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民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湖南省桃江縣乍埠一帶群眾連日唱戲以示慶祝。時為鄉(xiāng)村塾師的龍逸才為戲臺撰一嵌字聯(lián):
本日果然亡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該聯(lián)貼出后,既未向任何報刊投稿,也無微信與博客,但不脛而走,很快傳遍全國。博通經史、才華橫溢的桃江名士龍逸才,系桃江縣三堂街鎮(zhèn)合水橋人,1877年3月出生,19歲中秀才,23歲中舉,此后終生在鄉(xiāng)村設館執(zhí)教至1949年3月病逝,享年72歲。
聯(lián)語中將“本日”與“日本”“皇天”與“天皇”顛倒為用,可謂神來之筆,妙若天成。盡情地譏諷了罪惡滔天、不可一世的小日本,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抗戰(zhàn)勝利的喜悅之情。聯(lián)語流暢工穩(wěn)。
上聯(lián)“果然”二字真?zhèn)魃?,視抗日勝利為意料中事,指出了正義之師必勝,“玩火者必自焚”的歷史規(guī)律,“亡日本”的“亡”系敗亡、逃亡之義,就是說日本人夾著灰溜溜的尾巴逃回日本了。
下聯(lián)“竟不佑”是說侵略者倒行逆施,失道者寡助,在此事上不管小日本如何敬神拜佛,老天爺最終還是不會保佑他們的?!熬共挥印比謱π∪毡镜闹S刺、奚落、嘲弄之情溢于言表。
此聯(lián)盡管是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總結,同時也道出了侵略者必敗的客觀規(guī)律。
無獨有偶,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四川雅安劉錫昌欣喜若狂,他與本處一位同事陳耀傖先生合力撰成一聯(lián),并落墨成書,張貼于雅安街頭慶祝勝利。聯(lián)文是:
珍珠因,原子果,因果分明,你看他降文降表,簽字臨期,日本哪堪當本曰;
武士道,太和魂,道魂安在?可憐爾如夢如癡,行宮見月,天皇只好哭皇天。
此聯(lián)最后一個分句,同樣顛倒運用了“日本”與“本日”“天皇”與“皇天”。這副對聯(lián)平添了雅安人民的喜慶氣氛,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字里行間也洋溢著作者那忠貞不二的民族魂與愛國心。作者之一劉錫昌,1922年出生于原西康省滎經縣。1942年畢業(yè)于南京中央政治大學邊政系,爾后就業(yè)于西康省政府田糧處。改革開放之后落實政策,任縣對臺辦任副主任。爾后離休,被選為雅安市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
“珍珠因”,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原子果”,指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陸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2顆原子彈。這是二戰(zhàn)中兩件大事。作者說其“因果分明”,非常精辟。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zhàn)爭,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兩顆原子彈把廣島和長崎頃刻變成廢墟,這對于日本人民來說,是天大的不幸,但對于日本侵略者則是罪有應得。
千古艱難唯一;
八年掃蕩已三。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一流亡者回到河北老家,觸景生情而作的集句隱字聯(lián)。
上聯(lián)出自清人鄧漢儀詩句,原為“千古艱難唯一死”,這里有意隱去“死”字。
下聯(lián)對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實行燒、殺、搶“三光政策”時所犯的滔天罪行揭露得何等深刻!
(412000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