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益
讀林筱聆的《趁鳳飛》容易聯(lián)想起莫泊桑的《項鏈》?!俄楁湣放魅斯驗橐淮楁溡l(fā)一系列故事,由此跌入命運的低谷。而《趁鳳飛》的故事借由一枚戒指將女主人公的生活打亂,陷入多重苦惱之中??赡芪乙矊懶≌f的緣故,深知用如此相近的取材來完成一篇小說,一不小心就會掩蓋在名著的陰影之下,成為一篇向大師“致敬”之作。讓人欣喜的是,《趁鳳飛》貌似從《項鏈》結(jié)束的地方開始它的講述,但是并非續(xù)寫或者嫁接,而是站到了它的對立面,給書寫帶來新的可能、新的挑戰(zhàn)。
我們應(yīng)該有印象:《項鏈》中的瑪?shù)贍柕乱驗椤懊詰俸廊A的貴族生活,熱衷于參加上流晚會”,后因丟失項鏈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小說借此“諷刺那些愛慕虛榮的婦人,同時賜予她們愛慕虛榮所導(dǎo)致的惡果”。不論莫泊桑寫《項鏈》的本意是否如此,至少學(xué)校老師是這么教導(dǎo)我們的,以至于瑪?shù)贍柕聨缀醭闪恕疤摌s心和追求享樂”的代名詞。這無疑是意識形態(tài)下語文教育的悲哀。我們知道,愛美是女性的天性,就連自然界的花卉與動物都懂得展示美?,?shù)贍柕伦鳛橐粋€有正常愛美之心的小婦人,借朋友的項鏈去參加一個高大上的宴會,何錯之有?現(xiàn)在,林筱聆的《趁鳳飛》同樣寫了一個身份卑微的小婦人——楊念卿,她原本擁有一枚表姐折價賣給她的翡翠戒指,卻因為生活的窘困和丈夫的冷嘲熱諷將其出售給好友沁陽,當有一天她得知這枚戒指升值數(shù)倍而懊悔不迭、想重新得到它處心積慮之時,小說始終站在女主人公的立場展開,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理解與同情。而小說立場之變化,不但矯正了我們頭腦中某些被強行灌輸?shù)乃枷肫?,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對名著《項鏈》的反叛。
不僅如此,楊念卿想擁有一枚戒指的愿望,面對丈夫嘲笑她“閹雞趁鳳飛”時表現(xiàn)出的不滿,以及同事聚會上“醋勁十足”的言行舉止,均可看作她對自己才秀人微和家庭庸常生活的無聲反抗。下里巴人就不能戴翡翠戒指嗎?現(xiàn)在哪個女人身上不戴點這東西?憑什么“沁陽一副貴婦人相,哪怕戴的是B貨,人家也會以為是真的!換成我,一副窮苦相,即使戴的是A貨,人家也以為是假的!”——一個人之所以會淪落為一只“閹雞”,固然有無錢無權(quán)命運不濟的原因,但僅僅如此嗎?楊念卿內(nèi)心深處的反抗情緒并非出于心高氣傲,而是她僅僅要得到和別人一樣的受尊重?!八€氣戴上戒指,像維護一只閹雞最后的尊嚴?!边@句話很好地反映了小說的題旨。然而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性就在于,就連這點小小的愿望也不容易得到。翡翠戒指這種飾品的誕生,或許是先民們?yōu)榱俗非竺蓝鴦?chuàng)造的,但是在“金錢至上”的今天已淪為或變賣或走關(guān)系送禮的物什,價錢幾何是它唯一的存在價值。最終楊念卿的“反抗”在面臨諸如償還債務(wù)、按揭款、課外培訓(xùn)班關(guān)閉等等困境之時,也被改變了,她開始考慮這枚戒指的升值能給她帶來多少好處,從而厚著臉皮與好友沁陽等人周旋。由此,世俗與物質(zhì),資本與利潤,艷羨別人與攀比他人的心態(tài),就像一個漩渦,將楊念卿最后的尊嚴裹挾,“她只覺得喘不過氣來”。
小說注重人物內(nèi)心的描寫和開掘,由一枚戒指的得失牽引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波瀾起伏,寫出了一個小人物豐富敏感的精神世界。小說的精彩之處還在于,完成一系列情節(jié)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后,楊念卿無意中得知沁陽歸還戒指的原因是懷疑戒指是假貨。原本以為得了便宜的楊念卿,那可憐的一點算計、得意和自尊再次撕開一個裂口。手中失而復(fù)得的戒指到底是真是假?小說步步演繹如剝洋蔥,將物欲世界下的人心層層剝開,直抵靈魂。當然,小說最后并沒有給出確切答案,而是拋給讀者一個謎語、留出更多思考空間?!聦嵣?,到底是表姐虧欠“我”,“我”虧欠沁陽,還是“我”虧欠表姐?將戒指拿到專業(yè)機構(gòu)做一個鑒定所有疑問都會水落石出。然而是什么讓楊念卿放棄了鑒定?我想,是她對人與人之間誠信與仁義的捍衛(wèi),是她對友情親情的珍惜,或許還源于她的脆弱——她沒有勇氣面對任何一方的“虧欠”。因此一枚戒指,它可以7800元,9800元,五六萬元,也可能無價,或者一文不值。所有這一切,就看你眼中的世界是灰暗還是明媚,是丑惡還是美好。而楊念卿寧愿相信翡翠戒指是真的,因為她懂得什么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有了這樣的認識,于欲望漩渦中掙扎的楊念卿終于跌跌撞撞地爬上岸,變成“一只展翅高飛的鳳凰”——這是楊念卿的勝利,也是作者的善意。
林筱聆對楊念卿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還包括那個把“閹雞趁鳳飛”掛在嘴邊的她丈夫,他的刻薄與吝嗇,也是活靈活現(xiàn)。而且,林筱聆不僅在人物塑造和開掘主題上顯示出一種成熟,在細節(jié)描寫和觀察生活方面也表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認真努力。文中有很多諸如:“她突然踩不著油門般地思維斷檔,腦子里一片空白,”“餐桌上的橙色桌布這邊一個窟窿,那邊一片油跡,像一只被開水燙傷脫了皮的老黃狗?!薄皸钅钋涑榛刈约旱氖?,像抽回一張不小心讓人看到的存款單”,等等精彩的比喻句,仿佛信手拈來,不僅鮮活生動,而且細膩可感。小說的不足之處,可能就是巧合與轉(zhuǎn)折有點頻繁,也就是戲劇性強了一點。注重講故事的小說當然是需要戲劇性的,但是處理不好會顯露編造的痕跡。另外結(jié)尾處,母子倆關(guān)于《項鏈》一文“到底是項鏈重要還是友情重要”的討論,也有過于直白之嫌。好在瑕不掩瑜,《趁鳳飛》仍不失為一篇出色的小說。
責(zé)任編輯 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