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冬天,那是些讓人懷念的日子。
霜降前后,“九月漣漣十八天”,幾仗連陰雨過去了,收雨水了。隨著這一年雨季的結(jié)束,不覺間就站在冬天的大門口了。
記憶往往是從色彩、味道和聲音開始的。在記憶中,故鄉(xiāng)泥土和草木的芳香,環(huán)境的變化,心版的印像,呈現(xiàn)出它全部的情感和意蘊。
天氣是特別地晴好,不刮大風,也難得再有下雨的日子。剛剛過去的雨季,把天空、大地和山巒洗得明凈朗潤。早晨,總有淡淡的山嵐裹著四圍青山,氤氳的水氣從田野上冉冉升起,凝聚成輕紗似的薄霧。壩子里的村莊、果園和樹林竹叢,在一匹匹縹緲的霧幛里若隱若現(xiàn)。太陽出山,素淡柔和的霧靄慢慢消散,晴空湛藍澄澈,深邃而透明,沒有一絲云影??諝夥滞馇逍?,帶著絲絲涼意撲面而來。冬陽笑盈盈的,像個皮色微微發(fā)黃的紅橘,高懸在這金沙江干熱河谷盆地之上,溫煦地暖洋洋地照耀著,一改夏秋間灼灼逼人的氣焰。
晴空麗日下,深綠或嫩青的大色塊,交錯斑駁,宛若一塊嶄新的繡花大絨毯,斑斕絢麗,展鋪在滇西千山萬壑中這個大搖籃似的壩子里。自然,寧靜,水彩畫般地溫馨著。帽山青蒼蒼的,昂首南天,猶如搖籃的靠背:東西兩面,奔騰起伏的群山逶迤綿延,則是搖籃兩側(cè)的扶手,向北直達金沙江南岸。這一座座蒼翠蔥郁的大山,環(huán)抱著這塊狹長的河谷盆地,擋住了西伯利亞每年冬季襲來的寒潮,呵護著這塊被譽為“天然溫室”,不是大棚、勝似大棚的萬頃沃野。收獲后的一個個葡萄園、石榴園和棗園,正靜靜地冬眠。連片種植稻谷、烤煙的田地,秋收一結(jié)束,隨即被旋耕機翻犁起來,仿佛變戲法似的,一夜之間,小蔥、大蒜、油菜、蠶豆、豌豆、香葉天竺葵,反季的西紅柿,還有另外一些蔬菜,又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這是一茬被滇人稱之為“小春”的莊稼?!靶〈骸?,這個極富詩意的字眼,描寫故鄉(xiāng)的冬天真是太貼切了。
時至立冬,柑橘、甘蔗的采收和銷售剛剛開始。豐收不是秋天的專利,在冬天依然一路高歌前行,這是果農(nóng)們一年收成的壓軸戲。賓川的冬天,是一個收獲與播種并舉的季節(jié),是一個個節(jié)日喜慶般的日子。
在這樣的日子里,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陽光如黃綢,輕撫著你的臉頰、脖頸、手臂和手掌,溫柔地把你裹挾,與你纏綿。沿途一個個柑橘園,果實累累,萬綠叢中點點紅,像天上的繁星:山坡上一片片甘蔗林,連綿起伏,綠風吹過,激起層層綠浪。與任何地方任何季節(jié)都迥然不同,空氣像陳年佳釀,帶著成熟的柑橘、甘蔗的甜香,帶著香葉天竺葵的芬芳,混合著滿田壩小春作物的青味,黏滯,濕潤,腥甜,灼烈而清醇,沁人心脾。享受著這樣的陽光、這樣的空氣,享受著大自然的偏愛和慷慨賜予,心情像頭頂上寥廓的藍天,明凈高遠,格外開朗。
近旁,掩映在柑橘園、葡萄園深處的村莊里,傳來一聲聲年豬的銳聲長嚎,聲嘶力竭。有人家宰年豬了。宰年豬的人家不止一戶,也不止一村。這粗獷的多聲部輪唱,此起彼伏,尾音拖得很長很長,讓人覺得,似乎有夸張油水肥厚的意味。遠處,大路上,有人群車隊熙熙攘攘地走過。一曲活潑歡快的嗩吶迎親古調(diào),高亢,嘹亮,悠揚婉轉(zhuǎn),從蠶豆花、油菜花燦如云霞的田野上飄過來。這時候,路旁村莊深深的村巷里,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夾雜著人們的歡笑聲爆發(fā)開來,直沖冬日清冽的晴空。那是有兒女結(jié)婚的人家鳴放禮炮迎接新人,或者就是有澆灌的小洋樓剛剛落成的人家,親友們趕來慶賀的慶典正在進行。這鄉(xiāng)土的田園交響樂營造的喜慶氛圍,頓時在你心頭喚起甜甜的暖意。
四鄉(xiāng)八鎮(zhèn)的集市。也臨時搭起了一個個貨棚長廊,輪流舉辦一年一度的經(jīng)濟盛宴。大大小小的物資交流會,一直要持續(xù)到歲末年底。那是省內(nèi)外幾百家客商,帶著他們的地方特色商品、名優(yōu)產(chǎn)品、百貨服裝,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的貿(mào)易狂歡。是老家果農(nóng)們鼓鼓的錢包,吸引著外地客商的眼球。近年發(fā)展成三十多萬畝葡萄園、柑橘園的“中國水果之鄉(xiāng)”,果農(nóng)一年收入幾萬十幾萬,不是什么新鮮事。使得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汽車廠家和省內(nèi)經(jīng)銷商,也帶著他們的香車和靚麗的車模,趕到這僻遠的鄉(xiāng)間來展銷,確是近年交流會上一道動人心魄的風景。
大路上,行人車輛,來來往往。一個個衣著鮮亮,換了款式新穎的時髦衣服,帶上老婆兒女,一臉幸福的笑容,騎著摩托,開著新買的私家車,不是去參加這樣那樣的喜事慶典,就是去趕交流會。一年里難得有的冬日閑暇,優(yōu)哉游哉,圖的就是個熱鬧。這是些親友們平時難得一聚的場合,展露臉面不說,還有好口福。老家的喜筵有擺“八大九碗”待客的習俗。說是做客,其實是親朋好友間的禮尚往來,人情、人脈和人際關(guān)系盡在其中,不只是吃喝,重要的是過程。待到西面高山的陰影漫過了整個壩子,東面大山的峰巔上還殘留著一抹金黃的夕陽,交流會上的貨棚長廊里,一盞盞電燈亮了。一個個牛肉湯鍋、羊肉湯鍋的帳篷里,還有海稍魚店、火鍋店和數(shù)不清的小吃攤,各種味道混雜,和熱氣一起蒸騰彌漫。浮動在團團熱氣里的燈火,昏黃迷離。人聲嘈雜,“物”與“資”的交流正火著吶!有好收入、好心情,也有好胃口,親朋好友相聚,能不美美地撮一頓么!
故鄉(xiāng)的冬天,那是老家每個家庭主婦大顯身手的日子。
這過日子的事,她們操心,她們說了算。平時她們難得從從容容地去城里逛一趟超市,即使進城,也是匆匆忙忙,辦的事情多。這下好了,四鄉(xiāng)八鎮(zhèn)一年一度輪流舉辦的物資交流大會,無異于一個個大型的鄉(xiāng)村露天超市,開到家門口來了。一連幾天,她們可以在那些貨棚長廊里從從容容地比較、鑒賞,悉心地挑選,購置些生活用品和時尚服裝??床怀鰜硭齻兊膶嵙Γ€有暗地里與鄰居攀比的虛榮心。但是他們選購的冰箱、洗衣機、電磁爐、微波爐和電飯煲,都是品牌上檔次的。對她們來說,這是一個家庭主婦的體面和尊嚴,不僅與她們的家務(wù)勞作有關(guān),與生活的質(zhì)量有關(guān)??此齻兘o自己和家人選購的那些服裝的面料、花色和款式,她們的審美品位,她們的生活追求,有差別,也有變化。那種看不出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服裝,已不再是她們的首選。
冬至前后,是老家腌制咸菜醬食的日子。冬天腌制咸菜醬食,發(fā)酵不會腐敗,食用不易走味。腌制咸菜醬食,是老家的家庭主婦們過日子的看家本領(lǐng)。老話說,“殺一頭象(指似象一樣大的肥豬),抵不上家里腌這兩三罐(咸菜醬食)”。腌菜、泡菜、豆瓣醬、腌豆腐、豆豉,它們可口開胃,是常年擺放在農(nóng)家飯桌上佐餐的小吃,也是廚房里烹調(diào)菜肴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多半粗糙的農(nóng)家生活,這卻是它最精致最本真的一部分,在冬天,被家庭主婦們精心腌制密封了,儲藏在大大小小的壇壇罐罐里。那種種特殊的氣味和滋味,酸香、醬香、辣香,就是濃縮了老家的原汁原味的生活香味。我們就是吃著母親或祖母腌制的這些咸菜醬食長大的。無論你在哪里聞到了。嘗到了,它們都會在你的心底勾起對老家對親人溫馨的回憶,回味人生之初那一段酸、甜、苦、辣的成長歷程。經(jīng)歷過的這段鄉(xiāng)村生活,養(yǎng)成了我們性格中溫柔的部分,甜蜜的鄉(xiāng)愁纏綿了我們一生。盡管今日的鄉(xiāng)村生活滲透了太多工業(yè)文明的元素,但這傳統(tǒng)的腌制食用咸菜醬食的風習,卻是老家無法抹去的一個農(nóng)耕文明的符號。融入城市生活大半生的我,冬日回鄉(xiāng),每次讓我不能不帶走的,就是那么一小罐兩小罐,盛滿了故鄉(xiāng)的親人和土地對我的厚愛,讓我品嘗,讓我回味,讓我拒絕遺忘。
故鄉(xiāng)的冬天,讓你心醉神迷的,不只是親情、友情和濃濃的鄉(xiāng)情。沐浴著冬日黃燦燦的陽光,渾身酥軟,仿佛又回到了兒時,躺在母親寬厚而又暖意融融的懷抱里。
這些日子,無論殺年豬,還是摘柑橘、砍甘蔗,哪家都像辦喜事,少說也有三五桌。殺年豬不叫請客,叫請吃殺年豬飯;摘柑橘、砍甘蔗則是請幫忙。來的都是至親,平時生產(chǎn)互相幫忙的鄰里。冬日里走村串寨,會親訪友,這樣的場合沒準就讓你碰上了,來者都是客,其情難卻。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菜肴雖說比不上山珍海味,卻豐盛得很。把一張張八仙桌擺了個滿滿當當,都是故鄉(xiāng)很有特點的農(nóng)家風味。葷腥不必說,豬、雞都是自家養(yǎng)的,素菜有剛剛采挖上市的新鮮蓮藕、山藥和百合。主打酥肉、黑皮、涼片。一碗粉蒸肉,要不是粉蒸排骨,就是粉蒸五花肉,或者粉蒸羊肉。還有紅燒肘子。肥肉都做成夾沙肉、千張肉。夾沙肉作了八寶飯的蓋頭,千張肉用酸腌菜墊底,肥而不膩。蓮藕、百合多半做成蓮夾肉、百合包肉,山藥煮雞,豌豆尖煮肉圓子,素菜不素。還有韭菜腌菜煮酸辣魚,這碗菜可是主人家特意做的。酸辣魚并不稀罕,稀罕的是韭菜腌菜,別有風味,最有老家的鄉(xiāng)土特點,也最為“五香嘴”們稱道。初次吃到的人,吃了一次,一輩子也忘不了。舌頭味蕾的記憶是久遠的。酒呢,也不是什么曲香醬香的名牌,是當?shù)鼐品焕镄箩劦男£蛋染?,卻是“飲食菩薩”們的首選,味道純正,清香撲鼻。還有自家泡的果酒,那名堂可就多了,泡葡萄的,泡紅棗、木瓜、石榴、拐棗的,水果之鄉(xiāng)嘛,這算什么呢!我素不喜酒,主人家勸我嘗嘗拐棗泡酒,嘗嘗他們榨了葡萄汁、石榴汁,自家釀的葡萄酒、石榴酒。濃稠的酒液,紅的、綠的,泛著誘人的色澤和醇香。主人如數(shù)家珍,一一說了它們的許多保健功能,勸酒辭質(zhì)樸誠懇如泥土,讓我不能不破例干了一大杯。那感覺,讓我想起劉姥姥在大觀園喝酒說的,像喝蜜水兒。人沒醉,心卻醉了。
當一輛輛掛著黑、吉、蒙、京、豫、皖、滬、鄂、川、粵、貴車牌的大貨車,滿載著柑橘、甘蔗和西紅柿,大開著車燈,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飛天坡,駛出滇西大山中這個有名的“天然溫室”時,壩子四圍的群山,模糊成了黑黢黢的剪影。夜空墨藍,綴滿大顆大顆珍珠似的星星;夜色清涼,果園水溝邊,蘆竹葉片濕漉漉的,露水下來了。燈光,酒菜的噴香,一陣陣歡聲笑語,從半掩半開的門窗縫里擠出來。忙碌勞累了一天的果農(nóng)和他的親友們,正在燈下頻頻舉起慶豐收的酒杯。
冬至,“數(shù)九”寒冬伊始,民諺曰:“一九、二九不出手”。當北國正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賓川的果農(nóng)們已經(jīng)出手了,動手修剪脫盡枯葉的葡萄藤,給冬眠的芽眼抹上破眠劑,灌水,施肥。葡萄園醒來了,在果農(nóng)們的愛撫間變得碧綠和溫柔起來。褐色僵直渾身皺皮的老藤軟了,泛出青綠色,抖擻精神,梢頭努出芽苞,一個個芽眼張開了,吐出綠葉,柔嫩的藤蔓也抽出來了。金沙江干熱河谷的這塊四季花香果甜的熱區(qū)寶地。近年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早熟葡萄生產(chǎn)基地。這里早熟的夏黑、維多利亞自不必說,就連晚熟的紅提也要比新疆吐魯番提前四十多天上市。臘月歲末的寒風中,一個個葡萄園綠葉翻飛,大聲喧嘩。婆娑的綠葉間,趕著花信風而來的小蜜蜂,在串串顏色淡黃微綠的花穗間,嚶嚶吟唱??床坏交ㄈ锏钠咸鸦?,花瓣像小爪子抱著剛長出來的小葡萄,還沒有綠豆大,不鉆進葡萄架看不出來??床坏降倪€有果農(nóng)怒放的心花。只有掩抑不住的心花的芬芳,在他們的眼角眉梢上飛揚,充實,沉穩(wěn),自信而又從容,寫在他們舒眉展眼的笑臉上。
故鄉(xiāng)賓川的冬天,那是一個蘊藏著我美麗鄉(xiāng)愁記憶的甜蜜而又溫馨的季節(jié)。
編輯手記:
沐浴著冬日和煦的暖陽,2015年第一期散文空間與大家見面了,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欄目將繼續(xù)秉承暢達、真摯、誠懇的選稿標準,希望這一方小空間能帶給您一個完整的意境,給您一個感觸,一些回味。在本期選用的幾篇文章中,羅曉玲的《在洱海,在文學的天空下》既是她在大理學習期間的一個體驗和感觸,更是她在文學道路上的一個新的思考和總結(jié),作為民族地域性很強的大理,這樣的思考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學習。卓躍瓊的《親情三題》是一篇非常用心的文章,成熟穩(wěn)重的文字后面支撐的是作者那顆敏感、感恩的心靈,讓我們也跟隨著一起流淚,一起堅強前行。余下的三篇都是我們本地作者的文章。其中,李麗琴的《古城里》和左中美的《舊故鄉(xiāng)》都帶著女性的柔情清麗,文字優(yōu)美、淡然,靈動,她們筆下無論劍川還是漾濞,都讓人產(chǎn)生了能悠然生活其間的美好向往。張旗的《故鄉(xiāng)的冬天》則寫得熱鬧蓬勃,充滿生機,那滿滿溢出的甜蜜和溫馨,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這樣的冬天不太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