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自然界中的景物進行描摹,然后呈現給讀者,令人如臨其境,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流連忘返,這是景物描寫的魅力所在。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散文、記敘文、童話,還是說明文,都可恰當運用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暗示人物命運,抒發(fā)某種情感,增強表達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讓自己筆下的景物描寫如詩如畫,生動傳神,為文章增光添彩呢?
N0.1:描寫要抓準特征
要想把景物寫活,前提是抓準景物特征。只有抓準景物特征,描寫時才能如數家珍,得心應手,把景物鮮活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如何才能抓準景物的特征呢?一是要進行仔細觀察。除了從整體去把握景物的形狀、色彩,關注景物的細微之處外,還要調動全身感官參與觀察,用手去撫摸,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去嗅聞,有時甚至需要用舌頭去品嘗,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獲得第一手資料。
二是要進行閱讀積累。有針對性地去閱讀一些與自己想要描寫景物有關的文章,了解別人的觀察視角,品味別人的優(yōu)美描寫,無疑能彌補自己的觀察不足,豐富自己的描寫內容。
三是要進行練筆。平時堅持寫觀察日記,練得多了,真正寫作時,好詞好句就能信手拈來。
N0.2:描寫要富有層次
一方面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景。寫景順序主要四種,即方位順序、時間順序、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鏡頭轉換。我們來看一個作文片段:
遠看,那些山峰大小不同,高低不平,黑乎乎的。近了,更近了,駱駝峰終于站在我們面前。只見整座山峰由三座巨大的石峰恰到好處地組合在一起,頭、峰、尾分明,成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駱駝。最妙的是,陡崖凹槽和起伏的線條準確地勾勒出駱駝的身架與神態(tài)。如此鬼斧神工,怎不令人贊嘆!
這一片段就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寫景的,層次非常清晰。同學們在描寫某一景物時,可根據景物特點或自己的觀察特點,選用一種或多種順序進行寫景狀物,讓描寫井然有序。
另一方面,在描寫景色時還要注意詳略,寫多個景物主要景物要詳寫,次要景物要略寫;寫一種景物,景物的主要特征要詳寫,其他特征可略寫。這樣才能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譬如一位同學在寫《美麗的植物園》時,主要寫了百卉園里的各種花;而在寫百卉園時,又重點寫了“菊?!?寫“菊海”時,又重點描寫了菊花的顏色,條理非常清晰。
最為重要的是,寫景時要對景物展開立體式描寫。景物一般都存在外形、色彩、聲音、味道等方面的特征,對應著我們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個方面。寫景時,要多角度,動靜結合,這樣筆下的景物才會栩栩如生。
N0.3:描寫要充滿詩意
就是要運用各種手法對景物進行生動描摹。一方面,要把詞語用活。在寫景過程中,恰當運用動詞、形容詞、疊詞等來呈現景物特點,凸現語言的動態(tài)美、色彩美、韻律美,吸引讀者目光,打動讀者的心。例如:
曇花終于開放。只見在海帶狀的綠葉拗口間,嬌嫩的花蕾微微顫動,筒裙似的花托,攏不住豐腴的白玉般的花苞,漸漸地裂了開來;雪白的花瓣從花托中間輕輕地探了出來,一片,兩片,三片……
在這個片段中,形容詞、動詞的使用十分傳神,如“顫動”“攏”“裂”“探”等動詞,將曇花開放的過程十分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另一方面,要把修辭用準。準確的修辭,不僅能使某一片段變得生動傳神,韻味十足,更能使整篇文章變得靈動,充滿詩意。例如:
那是怎樣的云啊,像白的魚,滿天空游著。湛藍的天幕,做了海洋。又像萬千只綿羊,擠著擁著,一齊往前奔去,噠噠噠的羊蹄聲,響徹天空。不,不,它更像瀑布跌落在石頭上,大朵的水花,四下飛濺。我仿佛聽到嘩啦啦的水聲,自天上流淌下來。想起李白那句著名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誰說地上的水,不是天上的云變的呢?
這個片段,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天上的云寫得非常美麗,讓人如臨其境,如睹其美。
同學們在描寫過程中,還可適當引用一些與景物有關的古詩詞,以增強文章的韻味。比如一位同學在寫《故鄉(xiāng)的雪》這篇作文時,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等詩句,表達效果非常好。
N0.4:描寫要融入情理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描寫往往寄寓著作者的某種情感,同學們在寫景狀物時,一定要帶著真情去遣詞造句,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情景交融,打動人心。
與此同時,同學們在寫景狀物時,還可運用象征手法,揭示某種哲理,升華文章主旨,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