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君
在國內逐漸開始普及的100M套餐“水分”較大,電信、聯(lián)通與長城寬帶這三家運營商的百兆套餐網速“縮水”程度均接近一半,表現(xiàn)令人失望。
2015年3月,《消費者報道》在廣州市內征集了110位志愿者,利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寬帶測速平臺,對廣州市的五家主流寬帶運營商——電信、聯(lián)通、移動、長城寬帶與珠江寬頻進行了一次寬帶測速活動。
與本刊去年3月的寬帶測試相比,此次測試各運營商的多個套餐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網速“縮水”,其中20M以下的套餐較為貨真價實,而100M套餐“縮水”較多;電信100M寬帶的上行速率僅為3Mbps左右。
電信聯(lián)通長寬百兆寬帶“縮水”一半
今年3月21日本刊進行的寬帶測速活動包括2部分:登錄測速平臺測速,及向指定郵箱發(fā)送指定附件的郵件,以此模擬消費者日常使用寬帶的上網體驗。
測試活動在當天的10時、15時及21時進行,在剔除部分無效數(shù)據(jù)后,共有74份完整的可用數(shù)據(jù)。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五家運營商的20M以下寬帶套餐較為貨真價實,其中電信和長城寬帶表現(xiàn)不俗;而在國內逐漸開始普及的100M套餐則“水分”較大,參與本次測試的100M套餐來自于電信、聯(lián)通與長城寬帶三家運營商,這三家的百兆套餐網速“縮水”程度均接近一半,表現(xiàn)令人失望。(如圖1)
對于本刊這一測試結果,長城寬帶所屬的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值業(yè)務部經理劉培杰認為是測速平臺的問題,“工信部自己也承認旗下的這個測速平臺對20M以上的帶寬(測試)可能不夠精確”。
然而,實際原因可能并非如此。
虛擬運營商產業(yè)聯(lián)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不同帶寬的成本不同,如果用戶花的是100M的錢,運營商提供的卻是10M的帶寬,那么運營商無疑就節(jié)省了90M的成本。
而運營商的價格戰(zhàn)導致寬帶網速“縮水”的情況十分普遍。通信業(yè)觀察人士毛啟盈曾對本刊表示,有的運營商為了生存“只能偷工減料、夸大宣傳”。
電信百兆寬帶上行僅3Mbps
在人們對“假寬帶”的討論中,與“縮水”寬帶相伴而生的是“瘸腿”寬帶,即上下行速率不對等。此次測試結果顯示,五運營商的各個寬帶套餐無一例外存在“瘸腿”現(xiàn)象,只是嚴重程度不一。其中,移動和長城寬帶較好,電信和珠江寬頻較差;另外,電信的百兆寬帶上行僅為3Mbps左右。
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技術總監(jiān)李永幸坦承:“上下行不對等是一種市場行為?!?/p>
中國電信今年1月向本刊提供的一份報價單顯示,一個“上下行對等”的20M光纖套餐,其月租高達2萬元。與之對應的是,中國電信面向廣州地區(qū)普通消費者的20M光纖套餐,其包年費用為1580元。
李永幸認為,寬帶運營商提供“瘸腿”寬帶與消費者長期以來使用網絡的習慣有關,即下載資源使用得較多,上傳資源使用較少。
不過,很多用戶并不知道自己用的是“瘸腿”寬帶?!斑\營商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果上下行帶寬不一致,它應該告知用戶的。”上海虹橋正翰律師事務所律師文莉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