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項目服務中心 830000
王 勇 烏蘇市畜牧獸醫(yī)站 834700
王慧媛 劉艷豐 新疆畜牧科學院飼料研究所 830000
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生產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鄭 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項目服務中心 830000
王 勇 烏蘇市畜牧獸醫(yī)站 834700
王慧媛 劉艷豐 新疆畜牧科學院飼料研究所 830000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試驗選用180只健康無疾病、體重相近的20日齡三黃肉仔雞,隨機分為三組(對照組和試驗組1、2),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雞,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1、2分別飼喂基礎日糧+3%沙棘葉、基礎日糧+ 0.05%沙棘葉黃酮,旨在研究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的生產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本試驗條件下,添加3%沙棘葉和0.05%沙棘葉黃酮較對照組都能提高肉雞的日增重,但沙棘葉組效果不顯著(P>0.05),沙棘葉黃酮組的增重效果顯著(P<0.05);添加3%沙棘葉組、0.05%沙棘葉黃酮組顯著降低腹脂率(P<0.05),較對照組顯著提高頭腳率(P<0.05),其余屠宰性能指標各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添加3%沙棘葉和0.05%沙棘葉黃酮對血液生化指標均無顯著影響(P>0.05)。
沙棘葉;沙棘葉黃酮;生產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標
沙棘為胡頹子科酸刺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名沙棗、酸柳果、酸柳、其察日嘎察(蒙名),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植物化學物。沙棘葉的粗脂肪(6.70± 0.32%)、粗纖維(12.97±0.38%)、總類胡蘿卜素(106.67± 0.61mg/100g)、維生素B6(1.49±0.03mg/100g)和維生素E(77.16±0.04 mg/100g)的含量均高于綠茶,并且富含生物活性物質-沙棘葉黃酮。沙棘葉黃酮是以沙棘葉為原料,用水煮法或超臨界CO2及有機溶劑提取法提取的,沙棘葉黃酮生物活性成分對免疫系統(tǒng)的多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jié)能力,對身體免疫和細胞免疫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還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目前,有關沙棘葉或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生產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標影響的研究不太多,尤其是對直接飼喂沙棘葉還是將沙棘葉黃酮提出后再飼喂黃酮的效果比較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試驗研究了肉雞分別添加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后的增重、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標,以期對相關研究及生產實踐提供理論幫助。
(1)試驗時間和地點。試驗于2014年10月18日至12月18日在新疆?,擆B(yǎng)殖合作社進行。試驗期共計67天,預飼期7天,正式試驗期60天。
(2)試驗設計。試驗選用180只健康無疾病、體重相近的20日齡三黃肉仔雞,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和試驗組1、2),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雞。3組分別飼喂基礎日糧、基礎日糧+3%沙棘葉和基礎日糧+0.05%沙棘葉黃酮。
(3)試驗日糧。參照我國雞飼養(yǎng)標準NYT33-2004,配制玉米-豆粕型基礎日糧。以粉料形式飼喂?;A日糧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
(4)飼養(yǎng)管理。采用半開放雞舍網上平養(yǎng)。雞舍室溫恒定于30℃左右。試驗雞自由采食,每天2次由專人定時投喂,保證有剩余,自由飲水。試驗前全部試驗雞于21日齡進行新城疫飲水免疫,雞舍提前消毒。
(5)觀測及統(tǒng)計指標。每日記錄每只試驗雞的采食量和剩料量。在試驗第1天、30天、60天于晨飼前空嗉對每個個體進行稱重,記錄并最終計算平均日增重。在試驗第30天,每組隨機選取6只雞進行采血,現(xiàn)場離心,測定血液生化指標。于試驗第60天,每個重復隨機選取2只,進行屠宰。測定宰前活重、屠體重、半凈膛重、全凈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
(6)檢測方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中One-way ANOVA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數(shù)據(jù)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1)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由表2可知,在試驗前期,試驗組2的日增重最高,對照組最低,組1、組2分別高于對照組7.42%和11.68%,但三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后期,對照組日增重最高,試驗組1最低,組1、組2分別低于對照組12.51%和4.22%,三組間差異亦均不顯著(P>0.05);平均日增重,表現(xiàn)同前期一樣,只是試驗2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顯著高于對照組8.28%(P<0.05)。
表2 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g/d
(2)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由表3可看出,除腹脂率和頭腳率外,三組的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比率和腿肌率差異均不顯著(P>0.05);腹脂率為試驗組2顯著低于對照組32.42%(P<0.05);頭腳率以試驗組1最高,顯著高于對照組17.10%(P<0.05),與試驗組2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
(3)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血清指標的影響。由表4可見,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尿素氮、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和總鈣的最高值均出現(xiàn)在對照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磷的最高組為試驗組2,白蛋白的最高組為試驗組1;各指標的最低值均出現(xiàn)在試驗組1,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總鈣和磷的最低值在試驗組1,白蛋白、白球比、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最低值在試驗組2,試驗組1、2的極低密度脂蛋白值相同,均低于對照組;所有檢測指標各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4 沙棘葉和沙棘葉黃酮對肉雞血清指標的影響(n=6)
邵淑麗等(2001)添加5%的沙棘嫩枝葉,使肉雞的體增重提高了5.5%(P<0.05),而本試驗添加沙棘葉水平為3%,比對照組增重提高了3.1%(P>0.05),差異不顯著。從兩試驗比較來看,增重不顯著的原因似乎是添加量不夠大。但陳鑫等(2011)將沙棘葉打磨成粉狀,選擇健康的1日齡拔益加 (AA)肉仔雞公雛240只,隨機分為4組,分別不添加和添加0.25%沙棘葉粉、添加0.5%沙棘葉粉及添加1%沙棘葉粉,進行飼養(yǎng)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添加0.5%組的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添加0.25%和1%組的日增重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又說明并非添加量越大越有效果。因此,各試驗間結果有差異的原因并沒有準確的定論,或許是因為處理方法不同,或沙棘品種不同、采集部位不同造成的。秦莉等(2013)采集了四種不同品種的沙棘枝葉,以檢測其中總黃酮的含量,結果表明,同一品種不同部位之間總黃酮含量均差異顯著(P<0.05),總黃酮含量為枝葉混合>葉>小枝>中枝>大桿;不同品種同一部位總黃酮含量比較,除枝葉混合差異不顯著(P>0.05),葉、小枝、中枝、大桿均差異顯著(P<0.05),其中,葉、中枝和大桿所含總黃酮含量大小依次為雄性沙棘>大果沙棘>中果沙棘>小果沙棘,小枝所含黃酮含量大小依次為中果沙棘>雄性沙棘>大果沙棘>小果沙棘,枝葉混合所含黃酮含量大小依次為大果沙棘>雄性沙棘>中果沙棘>小果沙棘。
趙偉等(2012)利用CO2超臨界法將沙棘葉中的總黃酮萃取出來,并分別以0.25%、0.5%和1%的添加量加入到肉雞日糧當中。經過7周的飼養(yǎng)試驗,發(fā)現(xiàn)試驗組肉雞的采食量隨總黃酮添加量增加而顯著降低(P<0.05),但日增重并無顯著差異(P>0.05)。陳鑫等(2009)的研究結果與之相一致。但這與本試驗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本試驗中,試驗組2添加了0.05%的沙棘葉黃酮就較對照組顯著提高了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表明沙棘葉黃酮的添加量應適度。
沙棘葉總黃酮具有促進脂肪分解代謝,降低腹脂沉積,增加肌肉內蛋白質含量的作用。王捷思(2011)利用沙棘籽渣試驗指出,沙棘籽渣能夠抑制小鼠前脂肪細胞分化,減少細胞內脂質的積聚,并且能夠抑制前脂肪細胞的增殖,這可能是沙棘籽渣控制體重的機制之一;并且沙棘籽渣可降低高脂飲食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耐量異常,控制體重增長,減少脂質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的累積,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還能夠調節(jié)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與糖、脂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因此在小鼠上的機理性研究結果應同樣適用于其他動物。本試驗證明沙棘葉黃酮可以降低腹脂率,與前人研究結果相一致,而且黃酮類抗病毒、抑菌、消炎、保肝等一系列保健作用促進了試驗肉雞的健康生長,進而增加了日增重。此外,還有研究表明,沙棘葉總黃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雞在熱應激條件下的免疫功能,從而緩解熱應激帶來的不利影響。
趙偉等(2009)又有試驗指出,添加0.25%、0.5%、1%沙棘葉粉均可顯著提高肉雞的屠宰性能,可在不降低腿肌中肌內脂肪含量的情況下分別顯著降低腹脂率36.46%、52.04%和43.76%,從而改善肉雞的胴體品質和肉質風味。這與本試驗結果一致。本試驗添加3%沙棘葉組的腹脂率也顯著降低(P<0.05)。
在本試驗條件下,添加3%沙棘葉和0.05%沙棘葉黃酮較對照組都能提高肉雞的日增重,顯著降低腹脂率,對血液生化指標均無顯著影響。
[1]楊在賓.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的特性及應用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yè), 2008,29(7):1-4.
[2]劉錫建.總黃酮的提取、精制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04.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林業(yè)廳.新疆沙棘資源及其利用情況[J].防護林科技,1995,4:55,63.
[4]張粲.植物蛋白的開發(fā)與利用[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
[5]高錦明,張鞍靈,李蕓生,等.沙棘葉黃酮化學研究進展[J].沙棘, 1998,11(2):34-40.
[6]賈玉,劉偉,王海平.國內外沙棘開發(fā)研究進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15(14):127-128.
[7]邵淑麗,徐興軍,趙軍,等.沙棘嫩枝葉對雞日糧中蛋白質利用率的影響[J].高師理科學刊,2001,2l(2):47-49.
[8]陳鑫,趙偉,劉紅南,等.沙棘葉粉對AA肉雞生產性能和鈣代謝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42(3):19-24.
[9]秦莉,程文杰,王軍揚,等.四種沙棘枝葉總黃酮含量的比較研究[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13,34(2):45-48.
[10]趙偉,陳鑫,劉紅南,等.沙棘葉黃酮對肉雞生長性能及胴體品質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2,24(1):117-123.
[11]陳鑫,李垚,趙偉,等.沙棘葉總黃酮對AA肉雞生長性能和相關內分泌的影響[C].中國家禽科學研究進展-第十四次全國家禽科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9,1:564-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