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榮娜 □ 李坤淑
萊蕪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山東萊蕪 271100
圖1為鋼廠排氣裝置中的專用法蘭零件,該零件的毛坯為模鍛件,材料為F91,含Cr量較高,還含有多種強碳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較高的高溫蠕變強度,耐高溫高壓,切削加工性能好。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① φ170±0.2 mm與φ215mm之間的外圓錐面;②φ215mm的大端端面;③φ164的內(nèi)孔。要求φ164內(nèi)孔和大端端面對基準A的圓跳動公差均為0.02 mm,同時取外圓錐面的中心線為設(shè)計基準。在以往的加工過程中,以外圓錐面作為精基準加工的圓跳動公差,精度很難保證。由于加工時精度要求和刀具的不同,采用數(shù)控車床加工反而沒有優(yōu)勢。為此,根據(jù)工藝要求考慮將整個工序分解,選用不同的車床和不同的刀具分別完成對零件的加工,既節(jié)省了裝夾、拆卸刀具的時間,又保證了零件上不同的精度要求。對此,筆者設(shè)計并實施了如下工藝方案,解決了精基準定位難的問題,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圖1 排氣裝置中專用法蘭零件圖
在分析工件定位時,選擇定位基準是制定工藝規(guī)程的一個關(guān)鍵問題。在第一道工序中,按照粗基準的選擇原則,首先選擇φ170±0.2 mm的外圓面作為粗基準,可保證各加工表面都有均勻的加工余量,然后選擇精度要求較高的內(nèi)孔φ164+0.10為精基準。在無法實現(xiàn)基準重合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滿足φ164+0.10內(nèi)孔和大端端面對基準A的圓跳動公差 (0.02 mm)要求,將φ170±0.2 mm的外圓加工出5 mm長的高精度凸臺作為輔助定位基準。
鋼廠排氣裝置中專用法蘭零件屬于大批量生產(chǎn),由零件圖上的技術(shù)要求分析可知,其加工質(zhì)量要求較高,應(yīng)把整個加工過程劃分為粗加工階段、半精加工階段、精加工階段,分別由3臺車床、3位工人完成各道工序,這樣既可以保證加工質(zhì)量,合理使用機床,又能提高生產(chǎn)效率。其加工工藝路線見表1。
(1)粗車。本工序首先選擇了φ170±0.2 mm的外圓作粗基準,工件的毛坯為退火帶孔鍛件材料,表面凹凸不平,切削沖擊力較大,易導(dǎo)致刀具崩刃。在熱軋后的退火處理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硬而脆的氧化物,加劇了切削加工中的刀具磨損。因此,在粗車時,刀具材料選用W18Cr4V。為保證刀具最大耐用度,使用標準乳化液,刀具前角 γ0選擇 0~5°,后角 α0選擇 5~8°,刀尖采用鈍圓,鈍圓半徑γβ=0.03 mm;切削速度v=50 m/min,切削深度ap=2 mm,進給量f=0.3 mm/r。
表1 鋼廠排氣裝置中專用法蘭零件工藝路線
(2)半精車。為了保證徑向圓跳動公差要求,選擇了大端φ170 mm的止孔作為半精車的基準。刀具材料選擇 YG8,刀具前角 γ0選擇 15~20°,后角 α0選擇 5~8°;切削速度 v=100 m/min,切削深度 ap=0.8 mm,進給量f=0.2 mm/r。注意φ170±0.2 mm外圓的外端要留出1 mm的加工余量作為工藝凸臺,既為精車提供精基準,又可提高夾緊剛度,減少夾緊變形。
(3)精車。為了解決基準不重合的難題,在φ170±0.2mm外圓上加工出5 mm長的凸臺作為輔助精基準,在一次定位裝夾下,將φ170±0.2 mm與φ2150-0.072mm之間的外圓錐面、大端端面和φ164+0.10mm的內(nèi)孔一起加工出來,隨后定位夾緊φ2150-0.072mm外圓,車掉φ170±0.2 mm外圓上5 mm的凸臺。刀具材料選擇YT15,刀具前角 γ0選擇 15~20°,后角 α0選擇 5~8°;切削速度v=200 m/min,切削深度ap=0.2 mm,進給量f=0.15 mm/r。
該法蘭零件采用模鍛毛坯,毛坯精度為3級精度,毛坯的質(zhì)量約3 kg。根據(jù)零件圖、技術(shù)要求和加工工藝等要求,對主要表面的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確定如下。
表2 外圓錐面加工余量
表3 內(nèi)孔加工余量
適合于排氣裝置中專用法蘭零件的加工方案與各參數(shù)的確定,是在加工實踐中對工藝方案幾次修改后得到的,該方案很好地保證了尺寸及位置精度要求,尤其是解決了工藝難題,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目前該工藝方案已在生產(chǎn)中使用近半年,收效非常顯著。
[1] 張懷奎,楊斌.軸套加工工藝分析和工裝設(shè)計[J].機械,2013,40(6):68-70.
[2] 楊明軒,張毅.特殊深孔的推鏜滾壓加工[J].機械,2014,41(8):65-67.
[3] 傅曉峰.TC10噴料管嘴的切削加工工藝 [J].機械制造,2003,41(7):47-48.
[4] 程耀東.機械制造學(xué)[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xué)出版社,2001.
[5] 李坤淑.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shù)[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6] 朱煥池.機械制造工藝學(xué)[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
[7] 江洪,孫清云.AutoCAD2008工程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