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檔案強國的本體意義和比較意義,說明了檔案強國的人才結構、業(yè)務建設、國家宏觀體系建設和思想意識四大標志,強調了建設檔案強國的目的是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中國夢相匹配的,分析了建設檔案強國的歷史檔案資源、檔案工作體系與基礎等已具備的優(yōu)勢,還分析了建設檔案強國的人才隊伍不足、部分地區(qū)和部門業(yè)務基礎薄弱、轉型期面臨新問題、檔案開放度低與社會檔案意識弱等問題,并提出了主要解決辦法。
關鍵詞:檔案強國概念標準條件問題解決辦法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nature and the comparison significance of a Major Archival Pow? er at its first, then illustrated four main marks as the talent structure, business construction, state macro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y with the aim of matching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e great revitaliza? 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China dream. Af? ter that it analyzed the available advantages of histor? ic archival resources,current work system and past base, discussed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build? ing archival power as followslack of talent, weak busi? ness foundation in some regions and branches, new problems faced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insufficient openness and weak social consciousness. At last this paper brought up some major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Keywords:MajorArchivalPower;Concepts; Standards; Conditions; Problems; Solutions
建設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中國夢相匹配的檔案強國,是歷史賦予當代中國檔案人的偉大使命。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偉大使命,我們必須首先從思想上、理論認識上了解建設檔案強國的一些基本問題,以便概念清晰、目標明確、路徑暢通地開展這場偉大的社會實踐。下面,筆者從概念、判斷標準與內涵、動因、優(yōu)勢與問題、措施等幾個方面,談談對建設檔案強國的認識,供檔案界同仁們參考。
一、檔案強國的概念、判斷標準與內涵
(一)概念
強,是一種比較性、時代性概念,它具有本體意義和比較意義兩個方面。
首先,從本體意義來說,強是指健壯,有力,程度高。就檔案工作而言,強的本體意義是自身工作水平高、館藏豐富、管理科學、制度完善、服務優(yōu)良;其次,從比較意義而言,強是指勝過,優(yōu)越。就檔案工作而言,檔案強國就是檔案工作在世界上對比大多數國家而言,具有先進性。
關于檔案強國的概念,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主要基于比較意義,給予了較明確的說明:“所謂檔案強國,是指檔案工作主要方面或檔案工作主要領域的世界強國,是在國際檔案界中有巨大影響的強大國家。檔案強國是與世界各個國家相比而言的,在世界各國中,檔案工作的一些主要方面,或者說檔案事業(yè)的主要領域,都是強大有力、名列前茅的,讓人羨慕和愿意學習的,對別的國家、對國際檔案界有影響的國家”。[1]
(二)內涵與判斷標準
我國檔案工作達到什么水平才算是檔案強國呢?即檔案強國的判斷標準和內涵是什么呢?對此,楊冬權局長提出:“檔案強國的具體內涵或者說具體內容很豐富,可以無限擴充。目前,就我們的粗淺認識,初步提出了4個方面的內涵,也就是‘四個強大。即強大的事業(yè)發(fā)展保障體系,強大的檔案資源體系,強大的檔案利用體系,強大的專業(yè)人才隊伍。”[2]
檔案強國的判斷標準在于比較世界各國,我國的檔案事業(yè)在整體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那么,這種整體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即檔案強國的主要標志有哪些?筆者認為檔案強國的標志應包括:人才結構的標志、業(yè)務建設的標志、國家宏觀體系建設的標志和思想意識的標志。楊冬權局長提出的“四個強大”是內涵,是目標;而筆者提出的“四個標志”,是外顯,是需要用具體數據說話的判斷標準。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是人才結構的標志。在當今社會,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優(yōu)勢是第一優(yōu)勢。就檔案事業(yè)而言,檔案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知識性,沒有一個學歷層次較高、專業(yè)結構合理、業(yè)務熟練的人才隊伍,檔案強國無從談起。因此,高水平的檔案人才結構是檔案強國的首要標志。
第二是業(yè)務的標志,即資源、安全、利用“三大體系”建設的標準。2010年12月楊冬權局長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緊緊圍繞“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提出了“三大體系”建設的主導思想。這三大體系是檔案業(yè)務工作的整體概括和重點所在,“三大體系”建設不過關,業(yè)務基礎不牢固,難言一個“強”字。檔案業(yè)務是檔案事業(yè)之本,高水平的檔案業(yè)務工作“三大體系”建設,是檔案強國的基本標志。
第三是國家宏觀體系建設的標準。強國是一個國家整體的概念,所以高水平的檔案事業(yè)宏觀體系建設,是檔案強國的應有之義。
第四是思想意識的標志。這里所說的思想意識包括檔案工作者思想意識、知識水平和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特別是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它是檔案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基石。帕斯卡爾說:“人的偉大在于有思想。人如蘆葦,不過是大自然最軟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3]“我們所有的尊嚴均在于思想。我們必須通過思想而不是我們無法充滿的空間與時間來提升自身。因此,讓我們努力,好好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理”。[4]也就是說,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沒有較高的社會檔案意識,就不會有良好的社會檔案行為和檔案道德。檔案工作源于社會(檔案產生于人們的各項社會活動)、用于社會(被社會公眾在社會活動中利用),所以建設檔案強國靠的是“人民戰(zhàn)爭”而不只是檔案專業(yè)人員進行的“局部戰(zhàn)爭”。
以上四大標志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其中,檔案業(yè)務“三大體系”建設是基本標志;人才隊伍建設與思想意識水平的提升是前提條件和發(fā)展保障;國家宏觀體系是檔案強國的整體體現;四者存在互動的關系:沒有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建設,其他方面的高標準建設就不可能實現;檔案業(yè)務“三大體系”建設不僅是檔案強國最具體、最直接的體現,也是檔案人才成長的平臺;而沒有國家宏觀體系,檔案事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檔案事業(yè),就沒有統(tǒng)一的領導和管理,業(yè)務體系就缺乏依據與標準、缺乏連接與溝通,人才也難以有發(fā)展的機會。
二、為什么要建設檔案強國
為什么要建設檔案強國?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檔案工作的基本屬性決定的。在人類社會的各項工作中,檔案工作屬于基礎性、服務性工作。高樓大廈,基礎在先,我們的國家要建設文化強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各項基礎性的工作必須首先打牢?!叭魏位A性空間要素都具有不可缺少性,沒有它們的存在,主體部分就沒有了支撐,就無法存在和發(fā)揮作用。在人類文明社會,檔案工作就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基礎性要素,如果沒有檔案作為憑證與參考,我們的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行”,[5]更遑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建設檔案強國就成為當代檔案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具體而言,檔案強國的最初構想來源于我國文化強國的構想。楊冬權局長指出:“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我們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新的發(fā)展目標。隨后,國家檔案局在2012年2月召開的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也提出了‘建設與文化強國地位相匹配的檔案強國的目標??梢哉f,這是我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新的戰(zhàn)略目標。筆者認為,文化強國新目標的提出,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文化事業(yè)的新要求、新期待,體現了文化人的新自覺、新自信,對文化工作者形成了新凝聚、新引領,對文化事業(yè)的更好更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樣,檔案強國這一新戰(zhàn)略目標的提出,也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檔案事業(yè)的新要求、新期待,體現了檔案人的新自覺、新自信,將對檔案工作者形成新凝聚、新期待,對檔案事業(yè)的更好更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盵6]
這是楊冬權局長關于檔案強國最初的動議和構想。但是,在人類社會的社會空間中,檔案工作具有基礎性。[7]檔案事業(yè)對國家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皆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檔案工作應在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中承擔自己應付有的職責。而且,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隨著我國改革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提出,最初只與文化強國相匹配的檔案強國目標顯然是不夠的,檔案工作要進一步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中國夢相匹配,要與我國社會各項事業(yè)的全面提升相匹配。正如楊冬權局長在2013年底的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說:“銳意進取,扎實工作,以檔案工作的新成績、檔案服務的新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8]
總之,建設檔案強國,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的新貢獻。
三、建設檔案強國的優(yōu)勢條件與不足
比照本文第一部分,我們可以來具體分析一下我國建設檔案強國的優(yōu)勢條件與不足,并由此尋找建設檔案強國的路徑。
(一)建設檔案強國的優(yōu)勢條件
1.豐富的歷史檔案資源。中國歷史檔案資源之豐富,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這是我們建設檔案強國的巨大先天優(yōu)勢。當然,這種歷史優(yōu)勢完全轉化為現實優(yōu)勢還需檔案界同仁的繼續(xù)努力。目前,我國已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錄音檔案、清朝內閣秘本檔、云南納西族古籍文獻、清代科舉大金榜、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僑批檔案、元代西藏官方檔案等歷史檔案,均已列入了《世界記憶名錄》。《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作為中國的國家級名錄,已收錄歷史檔案文獻113項。這些被收錄的檔案文獻只是中國歷史檔案中的滄海一粟,但它們已經令中國檔案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2.業(yè)已形成的較完整、有效的檔案工作體系。業(yè)已形成的較完整、有效的檔案工作體系,特別是統(tǒng)一領導的行政管理體系和整體性較強的檔案館(室)體系和檔案法規(guī),檔案教育、科研、宣傳與出版、外事體系,這些是我國當代檔案事業(yè)的重要優(yōu)勢所在。正如劉國能先生所說:“世界上尚未發(fā)現哪一個國家有如此完整系統(tǒng)的國家檔案事業(yè)體系。”[9]
3.業(yè)已存在的較好的檔案業(yè)務工作基礎??傮w而言,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檔案工作的業(yè)務基礎已基本形成。正如劉國能先生所言,“機關文書檔案工作、科技檔案工作、城建檔案工作、農村檔案工作、連隊檔案工作、少數民族地區(qū)檔案工作逐步建立。全國檔案工作拓展到了幾乎所有形成檔案的機關和單位。全國建檔單位數和檔案工作人員數都是世界上少有的,成為檔案大國”。[10]
(二)問題與措施
1.人才隊伍結構、質量之不足。在建設檔案強國過程中,人才隊伍是基礎,楊冬權局長提出:“一是檔案專業(yè)人員數量居于世界第一;二是接受檔案專業(yè)教育和在職教育的人數居于世界第一;三是檔案人員整體素質在各國中名列前茅;四是檔案的科研成果居于世界第一;五是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檔案專家;六是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檔案科技成果;七是有一批國際化檔案人才”。[11]在這七個“第一”中,“檔案專業(yè)人員數量居于世界第一、接受檔案專業(yè)教育和在職教育的人數居于世界第一、檔案的科研成果居于世界第一”三個方面我們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經過一定的努力達到檔案強國的標準是可以預期的,但“檔案人員整體素質在各國中名列前茅、有一批世界知名的檔案專家、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檔案科技成果、有一批國際化檔案人才”四個方面,我國還有相當大的不足。尤其是“檔案人員整體素質在各國中名列前茅”這方面,由于我國檔案人員人數基數大、部分單位對檔案人員素質要求較低,實現起來頗有難度,應下力氣著力解決,并要有長期關注、持之以恒的決心,必要時要有一定的硬性要求。
2.部分地區(qū)和部門、單位業(yè)務基礎薄弱。中國檔案業(yè)務工作存在著行業(yè)間、地區(qū)間、部門間的不平衡性,存在著某些行業(yè)、某些地區(qū)、某些部門檔案工作的滯后性。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檔案強國的建立。消除或基本消除這種現象,也是建設檔案強國的重要任務。
3.轉型期面臨的新問題。我們正面臨著檔案工作的兩大轉型期——數字化帶來的業(yè)務轉型和改革開放帶來的行政管理轉型。這兩個方面的轉型工作都還沒有完結,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期階段,行政管理轉型處于中間階段,需要做的工作、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關鍵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研究問題、切實解決問題,不回避,引導檔案事業(yè)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
4.檔案開放度低與社會檔案意識弱。中國公共檔案館檔案開放度較低,這是嚴重制約檔案強國建設的不利因素。對此,楊冬權局長指出“要加快檔案的開放鑒定步伐,使凡是可以開放的檔案都向公眾開放,提供利用”。[12]而提升社會檔案意識,要通過宣傳活動,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檔案開放度。事實勝于雄辯。提升檔案開放度,讓人們真真切切地看到檔案的作用,是提升社會檔案意識的根本手段。
總之,建設檔案強國,是當代中國檔案人的歷史使命,我們應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交出一份告慰前輩、無愧今生的完美答卷。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2] [6] [7][8] [11] [12]為實現檔案強國新戰(zhàn)略目標而努力奮斗——本報記者與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訪談錄[N].中國檔案報,2012-6-7(1).
[3](法)帕斯卡爾著,李斯譯.思想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4-125.
[4](法)帕斯卡爾著,李斯譯.思想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5.
[5]丁海斌.檔案工作空間論[J].檔案學研究,2011(2):16.
[9][10]劉國能.建設檔案大國、檔案強國——國家檔案事業(yè)60年[J].中國檔案,2009(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