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麗 郭趙娟 鄭軍偉 等
摘 要:以洛薯八號馬鈴薯品種為試材,研究了不同鉀肥用量對春露地馬鈴薯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條件下,鉀肥施用量對馬鈴薯產量有一定的影響,當鉀肥施用量超過25 kg/667 m2時,明顯降低了馬鈴薯的單株質量、單薯質量、商品薯率及產量。適量的鉀肥可提高馬鈴薯淀粉、VC含量,降低還原糖含量。
關鍵詞:鉀肥;馬鈴薯;春露地栽培;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5)10-0045-02
馬鈴薯是喜鉀作物,對鉀的需求量大,據(jù)有關資料表明,礦質元素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同化物的合成、轉運和分配及產量形成有重要作用,馬鈴薯對N、P2O5、K2O 的吸收利用比例為1∶0.5∶2.12[1~3] 。而當土壤含鉀量達到一定水平后繼續(xù)提高施鉀量,鉀肥的貢獻相對降低[4]。商丘市睢陽區(qū)是河南省馬鈴薯主產區(qū)之一,有良好的馬鈴薯栽培基礎。近年來,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當?shù)剞r民不斷增加鉀肥用量,馬鈴薯栽培效益增加卻不明顯。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施鉀量對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為馬鈴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用種薯為洛薯八號,由河南祥龍種業(yè)有限公司提供。肥料為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其中農業(yè)用硫酸鉀(K2O含量≥52%),由浙江浙農愛普貿易有限公司經銷,原產國為俄羅斯。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2年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進行,試驗田塊為砂壤土。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0.56 m2,長4.6 m,寬2.4 m。2012年3月8日播種。株行距為80 cm×22 cm,每行種20株,每小區(qū)種120株。田塊翻耕平整后,667 m2施用35 kg尿素、磷酸二銨52 kg。設置5個鉀肥用量,處理1~5分別用硫酸鉀25、30、35、40、45 kg/667 m2,肥料分別隨底肥于播種當天一次性施入,其中以當?shù)爻R?guī)使用30 kg/667 m2硫酸鉀為對照(CK)。
試驗收獲時,調查馬鈴薯單株質量、單薯質量、商品薯率,委托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質量檢測中心測定馬鈴薯干物質、VC和淀粉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肥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硫酸鉀用量不同,各處理的馬鈴薯單株質量、單薯質量、商品薯率及產量不同,其中,單株質量以處理1、4最大,為420 g;單薯質量以處理1最大,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單薯質量有先降低后略增高的趨勢,但增高不明顯;與對照相比,平均667 m2產量處理1最大,為2 619.15 kg,其次是處理3,為2 487.21 kg,分別比對照增產8.05%和2.61%,明顯高于其他處理,且當鉀肥用量超過35 kg/667 m2時,隨著鉀肥用量的增加,馬鈴薯產量逐漸降低。可見,在此土壤條件下,每667 m2施硫酸鉀25 kg最佳。
2.2 不同鉀肥處理對馬鈴薯商品薯率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施鉀量的增加,馬鈴薯商品薯率呈先明顯降低后緩慢增加的趨勢,其中處理1商品薯率最高,為85.71%,處理2(CK)商品薯率最低,為70.59%。
2.3 不同鉀肥處理對馬鈴薯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每667 m2施用25 kg硫酸鉀(處理1),淀粉含量最高,為13.0 g/100 g,隨著硫酸鉀施用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趨勢,但降低不明顯;干物質、VC和還原糖含量變化趨勢相同,隨著硫酸鉀施用量的增加,呈升—降—升的趨勢。每667 m2施用45 kg硫酸鉀(處理5)時,干物質含量達到最大值,為20.2%;每667 m2施用30 kg硫酸鉀(CK)時,VC和還原糖含量均達到最大值,分別為24.6 mg/100 g和1.9 g/100 g。
3 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鉀肥施用量對馬玲薯產量有一定的影響,當鉀肥施用量超過一定量時,增施鉀肥明顯降低了馬鈴薯的單株質量、單薯質量及商品薯率。在商丘地區(qū),每667 m2施用25 kg硫酸鉀馬鈴薯產量最高,為2 619.15 kg,隨著硫酸鉀施用量的增加,馬鈴薯產量逐漸降低;每667 m2施用25~30 kg硫酸鉀,馬鈴薯淀粉和VC含量較高,還原糖含量相對較低。鉀肥施用量對馬鈴薯品質有一定的影響,但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馬紹利,黃沖平.馬鈴薯設施栽培技術的初步研究[J].中國馬鈴薯,2001,15(1):14-16.
[2] 程天慶.馬鈴薯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
[3] 黑龍江省馬鈴薯研究所.中國馬鈴薯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4:61-64.
[4] 劉榮樂,金繼運.我國北方土壤-作物系統(tǒng)內鉀素循環(huán)特征及秸稈還田與施鉀肥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0,6(2):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