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中央戲劇學院 表演系,北京 100000)
淺談音樂劇臺詞和話劇臺詞在體現(xiàn)上的異同
海燕
(中央戲劇學院 表演系,北京 100000)
音樂?。∕usical)屬于舞臺劇,是一種融音樂、戲劇、舞蹈、舞美、場景等因素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它區(qū)別于以臺詞、劇情為主的話劇和以演唱為主的歌劇。①然而,作為戲劇種類的樣式之一,音樂劇依然要符合戲劇敘事中對于情節(jié)和人物的基本要求:即以臺詞塑造人物和引申情節(jié)發(fā)展。即使是在以演唱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音樂劇類型中,臺詞也并不能被忽視,而是應該將唱詞作為一種臺詞來對待:這是因為在日趨成熟的現(xiàn)當代音樂劇中,創(chuàng)作者們越來越意識到唱詞不僅僅要承擔符合樂曲旋律和節(jié)奏的功能,還要承擔塑造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和詮釋內(nèi)涵等種種臺詞性功能。本文試以音樂劇《歌舞線上》、《窈窕淑女》和《紅磨坊》的片段為例,比較了音樂劇和話劇兩種戲劇形式的臺詞體現(xiàn),力求找出二者之間的異同以供讀者參考。
音樂??;臺詞;話劇;表演
戲劇是綜合的藝術,它的情節(jié)內(nèi)容和人物刻畫是用綜合的手段體現(xiàn)出來的,聲音和形體是塑造人物的兩個創(chuàng)作工具,而語言(聲音)卻是塑造人物、展示劇情的基本的、主要的手段。無論是音樂劇還是話劇,劇本的臺詞,是作者提供的角色的話,是劇作家刻畫人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據(jù),如何把它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演員對語言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音樂劇表演中的戲劇表演部分與話劇表演大致相同,是從戲劇性表演的范疇中劃分出來的戲劇表演的一種。但是音樂劇的表演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戲劇表演,話劇表演以現(xiàn)實生活及客觀情感的邏輯為表演依據(jù),而音樂劇的表演,更多的還要受到音樂節(jié)奏的限制。在音樂劇中,演員說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個手勢,都在音樂里,都帶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因此音樂劇表演必須在音樂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否則就會出現(xiàn)舞臺失誤。
毫無疑問,一部音樂劇的戲劇部分是它得以存在的基礎。但是,在早期的音樂劇發(fā)展過程中,它一直處于被忽視的地位。人們一般認為,只有音樂和舞蹈,才是最吸引觀眾的要素,所以,音樂劇的故事情節(jié)被人們棄之腦后……實際上,戲劇是音樂劇的基石。也許有人會說,在音樂劇中,顧名思義,應該將音樂擺在首位。在進行音樂劇劇本創(chuàng)作的時候,音樂在音樂劇中和以音樂為主的歌劇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是有重大區(qū)別的。在絕大多數(shù)音樂劇中,戲劇成分永遠是第一位的,相比之下,音樂成分固然重要,但與戲劇成分相比不能不退居次席。②
在音樂劇的發(fā)展歷史中,音樂劇中的戲劇成分曾經(jīng)被忽視過,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檢驗,我們發(fā)現(xiàn)在音樂劇創(chuàng)作中如果戲劇部分薄弱,歌舞成分很強大,觀眾會認為這個作品是失敗的,但是如果歌舞部分相對比較薄弱,卻有強大的戲劇支撐,起碼這不會是一個失敗的作品。不難看出,戲劇成分在音樂劇中應該是占首要位置的。
在百老匯的音樂劇表演領域中,戲劇表演的根基地位是絕對不能動搖的。斯蒂芬·桑坦表示:“自從《俄克拉荷馬》以來,音樂劇歌曲的創(chuàng)作必須圍繞戲劇和人物展開。任何歌曲的演唱都是從角色的情感需要出發(fā),因此演員必須牢記,任何時候都不是他自己在演唱,而是作為角色在演唱?!倍敶麑а菁婢幬杼K珊·史卓曼在探討音樂劇舞蹈時也強調(diào):“音樂劇的舞蹈也是角色和戲劇的動作,任何行動都是建立在角色的真實的基礎上的?!币虼?,我們不難看出,戲劇表演是音樂劇表演的根基,而歌唱和舞蹈都是為實現(xiàn)戲劇目的而服務的。③
舞蹈、歌唱、臺詞這三種表現(xiàn)手段是共同組成音樂劇語言的手段。而戲劇成分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就是臺詞,即人物的語言(在音樂劇劇本中,有一部分臺詞會作為歌詞出現(xiàn))。臺詞作為音樂劇語言的體現(xiàn)手段之一,是音樂劇表現(xiàn)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音樂劇臺詞與話劇臺詞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此與古典話劇藝術表演的美學風格是一脈相承的。
臺詞作為音樂劇的“敘事”手段之一,其基本要求與話劇相同。第一,必須遵循生活的邏輯、人物思想、情感、性格和人物關系的發(fā)展邏輯;根據(jù)邏輯來選擇、設置人物的獨白和人物間的對話;并且使臺詞真實、自然、有機,如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說話。第二,必須使臺詞具有行動性和性格化的特點。同樣作為舞臺語言,應該同話劇語言一樣做到既真實,又有藝術夸張;既自然,又要有所修飾;既有內(nèi)心感受,又要有鮮明體驗,既使人感到如同生活般親切,又是一種引人入勝的藝術享受。在音樂劇中,并不是只要會唱歌跳舞就是好的音樂劇演員,戲劇表演功力的強大直接影響到舞臺人物的塑造。這其中,演員運用自己的聲音,根據(jù)劇本的臺詞來創(chuàng)造鮮明的舞臺人物形象就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如音樂劇《歌舞線上》,在扎克選演員時要求所有的舞蹈演員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來自哪里。所有演員用這短短的幾句臺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不同的鮮明的舞臺人物形象:
(一)王康尼:我總是錯的,從不懷特……不好的笑話,我出生在中國的小村子,東邊較低的地方。
扎克:你多大了?
王康尼:我出生在12月5日,屬雞。
王康尼簡單的幾句話說得非常快,而且氣息非常高,因為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人并不像現(xiàn)在這么多,為了使自己顯得不那么像個外來者,她說了一個非常不好笑的笑話,并且在扎克問她年齡時,緊張地直接說自己屬雞,而在國外似乎并沒有屬相這個說法。通過這么兩句簡單的對話,清楚地刻畫出了王康尼希望和大家成為一體,但是又涉世未深、毛毛燥燥的小姑娘的性格。
(二)男演員:我的真名叫做西德尼肯尼思貝徹斯特,我的猶太名字叫做理查蒙利本雅明邁耶被徹斯特,而我的專業(yè)名字叫做格雷戈里加德納,我出生在很東部的地方,但我并不否認;我今年剛好28歲。
這個演員在說這段話時語速非常慢,帶著猶太人的優(yōu)越感,表現(xiàn)得非常傲慢,非常有貴族氣質(zhì)。簡短的幾句話,刻意放慢了人物的語速,改變了正常的語氣語調(diào),語氣中多了一份驕傲,不難看出在音樂劇創(chuàng)作中同樣運用了舞臺語言的基本表現(xiàn)手段來創(chuàng)造鮮明的舞臺人物形象,并且這個手段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音樂劇,在戲劇的基礎上加入了音樂的成分,這一點是話劇表演與音樂劇表演最大的不同,這就使音樂劇的表達方式更加多元化。在話劇表演中常常會有大段的人物直抒胸臆的獨白,而在音樂劇中在表現(xiàn)這樣的內(nèi)容的時候就增加了聲樂和舞蹈這兩種表現(xiàn)手段。言之不足,舞之蹈之,當語言已經(jīng)不足以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時,就可以用演唱或者舞蹈來代替完成這一部分的戲劇任務。
音樂劇擅于用音樂和舞蹈的手段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劇情的發(fā)展和戲劇沖突。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來看,音樂劇是屬于表現(xiàn)主義的。音樂劇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一段情感的進程,比如在一首歌曲的時間內(nèi)讓男女主角相愛,這是在戲劇表演中不會出現(xiàn)的。
在音樂劇中,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以及人物的獨白不會像戲劇表演那樣說出來,讓觀眾感受、體會到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而是用音樂和舞蹈的方式直觀地把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以及獨白在舞蹈的幫助下唱給觀眾。比如《窈窕淑女》中伊萊莎的唱段《等著看,席根思》:
等著看,席根思,等著看,你會破產(chǎn),我有錢也不借給你,要我?guī)湍??別指望。等著看,席根思,等著看,你會有生病的那一天,你會大叫要我趕快去請醫(yī)生,我會馬上走開,上街去看戲,哈哈,席根思,等著看。等到我們在大海中游泳的時候,你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抽筋,當你要溺死前大叫救命時,我立刻上岸穿好衣服進城玩樂,哈哈,席根思,我們等著看。
這個唱段是伊萊莎剛剛到博士家,博士對她進行嚴苛的語言訓練,伊萊莎開始的時候非常反抗,因為每天做的都是語言的元素訓練,她覺得很無聊,但是又無從反抗,也沒有人可以聽她傾訴,在話劇表演中可能這個地方會有一段人物獨白來表現(xiàn)伊萊莎的內(nèi)心,也有可能是在人物塑造中有一小段內(nèi)心獨白。而在音樂劇表演中,同樣是一段人物的獨白,但是改變了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在音樂與舞蹈的幫助下,《等著看,席根思》這首歌非常直觀地把伊萊莎此時所想的,以及她對教授的不滿,輕松且俏皮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在音樂劇《紅磨坊》當中,男主角被當成公爵在房間里受到莎婷的接見,莎婷誤以為他是真的公爵,在臥室里想盡辦法誘惑他。而這時真的公爵來了,莎婷知道了男主角并不是真的公爵,但她并不能拆穿他,并且他們都需要公爵的投資。這時一幫波西米人和夜總會老板出現(xiàn)了,在危急時刻他們和男主角還有芳婷一起向公爵展示他們即將排出來的戲:“觀眾興奮到頓足歡呼,精彩到連續(xù)演出50年。觀眾興奮到頓足歡呼,精彩到連續(xù)演出50年。”這段唱詞強烈渲染了演出即將獲得的成功,他們集體站成一排,逐漸地從小聲到大聲,并一步一步慢慢靠近公爵,給人以壓迫感,然后在音樂中每個人介紹劇中將要出場的人物,為了強調(diào)這個劇有多好,每個人的表演狀態(tài)都接近癲狂:“高潮迭起,浪漫溫馨,燈光舞臺,五光十色。(重復)”在這一段詞中大家將公爵圍在圓圈中央,用極其夸張的表演試圖展現(xiàn)出這個劇排出來的樣子,以打動公爵。在音樂劇中,這樣的表演方式增加了許多趣味性,將很多很枯燥的臺詞變得幽默,有節(jié)奏感。這就是音樂劇與話劇表演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帶來的感官上的不同。
綜上所述,在戲劇這個大門類范疇下,音樂劇臺詞和話劇臺詞所要承擔的功能和其要遵循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即在遵循生活邏輯、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發(fā)展邏輯的前提下,有機地塑造情境、人物的舞臺形象和推動劇情的發(fā)展。與此同時,二者之間的差異集中在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差異:音樂劇在表達人物內(nèi)心情感及沖突時,由于加入了聲樂和舞蹈,使得其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更為激烈、時長在一定程度上更為緊湊、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更為直接。從上述比較中能夠看出,音樂劇既要追求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又要完成“交代情境、敘述劇情”的任務,還要給聲樂、舞蹈的展現(xiàn)提供足夠的篇幅,在極短的戲劇時間里讓戲劇情勢逐步遞進、迅速升溫,為歌唱和舞蹈場面的進入、展現(xiàn)創(chuàng)造契機和相應的節(jié)奏氣氛。這就要求音樂劇中的臺詞必須比一般的話劇臺詞更加富于感情且簡短精煉。
注釋:
①朱麗芳.音樂劇《俄克拉荷馬》戲劇與音樂分析[M].濟南: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②黃定宇.音樂劇概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96.
③文碩,楊佳,彭媛娣.音樂劇表演概論(上)[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109.
海燕,助教,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J8
A
1007-0125(2015)05-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