖;力學特征
川西地區(qū)侏羅系與上三疊統(tǒng)天然氣資源量十分豐富,現(xiàn)階段該地區(qū)的主力氣層是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以及侏羅系的沙溪廟組、遂寧組和蓬萊鎮(zhèn)組[1],其中,川西須家河組的天然氣儲量開采潛力巨大。石油工程中井筒穩(wěn)定、產(chǎn)砂預測、壓裂工程設計及井網(wǎng)布置等都涉及到巖石力學問題[2-4],本文利用“MTS巖石物理參數(shù)測試系統(tǒng)”測試了須家河組的主力產(chǎn)層(須二段、須四段)以及潛力層(須五段)的巖石力學參數(shù),探究其巖石力學特征的相似性及差異性,為進一步的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據(jù)。
川西新場氣田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T3x),埋深一般在3 000 m以上,由上至下分為4段:須五段(T3x5)主要為黑色泥頁巖與鈣屑砂巖、巖屑砂巖不等厚互層;須四段(T3x4)主要為巖屑砂巖、巖屑長石石英砂巖、長石巖屑石英砂巖等;須三段(T3x3)主要為黑色泥頁巖,中間夾灰色巖屑砂巖;須二段(T3x2):巖屑砂巖、巖屑石英砂巖、長石巖屑石英砂巖、鈣屑砂巖等。其中,須二段、須四是目前新場氣田主要的產(chǎn)氣層段,孔隙度、滲透率都極低,屬于致密砂巖氣儲集層;須三段、須五段被認為是主要的烴源巖層[5]。隨著對非常規(guī)油氣的認識深入,有學者對比了美國地區(qū)頁巖氣,認為須五段可作為致密氣與頁巖氣進行進一步勘探開發(fā)。
2.1 測試系統(tǒng)和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的實驗儀器為美國生產(chǎn)的“MTS巖石物理參數(shù)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數(shù)字電液伺服剛性巖石力學測試、超聲波測量、孔滲變化測試三個子系統(tǒng)構成。系統(tǒng)最高軸壓1000 kN,圍壓140 MPa,孔壓70 MPa,環(huán)境溫度200 ℃。該系統(tǒng)可模擬深度0~6 000 m各種地層條件(包括不同溫度與壓力組合、飽水或飽氣條件)下,巖石力學、超聲波、孔滲等多項參數(shù)的測試[6-7]。
巖心樣品為直徑50 mm,長度100 mm的圓柱樣,測試樣品飽和鹽水或地層水,在常溫和模擬圍壓下進行,圍壓從零開始逐步加大,直到模擬地層的有效圍壓條件。在達到預設的圍壓下,加載作用力,加載過程中由系統(tǒng)自動記錄載荷大小和試樣的變形情況,最終得到應力-應變曲線,并通過分析進一步獲得巖石的抗壓強度、靜彈性模量和靜泊松比[8-9]。
2.2 應力應變特征
由須五段砂巖的應力-應變曲線(圖1)可知,在較低的有效圍壓條件下巖石的破裂呈現(xiàn)分離性,在較高有效圍壓條件下巖石的破裂呈現(xiàn)較明顯的剪切性。巖石的非彈性變化及擴容均表明巖石內(nèi)部顆粒出現(xiàn)滑移,伴隨產(chǎn)生裂縫,誘使裂縫兩側巖體滑移和巖石體積的增加。當圍壓增加到一定值,巖石內(nèi)部顆粒之間因為顆粒效應造成對顆?;频囊种?,這時巖石就主要依靠發(fā)生塑性變形來應對外來施加的應力。須五段的塑性強于須二段、須四段。
室溫25 ℃、飽和鹽水、圍壓(32 MPa)條件下,須家河組砂巖的應力-應變曲線(圖2))顯示,須五段的砂巖主要是彈-塑性變形,塑性變形占總變形的35%以上。須四段砂巖主要是塑-彈-塑性變形,曲線似“S”型,初始階段有小量塑性變形,由于縫隙的影響會有一段壓密段,之后是直線段(即彈性變形段),直至破壞前又產(chǎn)生塑性變形段。須二段的砂巖主要是彈性變形,彈性變形段占了總變形的85%以上。
圖1 須五段砂巖應力應變曲線
圖2 須家河組砂巖應力應變曲線
砂巖破裂前總的變形量為0.8%~1.2%,變形類型包括了彈一塑性變形(須五)、塑一彈一塑性變形(須四)、彈性變形(須二)。
實驗室內(nèi)在相同條件(25 ℃、飽和鹽水)下用三軸力學測試以及巖石劈裂法,測得巖石的靜力學參數(shù)。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層段巖石力學參數(shù)測試結果
須家河組由上向下的三段依次為須五段、須四段、須二段,砂巖抗壓強度分別為 191.51、239.00、462.00 MPa,呈依次遞增趨勢,這主要與埋深和巖石礦物類型相關。
可看出須家河組三個層段的砂巖巖石強度都表現(xiàn)為抗張-抗剪-抗壓逐漸增大,產(chǎn)生破裂次序為張破裂或剪破裂-擴張破裂。由應力應變曲線研究發(fā)現(xiàn),須五段的巖石塑性較強,破裂產(chǎn)生的條件要求應該變高。須五段的抗張強度要大于須二段和須四段的抗張強度,且須五段塑性較大,說明在相同張應力作用下,須五段可能發(fā)生變形,須二段、須四段更易產(chǎn)生張破裂。實際地質情況也證實了須二段、須四段的裂縫發(fā)育情況較好,這也是這兩層能形成良好儲集層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不同深度樣品的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進行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xiàn),埋深增大,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也隨之增大(圖3)。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埋深增加,巖石的壓力增大,壓實程度也增加,巖石顆粒之間膠結更強,孔隙空間減小。巖石的致密性強,抗壓強度也增大。對須家河組的砂巖抗壓強度與靜彈性模量作相關性擬合,得到良好的線性關系:y=0.082x+15.50,兩者的相關性較好(圖4)。
(1)須家河組三個層段的砂巖的應力-應變曲線有一定差異,須二段主要變形類型為彈性變形,須四段主要變形類型為塑一彈一塑性變形,須五段主要變形類型為彈一塑性變形,須五段的塑性明顯。
圖3 須家河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與深度關系
圖4 須家河組抗壓強度與彈性模量相關性
(2)須家河組砂巖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與深度都成正相關,推測其巖石致密性越大,抗壓強度越大;砂巖抗壓強度與靜彈性模量的線性相關性較好。
(3)須五段、須四段、須二段的砂巖巖石強度都表現(xiàn)為由抗張-抗剪-抗壓逐漸增大,須五段塑性相對明顯,且抗張強度較大,在相同張應力作用下,須五段可能發(fā)生變形,須二段、須四段更易產(chǎn)生張破裂,形成裂縫。
[1] 康毅力,羅平亞.中國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fā)關鍵工程技術現(xiàn)狀與展望[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2):239-245.
[2] 路保平, 鮑洪志.巖石力學參數(shù)求取方法進展[J].石油鉆探技術,2005,33(5):44-47.
[3] 陳勉.我國深層巖石力學研究及在石油工程中的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4):2455-2462.
[4] 金衍,陳勉,張旭東.利用測井資料預測深部地層巖石斷裂韌性[J]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20(4):454-456 .
[5] 徐樟有, 吳勝和, 張小青,等.川西坳陷新場氣田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須四段和須二段儲集層成巖-儲集相及其成巖演化序列[J]古地理學報,2008,10(5):448-458.
[6] 劉樹根,單鈺銘,劉維國,等.地層條件下油氣儲集巖多參數(shù)同時測試技術[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8,25(4):480-486.
[7] 單鈺銘,劉維國.地層條件下巖石動靜力學參數(shù)的實驗研究[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0,27(3):249-255.
[8] 楊秀娟,張敏,閆相禎,基于聲波測井信息的巖石彈性力學參數(shù)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08,22(4):39-42.
[9] 張沖,謝潤成,姚勇,等.深層致密砂巖儲層巖石結構面微觀力學行為特征[J].斷塊油氣田,2014,21(5):560-563.
編輯:李金華
1673-8217(2015)04-0131-03
2015-01-26
徐浩,1990年生,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氣田開發(fā)地質。
TE1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