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銀艷
(湖北大冶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某銅礦為大冶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礦山企業(yè),1985年建成投產(chǎn),原設計采選生產(chǎn)能力為3000 t/d,主要產(chǎn)品為銅精礦,綜合回收鉬精礦。2008年該銅礦選廠進行了一期擴能改造,采選生產(chǎn)能力達到4000 t/d。為了適應未來采礦生產(chǎn)需要,該銅礦選廠擬擴能至6000 t/d。為此,針對該礦銅礦石進行了選礦試驗研究,進行了銅富集綜合回收伴生鉬礦物選礦工藝試驗,為選廠改造提供技術支持。
湖北某銅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銅礦、黃鐵礦、輝鉬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輝石、方解石、石英、綠泥石。銅為主要有價金屬元素,銀和鉬可綜合回收。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原礦銅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1 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 %
表2 原礦銅物相分析結(jié)果 %
由表1、表2可知,礦石中的銅含量為0.551%,銅礦物以硫化銅為主,占93.65%,含少量自由氧化銅和結(jié)合氧化銅,伴生鉬礦物可綜合回收。
將磨礦細度為-0.074 mm 74.5%的原礦制成光片,在鏡下鑒定,測定結(jié)果見表3。
表3 -0.074 mm 74.5%的銅礦物解離度 %
由表3可知,樣品中呈單體產(chǎn)出的銅礦物(包括黃銅礦和斑銅礦)占84.1%,其余部分主要與脈石或黃鐵礦連生,少數(shù)與鐵礦物緊密鑲嵌。在銅礦物連生體中,貧連生體(顆粒中銅礦物的體積含量小于3/4)所占比例較高,特別是極貧連生體(顆粒中銅礦物的體積含量小于1/4)較為常見;連生方式主要是銅礦物沿脈石邊緣分布而構(gòu)成毗連型連生體,少數(shù)則因交代作用而具包裹型鑲嵌的交生關系。
選銅試驗采用1次粗選、3次掃選的開路工藝流程,粗選和掃選所得精礦為粗精礦,磨礦細度試驗流程及藥劑條件見圖1,磨礦細度與選銅指標的關系見圖2。
由圖2可見,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銅回收率提高,尾礦銅品位降低,當磨礦細度從 -0.074 mm 58.9%增加到-0.074 mm 78.8%時,銅回收率有一定的提高趨勢,繼續(xù)提高磨礦細度,銅回收率變化不明顯,綜合考慮磨礦成本,確定磨礦細度為-0.074 mm 74.5%。
圖1 磨礦細度試驗流程及藥劑條件
圖2 磨礦細度對選銅指標的影響
試驗分別選擇丁基黃藥、乙基黃藥、乙硫氮和(異丙)乙硫氨酯(Z-200)進行捕收劑種類及用量試驗[1-3]。黃藥是應用最廣的硫化礦捕收劑,黃藥類捕收劑的優(yōu)點是捕收性能強。乙硫氮與黃藥、黑藥相比,乙硫氮具有捕收能力強、浮選速度快、藥劑用量省等特點;由于其對黃鐵礦的捕收能力很弱,乙硫氮在硫化礦浮選中又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在銅、鉛、鋅、銻及其他多金屬硫化礦的浮選中具有更加優(yōu)于黃藥和黑藥的選別效果。乙硫氨酯屬硫氨酯類捕收劑,黃原酸分子中的巰基被烷基氨基取代即成“硫氨酯”,是黃藥的衍生物,其特點是選擇性強,用藥量少,特別是對黃鐵礦的捕收能力極弱,從而對含黃銅礦和黃鐵礦的礦石優(yōu)先浮選銅很有效,對鋅硫的分離也能得到較好的效果[4-8]。捕收劑種類及用量對選銅指標影響見圖3。
圖3 捕收劑種類及用量對選銅指標的影響
由圖3可見,乙基黃藥和乙硫氮的指標最差,丁基黃藥次之,Z-200指標最優(yōu);當Z-200用量僅為30 g/t時,銅回收率達到86.45%,故捕收劑確定為Z-200,用量為 30 ~50 g/t。
在得到合格銅精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銅回收率,進行粗精礦是否需要再磨及合適的再磨細度試驗,試驗流程見圖4,試驗結(jié)果見表4。
圖4 粗精礦再磨試驗流程
表4 粗精礦再磨試驗結(jié)果 %
由表4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精選作業(yè)銅回收率上升,當磨礦細度從-0.045 mm 70.2%提高至 -0.045 mm 78.4%時,銅作業(yè)回收率達到85.47%,繼續(xù)提高磨礦細度,精礦銅品位有所提高,但銅回收率下降,因此確定粗精礦再磨細度為-0.045 mm 78.4%為宜。
為了考查中礦再磨循環(huán)引起的變化,校核工藝流程的合理性和穩(wěn)定性,及時調(diào)整技術參數(shù),在開路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選銅流程閉路試驗,閉路流程見圖5,試驗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在最優(yōu)條件下采用3粗1掃3精的選礦流程,閉路試驗得到的精礦銅品位為22.15%,銅回收率為90.14%;而銅精礦中鉬含量為0.036%,鉬回收率僅為6.90%。
圖5 選銅工藝閉路試驗流程
表5 選銅流程閉路試驗結(jié)果 %
在選銅流程的基礎上,為得到合格的銅精礦并提高精礦銅品位,進行了藥劑制度優(yōu)化及流程優(yōu)化試驗,選鉬優(yōu)化后閉路試驗流程見圖6,結(jié)果見表6。
表6 全閉路試驗結(jié)果 %
(1)湖北某銅礦石通過原礦工藝礦物學分析,原礦中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銅礦、黃鐵礦、輝鉬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輝石、方解石、石英、綠泥石。銅為主要有價金屬元素,含量為0.551%。
(2)根據(jù)條件試驗確定的最優(yōu)選銅工藝條件是:1段磨礦細度為 -0.074 mm 74.5%,粗精礦再磨細度為 -0.045 mm 78.5%,捕收劑采用Z-200,用量為30~50 g/t。在最優(yōu)條件下采用3粗1掃3精的選礦流程,閉路試驗可得到精礦銅品位為22.15%,銅回收率為90.14%,銅精礦中鉬含量為0.036%,鉬回收率為6.9%是試驗指標。
圖6 全閉路試驗流程
(3)在選銅工藝的基礎上進行選鉬優(yōu)化試驗,全閉路試驗采用3粗1掃3精,得到精礦銅品位為18.79%,鉬品位為0.19%,銅回收率為90.09%,鉬回收率為40.33%的選別指標,有用伴生礦物鉬礦物得到了綜合回收。
[1] 程平軒.某復雜硫化銅礦選礦廠工藝改造實踐[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7(2):10-12.
[2] 李亞斐,劉全軍.氧化銅礦浮選藥劑的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10(6):49-50.
[3] 田 鋒,張錦柱,師偉紅,等.氧化銅礦浮選研究現(xiàn)狀與前景[J].礦冶,2008(1):42-44.
[4] 冷文華,盧毅屛,馮其明.氧化銅礦浮選研究進展[J].江西有色金屬,1999(6):15-17.
[5] 宋凱偉,劉殿文.銅礦浮選新工藝與新型高效捕收劑研究概況[J].礦冶,2012(12):42-43.
[6] 傅文章,谷晉川.氧化銅礦浮選研究[J].礦產(chǎn)綜合利用,1997(3):38-39.
[7] 程 瓊,庫建剛,劉殿文.氧化銅礦浮選方法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05(5)33-34.
[8] 孟憲瑜,遲愛玲.某難選銅鉬礦石的選礦試驗研究[J].有色礦冶,2006(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