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nèi)地的廣大文藝青年們來,日本流行文化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村上春樹的小說、荒木經(jīng)惟的攝影、宮崎駿的動畫、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和原研哉的設計,當然少不了草間彌生的波點和奈良美智的吊眼小孩。 今年三月,“無常人生:奈良美智”個展讓他成了香港的焦點,也讓有機會去香港的內(nèi)地粉絲們一次看了個夠,只不過與草間彌生曾在上海舉辦過“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不同,盡管1983年他就來過中國,但奈良美智至今沒有在內(nèi)地舉行過個展。這是他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個展,也是他離成千上萬中國粉絲距離最近的一次?!兄鴪A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等等頭銜的怪婆婆草間彌生卻壓根沒有到過內(nèi)地,她離中國粉絲最近的一次,還是在臺灣辦個展的時候?!媸撬囆g家和作品,不能兩全其美啊。
作為流行偶像的他們,其實卻有些特立獨行的氣質(zhì)。怪婆婆早年在紐約經(jīng)歷著前衛(wèi)藝術之旅,于1973年回到東京,遠離了公眾的視野,并在精神療養(yǎng)院生活。盡管自稱她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但與才華相對應的,還有勤奮,在她的紀錄片《草間彌生之我愛我自己》(2008)里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狀態(tài):每天至少八小時的工作?!銈儾皇侵肛熚依镁癫〕醋髯约簡?,那干脆就在精神病院旁邊買個工作室吧!還真不是做個樣子給人看,盡管有助手幫忙做草稿之類,但怪婆婆還是要親自執(zhí)筆,可不是只簽個名那么簡單,而是一筆筆地自己畫,那認真勁兒有時會任性得像個孩童。
奈良美智曾在德國學習和旅居,最后則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日本中部的櫪木縣,而不是繁華的東京,他還經(jīng)常待在家鄉(xiāng)青森縣畫畫,據(jù)說幾乎所有他的作品都在那里完成。他覺得在大城市里他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消滅的感覺,就像他作品中畫的那樣,他覺得東京街頭的小孩子臉上缺少孩子氣,甚至像木偶或者說像成年人一樣。選擇農(nóng)村,或許是奈良美智心中對入世或主流文化的不屑。盡管中國收藏界對他趨之若鶩,但奈良自己卻并不心動來辦展覽。在他看來,中國內(nèi)地的藝術品交易主要是用來投資的,太商業(yè)化了。
或許正因為他們的特立獨行反而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取得了商業(yè)上的成功。草間彌生在與時裝設計界合作后,推出的帶有濃厚圓點風格的服飾與藝術商品,出現(xiàn)在街頭巷尾的年輕人身上,奈良美智的作品及相關衍生品也成年輕人追逐的新風潮。(文/張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