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或者是教學手段來促使語文課堂真正地實現(xiàn)高效性,使學生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出自身的學習能力,并通過學習語文知識來陶冶自己的情操,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64-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轉變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多了解學生,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和激發(fā)、誘導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得更愉快。
一、色彩記憶,發(fā)展學生的視覺空間智慧
低年級的學生在記憶一些材料的時候,主要是以視覺加工為主,主要是通過看來記憶相關的知識。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更喜歡一些色彩鮮明的顏色,因為,強烈的視覺刺激既能夠引起學生神經中樞的興奮,還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小學生們。比如,在拼音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進行涂色,給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再給字母和音節(jié)進行涂色等,這楊,也會使得一些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色彩鮮明的記號,學生們在填色的過程中既能夠受到美的熏陶,又能記住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一些細微區(qū)別,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視覺空間智慧。
二、設置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情感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設置一定的情境教學對語文情感教學的開展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也會對課文中描繪的情境進行感受,然后再促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也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掌握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教學,以此來渲染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加強小學語文語言的感染力,這樣也有助于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有利于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有感情地敘述一些周總理的事跡,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的奉獻精神,將學生們的內心情感激發(fā)出來。通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悲的情境;狂風在呼嘯、長吟;掃過了大地,卷過了長空,搖撼著每一棵樹木,為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跳動發(fā)出來的一陣悲戚的嗚咽聲……把學生也帶入到悲傷肅穆的氣氛當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容易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合理引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雖然新課改大力提倡學生的自主探究,但是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仍具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引領和點撥,促使學生的自主探究。
一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剛剛入學,他們在學前接觸過的古詩詞比較少,而且他們的接觸僅限于背誦,至于古詩詞的意境和意蘊則很少涉獵。為此,在進行《小池》一課的學習時,可以這樣設計新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不過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八百多年前,那是一個晴朗的夏日,太陽白亮亮地高高掛在天上,溫暖的陽光撫摸著大地上的植物,清風徐徐吹來就像媽媽溫柔的手在臉上滑過。一個名叫楊萬里的人,他想欣賞一下夏日的大好風光,于是他來到了野外。大自然真是神奇?。≌宫F(xiàn)在楊萬里眼里的風光美極了,他看到在不遠處有一個小河塘,碧綠的荷葉鋪天蓋地,像一張巨大的綠色絨毯在河塘的上面覆蓋著,那小小的河池有一眼清泉,泉水靜靜地流淌出來,好像泉眼十分愛惜它們,不愿多流一點似的,樹的影子映照在池中,好像很愛這晴天和這風光,鮮嫩的荷葉在水面剛露出尖端,一只飛來的蜻蜓落在荷花的骨朵上。楊萬里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詩興大發(fā),回來的路上,一首詩就醞釀成了。他這樣寫道(教師板書):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樣引導,孩子便很快被老師所描述的景色吸引住了,這個時候的學生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中已經進入到了文本描寫的境界中,學生的心情非常好,而且在自主閱讀學習的時候更容易了解詩中的含義和詞句,記憶也很深刻。
四、融入生活,鞏固所學
拼音符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枯燥,如果能夠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的話,讓拼音更具生活化,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拼音服務于識字、閱讀以及學說普通話。要想提高學生們的這些能力,前提條件就是要學好拼音知識。在教學拼音知識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語言環(huán)境,將拼音教學和識字訓練以及聽、說、閱讀等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具體做法是這樣的:讀音節(jié)、口頭組詞、再說話。例如,在學習完音節(jié)“ba”時,先讓學生進行組詞“爸爸”,教師再板書“爸爸”,然后,教師可以用親切的語言說:“爸爸的愛猶如一座山,深沉但偉大,你們想對爸爸說些什么?”學生們都會說出“感謝爸爸”之類的句子等。接著,教師再抓住時機,讓學生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一下各自的爸爸。這樣教學,學生都能說出幾句關于爸爸的句子。在和諧親切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孩子們既學會了拼音,又認識了詞語,而且還訓練了自己的普通話,可謂是一舉多得。因此,在拼音教學中,只要教師引導的得當,就能夠輕松的實現(xiàn)教學預設的目標。
“知子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無論采取怎么樣的方式,都要堅持學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樣的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始終處于好奇和求知的狀態(tài)。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由“苦學”變?yōu)椤皹穼W”,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自由快樂地在語文的知識中飛翔,并且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