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印斌
仇和垮臺,盡管其具體案由目前尚未見披露,但“嚴重違法違紀”的官方措辭,足以表明這個一度風光無限的政治明星已墜至人生谷底。
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對仇和的倒掉不乏嘆惋。即便是直指其貪贓自肥、作法自斃者,也每每難掩落寞。畢竟,在過去十幾年間,仇和被寄予了太多的民間熱望和公眾期待。“能官”、“改革先鋒”的美譽,固然不乏媒體好事者推波助瀾,卻也在波瀾的間隙中不乏民意的基礎。
這實在是一種悲哀,卻是冰冷堅硬的現(xiàn)實。過去幾十年間,我們一直在禮贊這些“改革明星”的強勢與能干,大大小小的仇和們也因此一度成為輿論寵兒,“一路被舉報,仕途卻一路驚喜”。仇和是這樣,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也是這樣。
就這樣,很多人包括這些“能官”本人,往往沉溺于事功,或以事功為招牌,有意無意地忽略規(guī)矩,從而長期游走于法律、制度的邊緣卻不以為然,甚至錯誤地認為,越軌逾矩本身就是在突破、在改革、在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模式”。
說到底,我們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約束公權力?!坝袡嗑腿涡浴睅壮啥?,哪怕這“任性”可能會消蝕公眾的基本權益,當其權勢炙熱之時,往往只剩下歡呼“鐵腕”、頌揚“能官”這一種聲音。對“仇和模式”的反省,也只能在其“出事”之后。
“仇和之殤”關乎治道無關“能官”,若想破解魔咒,還需多方面措手,而不能僅僅是在他們落馬之后事后諸葛亮地進行一番空泛分析。
一方面,應該認真清算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把手”思維,建立公平、公正、透明、法治的規(guī)則和秩序,不僅要依法治事、依法治民,更要依法治權、依法治政?!澳芄佟敝澳堋笔紫葢w現(xiàn)為恪守法律、遵從人心,體現(xiàn)為邊界意識、法治思維,而不該體現(xiàn)在對法律制度、民眾權益的突破甚至踐踏上。
另一方面,也該進一步強化社會監(jiān)督以約束、規(guī)訓權力。以內(nèi)部監(jiān)督而言,下對上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語,而上對下則可能出現(xiàn)失聰。不妨暢通媒體監(jiān)督、民間舉報等外部渠道,以健康、積極的公眾輿論對“能官”及其作為品頭論足,在避免只出現(xiàn)一種聲音的同時,或可起到一定的矯正補救作用。
當然,對于那些有個性的“能官”,社會公眾也可以多一點審慎,少一點歡呼;多一點挑剔,少一點寬縱?!澳芄佟笔嵌⒊鰜怼⒐艹鰜淼?,而不是拍巴掌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