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
再次見到陳國桃,依然被她眼睛中流露出的堅韌所打動。她全身都是傳統(tǒng)苗家行頭,意思是有她在的地方,就有苗族文化。
與這種“自覺”相伴隨的,是一系列讓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在讀書和工作間隙,行走湖北、貴州、重慶等地,撿拾苗繡被遺落和遺忘在民間的星辰;2011年,放棄年薪20萬元以上的銀行高管工作,潛心做苗繡;2013年,在重慶大禮堂巴渝非遺展銷廳以及酉陽桃花源景區(qū)內(nèi)的店鋪之外,在酉州古城又開了一個苗繡店。這個過程中,家人的反對可想而知,但是陳國桃吃了秤砣鐵了心,就是要把苗繡進(jìn)行到底。在陳國桃的店里逛,看到苗繡像花一樣綻放于衣服、圍巾、手包、首飾盒、錢夾、靠枕、坐墊、手鏈、耳環(huán)、項鏈上,也盛開在屏風(fēng)、相框里,甚至生長在背篼、籮筐等篾器上……試想,一個女人如果沒有鐵一般的意志,如何能將瀕臨消失的技藝堂而皇之地擺在世人面前。
然而,四大名繡產(chǎn)業(yè)做得那么大,蜀繡又離得那么近,苗繡的市場在哪里?在陳國桃的講述中,苗人善繡,歷史悠久。后來分成兩支,一支靠近官方,衍化成湘繡;一支藏匿于深山,成為苗繡。存于深山中的那些,吸納自然山川的靈氣,不受約束,想怎么繡就怎么繡,自在地表達(dá)內(nèi)心的想象,多夸張變形,呈現(xiàn)得是一種活潑的生命狀態(tài),這似乎正是小繡種反而更加容易識別的原因。
眼下,陳國桃太忙了,三個店的日常開銷、店員的工資、合作繡娘的薪水等,都要她操心。當(dāng)問到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是否還會放棄高薪選擇苗繡時,她不假思索地說:“更早!”
既然選擇了苗繡,就連同做苗繡的酸甜苦辣一并選擇了,所謂“君子固窮”正是這個意思。個中冷暖,只有陳國桃自己可把它當(dāng)酒一樣細(xì)細(xì)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