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guī)定了腐植酸復混肥料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以風化煤、褐煤、泥炭或者工農業(yè)有機廢棄資源為原料進行活化、發(fā)酵或化學提取的腐植酸,添加到復混肥料(包括各種專用肥料以及冠以各種名稱的以氮、磷、鉀為基礎養(yǎng)分的三元或二元固體肥料)制成的腐植酸復混肥料。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腐植酸 humic acid
腐植酸是動物、植物遺骸,經過微生物分解和轉化,以及地球物理、化學的一系列相互作用過程形成的一類有機物質,主要從風化煤、褐煤、泥炭中提取,也可以通過微生物發(fā)酵等手段從農作物秸稈、糖渣、酒精廢液等工農業(yè)有機生物質資源轉化而來。
3.2 水溶性腐植酸 water soluble humic acid
是指在常溫下可直接溶解于水中的黃腐酸、腐植酸銨、腐植酸鉀等一價鹽。
3.3 復混肥料 compound fertilizer
氮、磷、鉀3種養(yǎng)分中,至少有2種養(yǎng)分標明量的由化學方法和(或)摻混方法制成的肥料。
3.3 本試驗建立了一種定量檢測HPS的ddPCR方法,同時,利用ddPCR和qPCR這2種檢測方法對HPS進行測定,就靈敏性、重復性、特異性和臨床樣品檢測 4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在定量檢測相同稀釋度的HPS DNA時,ddPCR和qPCR的定量值呈線性正相關,且ddPCR方法的靈敏性優(yōu)于qPCR。在實際運用過程中,ddPCR方法的檢出率更加可靠。
3.4 復合肥料 complex fertilizer
氮、磷、鉀3種養(yǎng)分中,至少有2種養(yǎng)分標明量的僅由化學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復混肥料的一種。
3.5 摻混肥料 bulk blending fertilizer
氮、磷、鉀3種養(yǎng)分中,至少有2種養(yǎng)分標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顆粒狀肥料,也稱BB肥,是復混肥料的一種。
3.6 腐植酸復混肥料 humic acid compound fertilizer
含有一定量腐植酸的復混肥料(通過分子熒光光譜法鑒定腐植酸來源)。
3.7 大量元素(主要養(yǎng)分) macroelement
對元素氮、磷、鉀的通稱。
3.8 中量元素(次要養(yǎng)分) secondary element
對元素鈣、鎂、硫等的通稱。
3.9 微量元素(微量養(yǎng)分) trace element
植物生長所必需的,但相對來說是少量的元素,例如硼、錳、鐵、鋅、銅、鉬或鈷等。
3.10 總養(yǎng)分 total primary nutrient
總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含量之和,以質量分數計。
3.11 標明量 declarable content
在肥料或土壤調理劑標簽或質量證明書上標明的元素(或氧化物)含量。
3.12 標識 marking
用于識別肥料產品及其質量、數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種表示的統(tǒng)稱。標識可用文字、符號、圖案以及其他說明物等表示。
3.13 標簽 label
供識別肥料和了解其主要性能而附以必要資料的紙片、塑料片或者包裝袋等容器的印刷部分。
3.14 配合式 formula
按N-P2O5-K2O(總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鉀)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分別表示其在復混肥料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的一種方式。
注:“0”表示肥料中不含該元素。
4.1 外觀:黑色粒狀、條狀或片狀,無機械雜質。
4.2 腐植酸復混肥料應符合表2要求。同時應符合包裝容器上的標明值。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