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在施肥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籽粒需肥量和土壤肥力,而且要全面考慮品種、密度、生產條件等多種因素。
關鍵詞:玉米;施肥;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2.056
1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氮、磷、鉀肥適宜用量
不同肥力土壤基礎產量不同,高肥力土壤基礎產量大于4500公斤/公頃,中肥力土壤基礎產量為3000~4500公斤/公頃,低肥力土壤基礎產量在3000公斤/公頃以下。因此適宜氮、磷、鉀施用量也不盡相同。一般高肥力土壤適宜施氮量為150~200公斤/公頃,適宜施磷量為46~70公斤/公頃,適宜施鉀量為50~70公斤/公頃;中肥力土壤適宜施氮量為170~220公斤/公頃,適宜施磷量為60~90公斤/公頃,適宜施鉀量為80~100公斤/公頃;低肥力土壤適宜施氮量為180~250公斤/公頃,適宜施磷量為70~100公斤/公頃,適宜施鉀量為90~110公斤/公頃。
2 不同產量水平下的氮、磷、鉀肥施用水平
2.1 7500公斤/公頃以下產量水平氮、磷、鉀肥施用量
玉米產量在7500公斤/公頃以下產量水平的地塊,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較低水平,土壤有效鉀含量處于中上等水平。該產量水平下的N為150~175公斤/公頃、P2O5用量為60~75公斤/公頃、K2O用量為50~60公斤/公頃。
2.2 7500~10000公斤/公頃以下產量水平氮、磷、鉀肥施用量
玉米產量在7500~10000公斤/公頃以下產量水平的地塊,土壤有效磷含量處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效鉀含量處于中上等水平。該產量水平下的N為175~200公斤/公頃、P2O5用量為60~80公斤/公頃、K2O用量為60~70公斤/公頃。
2.3 10000公斤/公頃以上產量水平氮、磷、鉀肥施用量
玉米產量在10000公斤/公頃以上產量水平的地塊,土壤有效磷、有效鉀含量處于中上等水平。該產量水平下的N為200~240公斤/公頃、P2O5用量為70~90公斤/公頃,K2O用量為70~90公斤/公頃;產量在12500公斤以上N 260~280公斤,P2O575~80公斤,K2O100~120公斤。
3 分次施肥
3.1 底肥
施用底肥應是有機肥與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將全部有機肥、氮肥的20%~30%,全部的磷肥和全部的鉀肥施入土壤,有機肥一般每公頃用15~45噸,底肥通常是施用復合肥或磷酸二銨,施用底肥要達到要求深度,復合肥做底肥,種肥隔離要達到8~10厘米,否則容易出現底肥、口肥不分,局部土壤溶液濃度過高而造成燒種、燒苗現象。
3.2 種肥
種肥應以速效氮、磷、鉀和優(yōu)質腐熟好的有機肥為主,但用量不宜過大,一般每公頃可施用磷酸二銨60~90公斤、氯化鉀60~120公斤,由于種肥用量比較少,因此在施用種肥時一定要集中,并且要與土壤混合均勻,另外,還要注意與種子隔離,否則會出現燒苗現象。
3.3 追肥
追肥以氮素為主,春玉米追肥在拔節(jié)期(6月25日前后)進行,如用作追肥的數量較大,還可留作一部分在大喇叭口期(中熟品種10~11展葉期、中晚熟品種11~12展葉期、晚熟品種12~13展葉期進行第二次追肥。兩次追肥的分配原則是,每一次應占追肥總量的2/3,第二次占1/3。砂質土等輕質土壤,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追肥,以防止氮素的淋失。
追肥最好采取分次深施的方法。研究表明,玉米追施氮肥,分早(6月20日左右)、晚(7月10日~15日)兩次,施用的效果好于一次追肥,玉米增產9%~12%,氮肥利用率提高3.3%~10.2%。氮肥作底肥,施于種下10~15厘米處較施于種下4厘米處,增產玉米4%~16%。氮肥作追肥,刨坑深施5~10厘米處較壟上表施增產玉米4%~12%,提高氮肥利用率9%~12.6%。壟溝深追肥較壟上表施提高氮肥利用率2.7%~19.9%。玉米生產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最好的是人工刨坑深施覆土,這種方法施肥深、覆蓋嚴,比壟上撒施的增產3%~12%;其次是壟溝追肥,這種方法方便省事,不足之處是肥料距根系密集區(qū)稍遠,影響吸收,在使用時一定要求犁后有較多的坐犁土,把肥料蓋嚴。壟臺撒施的有時封壟不嚴,肥料裸露在外面,損失嚴重。玉米作追肥距離在距株7~10厘米處最有利于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若超過10厘米,肥料利用率下降,少于5厘米,會造成燒苗。
4 一次性施肥
4.1 存在問題
4.1.1 燒種、燒苗問題 一次性施肥由于施肥量大,特別是氮素的投入量比較大,如果種子肥料相隔太近就容易燒種,而相隔太遠,前期養(yǎng)分又供應不上,特別是磷素供應不上就會形成小老苗,后期再補充也沒有多大作用。尿素態(tài)氮素轉化為銨態(tài)氮后如果遇上高溫干旱,銨態(tài)氮就會直接揮發(fā)出氨氣,燒傷作物葉片或根系。
4.1.2 脫肥問題 玉米一次性施肥缺乏真正的高氮緩控型專用復混肥料,且很少搭配口肥,通常施用深度不夠,位置不合理,加之氣候、土壤導致玉米在生育中后期氮素供應不足,造成脫肥現象。
4.1.3 貪青晚熟或不熟及倒伏問題 在比較肥沃的土地上由于氮素的投入數量大,玉米生育前期吸收氮素多,因此莖稈生長旺盛,容易倒伏,生殖生長推遲,如果無霜期推遲則還可以完全成熟,否則就不能完全成熟。播種比較遲或遇見全年有效積溫比較低時一次性施肥就可能發(fā)生貪青現象。
4.2 施用方法
一次性施肥適合黑土或黑鈣土、白漿土和草甸土,或弱酸性土壤,而不適用于黑鈣土、風沙土和鹽堿土。一次性施肥應施用高氮復合肥(21%~32%),施用量為750~1000公斤/公頃。肥料中氮、磷、鉀比例要適宜,肥料的有效養(yǎng)分緩慢釋放,保證后期不脫肥,肥料的抗壓強度比較大;肥料施用深度要達到12~15厘米,以防燒種、燒苗;一次性施肥的地塊還要保證口肥的施用,以保證玉米苗期需肥。玉米一次性施肥采用控釋肥與速效肥混配施用的方式,可以相互取長補短,既滿足各生育期玉米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又提高肥效,減少環(huán)境污染。最佳混配比例為50%控釋氮素、50%普通氮素。
作者簡介:姜彥濤,本科學歷,公主嶺市南崴子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