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囧
日本人對于環(huán)境和城市規(guī)劃的重視一直都頗受全世界稱道,日本的每一個角落看上去都讓人贊不絕口。當這份整潔舒適與騎行活動在戶外不期而遇時,那份感動常常會打你個措手不及。騎行活動是日本非常受歡迎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除了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外,有更多的機會去和大自然接觸也許是它如此吸引人的所在。一個人、一臺車,僅僅靠自己的雙腳就幾乎可以走遍各地,想想整個人就燃了。日本適合騎行的線路有很多,其中位于廣島的島波海道是大家首先應該去嘗試的。島波海道是日本西南地區(qū)的一條重要交通要道,它連接了本州島上廣島縣的尾道市與四國島上愛媛縣的今治市,全長差不多在70公里左右,是一條跨越瀨戶內海的道路。這條海道受到當地騎手的歡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設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和行人走道。這樣的設計讓人、自行車、機動車各歸其位,大大降低了騎行過程中的危險系數。另外,整條線路跨越了瀨戶內海上的6座島嶼以及11座大橋,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多多羅大橋和來島海峽大橋。騎行在海邊的環(huán)山車道上,身邊是開闊的瀨戶內海,湛藍色的海面將陽光星星點點反射而出,那奇妙的景色也許只有騎上腳下的這臺車才能體會了。島波海道跨越的6座島嶼分別是向島、因島、生口島、大三島、伯方島、大島。多多羅大橋架設在生口島和大三島之間,全長1480米。大橋上視野極為開闊,騎到橋中間,兩側的瀨戶內??芍^是一覽無余。
Tips:
1.島波海道的路面條件非常出色,對于騎手而言絕對是一種享受。島與島之間有多座橋梁連接,而這些橋梁都是收費的,但橋上并沒有設立收費站,所以過橋的時候大家要注意,自覺付費到收費箱里。
2.在島波海道這條線路上其實還可以開發(fā)出其他的一些線路,比如在大三島之后轉左向小鎮(zhèn)吳市行進。一路上你會看到日本傳統的村莊以及小鎮(zhèn)風貌,這里的農田、古剎和日本現代化發(fā)達的一面截然不同。
北歐地區(qū)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這里人煙稀少,極為原始的植被風貌讓人忍不住會想要好好探究一番,而對于騎行者來說,這無疑是極為誘人的。北歐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的城市、小鎮(zhèn)以及村落間都有著規(guī)劃極為完整的道路,這其中有不少是專門為自行車設計的道路。比如挪威的Oslo自行車道、Dale車道等。在北歐騎車,道路并不是最大的問題,你總是可以從密如蛛網的道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去哪兒騎、走什么線路就成了最為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想來一次超長距離的挑戰(zhàn),那么你完全可以一口氣在北歐四國間繞上一圈。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出發(fā),到達挪威奧斯陸,然后由Orje、Koping到達瑞典斯德哥爾摩。稍作休整后出發(fā),經土庫、Salo之后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整條線路總里程數將近2050公里,極具挑戰(zhàn)性。當然,如此長距離的線路并不適合每一個人。對于那些偏愛風光并兼顧騎行的朋友來說,挪威莫爾德附近的公路挑戰(zhàn)才是首選。在挪威西部眾多的小島間,建有許多路況極為理想的柏油公路,它們連接著這里的高山峽谷以及小島和海岸,被騎行者稱為夢幻般的公路。其中比較理想的路線是從莫爾德出發(fā)北上,沿著Averoy小島繞行一周,全長在200公里左右。之所以選擇這條線路,完全因為那條著名的大西洋路。你會在網絡上找到許多有關這條公路的照片,那些驚人的光影之作會讓你在看到它時忍不住驚嘆起來。然而,這條公路以及由它連接起的無數島嶼只有你的雙腳和你的車才能帶你領略到其中的魅力。
1.在北歐地區(qū)騎行,請盡量選擇一般道路或是鄉(xiāng)間小路。這些道路車輛來往很少,也極少有行人,對于騎行來說更為安全。這里的主要公路都是E字打頭、標有綠色指示牌的道路。這些道路有些是限制自行車通行的,有些雖然允許非機動車通行,但與時速動則上百的機動車混在一起非常不安全,請盡量回避。
2.挪威的大西洋路強烈推薦給熱愛騎行的朋友挑戰(zhàn)一下。另外,從莫爾德出發(fā)到達達爾斯巴尼也有一條適合騎行的線路。這條線路結合了盤山公路、灣底隧道、跨海大橋等多個路段,途中還會經過挪威著名的峽灣,沿途風情迷人至極。
寶島臺灣的環(huán)島騎行游似乎是時下非常熱門的旅行方式之一,這與它濃厚的自行車文化有很大關系。臺灣的自行車文化可以從島上名目繁多的自行車專用道上看出不少端倪,無論是臺北淡水河自行車道、新竹17公里自行車道還是高雄旗津自行車道,每一條車道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同時它們也記錄著來來往往騎車人的生活點滴,從這些簡單卻格外質樸的畫面中你似乎可以找到臺灣真正的內涵。想要找到那些不一樣的風景,找些冷僻的道路騎上一圈絕對會有所收獲。而對于喜歡挑戰(zhàn)的朋友來說,環(huán)島游自然是唯一的目標,臺1線和臺9線這東西接力的兩條道路就可以完成這一目標。要說這兩條主干道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除了相對而言更加舒適的路面條件外,就是這兩條道路幾乎是貼著臺灣島的海岸線而建,在騎行的過程中,有許多的路段都與太平洋、臺灣海峽咫尺之隔。騎在臺灣的小路上,身邊是太平洋的海水拍打著海岸的波濤聲,那份自在言語又怎能形容呢?而在這一東一西兩條干道上騎行,細心留意的話你也會發(fā)現它們將臺灣不同的兩面完全展現在你面前。以臺北或者淡水為出發(fā)點順時針而行,東部海岸線城市人口相對稀少,所以沿線的道路起伏較大,但風景卻是整個臺灣最漂亮的。而轉過墾丁回頭的西線則較為發(fā)達,這一邊是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所以路網密布,且道路更為平坦舒適,一路上也會看到臺灣主要城市的風情,人文氣息顯得頗為濃郁。無論是選擇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的方向,只要慢慢向前,寶島臺灣的美麗一定都可以盡收眼底,這不正是騎行的魅力嗎?
1.由于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7~9月份并不是騎行的最佳時節(jié)。這段時間在路上你除了要應付烈日的炙烤外還需要提防時不時出現的臺風和暴雨。5~6月是臺灣的梅雨季,降水量非常大。其余的時間對于騎行來說應該都是不錯的選擇。
2.臺灣東線人煙稀少,路上想要找到補給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每一次休整都需要為下一段路線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飲用水、干糧一定要帶足。東線晚上的住宿選擇相對也較少,可以挑選一些干凈的民居入住。西線部分基本上都沒有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