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某分布式能源項目空調水系統(tǒng)運行分析
張晶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介紹了某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工程概況及設備參數,論述了運行調試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供同類問題參考。
孤島模式;負荷分析;二級泵系統(tǒng);平衡管;變頻運行
某工程總建筑面積約25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17萬m2,地下建筑面積約8萬m2。主要建筑功能為辦公、會議、酒店及商業(yè),共由4組建筑組成圍合式庭院。該項目采用天然氣冷熱電三聯(lián)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1],項目總裝機容量為6.698MW,設2臺單機容量為3.349MW的內燃機發(fā)電機組;總供熱量為16.0MW,供冷量為11.5MW;其中三聯(lián)供部分可以提供5.816MW冷量和5.914MW熱量;按照發(fā)電并網不上網設計,不足電力部分由電網補充;工作半徑約500m。
自2013年11月投運以來,能源站始終處于孤島運行狀態(tài),為園區(qū)供應電力、空調熱水、空調冷水和生活熱水,目前入住過半,1臺發(fā)電機組運行即可滿足項目用電需求。
該項目空調水采用分區(qū)二級泵系統(tǒng),各建筑分別設置二級泵。冷熱源部分(以下稱為能源站)由電力設計院負責設計,大樓側舒適性空調及二級泵房由建筑設計院負責設計,能源站供回水接至二級泵房內的分集水器,平衡管連接在分、集水器之間。
2.1 能源站暖通主機設備參數
燃氣內燃機煙氣及缸套水的余熱被煙氣-熱水溴化鋰機組利用,冬季供熱、夏季供冷。項目調峰采用2臺直燃機和2臺電制冷機。能源站暖通主機設備參數見表1。
2.2 二級泵房水泵參數
該工程包括#1,#2,#3,#4共4組建筑,園區(qū)根據數據機房工藝要求單獨設置一套24 h冷水管路,因此,二級泵系統(tǒng)共計5組,冬、夏季水泵分開。末端空調采用新風加風機盤管系統(tǒng)。園區(qū)總設計冷負荷為20MW,冷指標折合82W/m2;設計熱負荷為15 MW,熱指標折合75W/m2。冷、熱負荷均大于電力設計院裝機負荷,其中冷負荷多出3.8MW,熱負荷多出3.5MW;此數據為考慮同時使用系數0.88后建筑設計院給出的園區(qū)總負荷,為水泵選型依據。風機盤管和空調機組依據計算軟件房間負荷值選型,不考慮0.88的同時使用系數,因此,實際管道計算采用的負荷折算下來應該還要再大些。二級泵房設備參數見表2。
表1 能源站暖通主機設備參數
3.1 冷熱電負荷匹配問題
該項目電力在初期暫時不能外送,發(fā)電機的穩(wěn)定運行要求園區(qū)電力負荷達到額定發(fā)電量的50%;實際穩(wěn)定電力負荷低于1.7MW時,常常需要根據負荷變化增減電阻箱電阻把電負荷維持在1.7MW左右,隨著入住率的提高,電阻箱取消,但發(fā)電機始終沒能在額定工況3.3MW左右運行,更沒有實現2臺機組同時運行。
表2 二級泵房設備參數
在“以冷熱定電”[2]的設計理念下,電力設計院按照熱負荷的50%確定煙氣余熱機的制熱量,根據煙氣量確定發(fā)電量。因為對園區(qū)的電力負荷摸不準,對初期不能并網的情況亦估計不足,因此出現了需要外掛電阻箱支持發(fā)電的浪費現象,并且只能發(fā)揮半臺發(fā)電設備的能力,而另外一臺無法同時啟動。園區(qū)不足的冷、熱負荷需要直燃機或電制冷機來提供,沒有充分發(fā)揮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的裝機能力。如果園區(qū)冷熱負荷達到設計工況時,還無法啟動第2臺發(fā)電機,第2臺余熱機就不能貢獻熱量,將直接影響總熱量供應,供熱效果必將受到影響。
分布式能源如果不能實現冷(熱)電的梯級運行,沒有理想的發(fā)電工況,沒有余熱帶動的供冷(熱),跟普通制冷站(熱力站)就沒有區(qū)別,投資增加,經濟性變差,更談不上能量梯級利用的節(jié)能效益。
分析上網之后可能帶來的問題:2臺發(fā)電機同時運行,當冷熱負荷較低時,煙氣熱量會白白排掉很多,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聯(lián)供,分布式項目的經濟性也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投資回收期必將延長。
3.2 一級側與二級側供水溫度的偏差問題
空調水系統(tǒng)與樓宇自控系統(tǒng)的同步調試,很好地監(jiān)測了暖通系統(tǒng)運行參數的合理性,對暖通系統(tǒng)的運行可起到積極作用。夏季調試初期,能源站只開啟1臺余熱機時,負荷側每個子系統(tǒng)均簡單開啟2臺泵工頻運行,各分系統(tǒng)熱計量表反饋供水溫度值始終高于能源站出水溫度,最多高出3~4℃,而二級泵側的系統(tǒng)流量也遠遠高于一級側;冬季調試初期,水泵工頻運行時,二級側供水溫度在調試初期低于一級側的供水溫度,二級泵側的系統(tǒng)流量也同樣高于一級側。水溫的偏差導致末端空調設備換熱效率降低。
3.3 一級泵的選型問題
該工程一級泵由電力設計院設計,水泵流量根據供熱機組額定負荷確定,水泵揚程偏大,導致水泵實際工作點偏移,1臺余熱機和1臺直燃機同時運行時,水泵總流量達到850m3/h,而設計值為485 m3/h,高于設計值75%。因此,在機組額定出力時,供、回水溫差必然小于機組設計溫差。
(1)根據《高層民用建筑空調設計》[3]:平衡管有流量是因為次級泵總供水量與初級泵總供水量有差值,相差的部分即從平衡管流過。因為該工程由兩家不同設計院設計,其在總負荷確定上一直存在分歧,而且經專家論證也沒有實現統(tǒng)一,直接影響水泵選型,使得一級泵與二級泵流量不匹配。在設計工況下,末端的總需求大于能源站的提供能力,在開啟多臺二級泵時,一級側的流量小于二級側,不足的二次流量通過平衡管補足,導致回水與供水混合,供水溫度提高。
(2)雖然裝機時一級側與二級側存在負荷的分歧,但對每一個特定的實際工況,一級側與二級側的負荷是相同的。根據末端需求變化,二級側與一級側都需做出很好的反應。運行調試的目的就是使一級側和二級側設備運行在每個特定工況下,其參數(流量、溫差)都符合規(guī)范要求,即以設計溫差(冬季10℃,夏季7℃)為參照,調整水泵頻率,降低水泵流量。
(3)調試時通過摸索手動加泵及手動變頻情況,掌握系統(tǒng)流量變化規(guī)律。并聯(lián)運行后的水泵流量,既不是單臺泵運行時流量的倍數,更不是銘牌流量的倍數。實際工況與《全面水力平衡》[4]中并聯(lián)曲線非常一致,3臺泵并聯(lián)的流量比2臺泵并聯(lián)沒有明顯提高。并聯(lián)泵選型時,建議減少并聯(lián)水泵數量,盡量節(jié)省機房面積和水泵閑置時間。
(4)二級泵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是以平衡管為界,一級泵克服平衡管以下的水路阻力,二級泵克服平衡管以上環(huán)路和用戶側的阻力。該工程一級泵克服的阻力估計過大,導致水泵流量增大。
由于一級側水泵流量可調性較差,一級側流量反而大于調試理想后的二級側,可以判定:供水通過平衡管流向回水。此時,一級側溫差小于二級側。由于一級泵流量大,對供熱機組供水溫度的提高也會有一定影響。
(5)無論平衡管水流向如何,都不是理想設計,理想的狀態(tài)平衡管流量應該趨于0。水泵設計時應考慮負荷變化因素,增加可調性,從而減少水泵的耗電量。并且一級泵、二級泵應綜合考慮選型,以滿足節(jié)能規(guī)范要求的循環(huán)水泵耗電輸冷(熱)比。
(6)該工程水泵廠家要求15 kW以上的水泵頻率最低到35Hz,水泵頻率變化范圍只有35~50Hz。二級泵以溫差為變頻依據(溫差設定值夏季為7℃,冬季為10℃),水泵實現自動變頻運行。注意保持各二級泵總循環(huán)水量低于一級泵,供水溫度基本與供熱(冷)機組出水溫度一致,各子系統(tǒng)供回水溫差趨于一致。
一級側因水泵選型偏大,可調性不理想,在大流量、小溫差狀態(tài)運行。一級泵多余部分水量通過平衡管流回供熱機組。
(1)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的負荷分析,應分為2部分考慮:總冷、熱負荷與發(fā)電機煙氣余熱提供的冷、熱負荷,相關規(guī)程的編制需給出可操作的原則。應以提高發(fā)電及煙氣余熱機組供冷(熱)的運行小時數為出發(fā)點,并網機組著重關注冷(熱)負荷的低負荷工況,孤島運行機組著重考慮電力低負荷工況,避免能源浪費。
(2)電力設計院與建筑設計院采用的負荷計算軟件不同,計算的側重點不同,并且最終同時使用系數的選取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導致設備選型存在分歧。同一個工程應該統(tǒng)一設計思想,為運行管理提供方便。
(3)二級泵系統(tǒng)力爭平衡管流量為0。
(4)設計階段的精益求精是運行節(jié)能的基礎,否則運行節(jié)能更多的是彌補設計缺陷了。
(5)運行時盡量保證各并聯(lián)系統(tǒng)溫差一致,并且接近設計溫差,避免大流量、小溫差浪費現象的出現。
[1]殷平.冷熱電三聯(lián)供系統(tǒng)研究(1)分布式能源還是冷熱電三聯(lián)供[J].暖通空調,2013,44(4):10-17.
[2]殷平.冷熱電三聯(lián)供系統(tǒng)研究(2)冷熱電三聯(lián)供系統(tǒng)是否應該“以熱定電”[J].暖通空調,2013,44(5):82-87.
[3]潘云鋼.高層民用建筑空調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157-169.
[4]羅伯特·珀蒂瓊.全面水力平衡暖通空調水力計算設計與應用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49.
(本文責編:白銀雷)
TM 615
B
1674-1951(2015)07-0073-03
張晶(1971—),女,北京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暖通專業(yè)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zhangjing@chec.com.cn)。
2014-12-23;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