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均
(山東省新泰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山東 新泰 271200)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以喉中帶有哮鳴聲、呼氣困難、呼吸急促為特征。筆者采用丹參川芎嗪輔助治療支氣管哮喘30例效果顯著,能有效減少支氣管哮喘復發(fā),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均為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2歲,平均61.5歲;病程1~31年,平均9.7年。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4~69歲,平均60.8歲;病程1~32年,平均9.1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第8版內(nèi)科學[1]。①反復發(fā)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有關(guān)。②發(fā)作時雙肺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③上述癥狀和體征可經(jīng)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⑤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者至少具備以下一項試驗陽性:a.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運動試驗(+)。b.支氣管舒張試驗(+):FEV1增加15%,且增加值大于200mL。c.呼氣峰值流速(PEF)晝夜變異率大于等于20%。符合第1~4條,或4~5條者可確診為支氣管哮喘。
兩組均用多索茶堿片(黑龍江福和華星制藥集團公司生產(chǎn))0.2g,每日2次,連服14天。
治療組加用丹參川芎嗪(貴州拜特制藥生產(chǎn))10mL靜滴,每日1次,2周為一療程。
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情況。兩組治療期間如有哮喘急性發(fā)作,難以控制者均加復方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山東魯南貝特生產(chǎn))治療3天。兩組均未給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療。
臨床控制:癥狀和體征消失,包括喘息和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顯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喘息和咳嗽明顯消失,肺部啰音明顯消失。好轉(zhuǎn):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喘息和咳嗽有所改善,肺部啰音減少。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喘息和咳嗽無緩解,肺部啰音無消失。
兩組治療前后采集外周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組 30治療前70.16±10.50 42.06±7.52 28.99±9.27 1.44±0.14治療后 76.60±9.11*△ 32.65±5.71*△ 38.31±9.04*△ 0.85±0.29*△對照組 30治療前70.19±6.75 41.31±5.98 29.09±3.16 1.44±0.25治療后71.20±7.61 40.50±6.66 30.17±2.55 1.34±0.19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支氣管哮喘屬中醫(yī)“哮證”范疇,為痰氣互結(jié),氣滯血瘀所致。痰瘀伏肺為哮證的“夙根”。治宜化瘀祛痰,瘀化則氣機通暢,痰液得出。丹參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解痙通絡(luò),清肺熱、化痰瘀之功效。
研究證實,支氣管哮喘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減退。而丹參川芎嗪能明顯增強支氣管哮喘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增加CD3+、CD8+細胞數(shù)量。實驗研究證實,活血化瘀藥丹參可降低哮喘患者體內(nèi)血清總IgE水平[2],川芎嗪可通過糾正支氣管哮喘的免疫失衡,進而通過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支氣管哮喘[3]。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丹參川芎嗪可調(diào)節(jié)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是防治支氣管哮喘的有效藥物之一。
[1] 葛俊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8-36.
[2] 許德金,王琦,陳志春,等.丹參對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醫(yī)雜志,1991,32(2):41-42.
[3] 吉寧飛.川芎嗪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研究進展[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6,19(6),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