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仕鳳
摘 要:普通話是職業(yè)學校的一門訓練普通話口語表達的課程,也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課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水平,是普通話老師的職責。而在實際教學中,普通話教學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朗讀,學生會感到無味、厭倦;如果僅以講代讀的方式教學,又失去了普通話訓練的功效。那么怎么處理才能讓此門課教學既不拘于單純朗讀又能激起學生強烈學習興趣呢?筆者在教學中,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規(guī)則,有的放矢,突出特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收到積極效果。
關鍵詞:普通話 課堂教法 淺談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b)-0151-02
普通話是職業(yè)學校的一門公共實踐課,是訓練普通話口語表達的實踐性課程,又是學生早在小學一年級就學過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力求教好,學生卻不在乎,他們認為不教已懂,沒有多大學問;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朗讀,學生會感到無味、厭倦;如果僅以講代讀的方式教學,又失去了普通話訓練的功效。那么怎么處理才能讓此門課教學既不拘于單純朗讀又能激起學生強烈學習興趣呢?為此筆者作了一些教法上的摸索,現總結如下。
1 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1.1 教師要搞好教學工作,首先要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了解情況,主要是了解普通話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了解學生對普通話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普通話的態(tài)度。了解前者是普通話教學的前提,以便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按規(guī)定目標有的放矢實施教學;了解后者是基礎,有利于對癥下藥、因勢利導,實現教學目的,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素質。
了解普通話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需要通過學習有關教學、考綱和教材來獲取。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較多,都開設有普通話教學,但因專業(yè)需要不同,未見統(tǒng)一的普通話教學大綱,各科教學大綱均有差異,只有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和相關的管理規(guī)定。然而,無論專業(yè)怎樣,其教學目的都是教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掌握普通話語音基本理論和普通話發(fā)音要領,能用標準或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說話、演講及其它口語交際;同時,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能順利地通過測試并達到理想的等級標準。
1.2 了解學生情況主要是通過測試和接近學生來獲取相關信息
職院教育的對象有大專業(yè)和中專生。對中專生來說,他們不經考試直接報名就讀。這部分學生一般沒有考上高中,學習基礎較差;小學時學的普通話基礎,只記得字母讀音,受方言的影響,用普通話交流時,難免南腔北調;他們是被動入學的,學習積極性相對不高。要提高他們的普通話水平有一定難度。
為此,普通話教學的老師需要認真學習普通話教學大綱和普通話水平測評大綱,明確己任。要鉆研普通話教材,明確施教內容,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深入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在普通話學習方面學過哪些知識,現在實際掌握的程度,了解學生學習普通的態(tài)度、方法和興趣。要給學生講清學習普通話是我國當代社會民族發(fā)展民族融合的需要,是就業(yè)的需要。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普通話,有利于促進自身學習專業(yè)技術,促進各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開展普通話教學。
2 突出特色,合理規(guī)劃
職業(yè)教育有較明顯的特色,其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與行業(yè)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三個方面。普通話教學也要體現行業(yè)性、技術技能性等特色,使學生學好和運用好這門技能技術。
根據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現行開設專業(yè),職業(yè)技術院校學生學習普通話,主要用于日??谡Z交流。教學的重點就應當放在語音訓練方面,教會學生準確發(fā)音,善于用普通進行交流。如旅導專業(yè)的普通話教學就應突出應用,以實踐訓練為教學的主要方式,使學生達到能用清晰、流利和悅耳的普通話進行交流的目的。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區(qū)分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克服方言的干擾。如貴州地區(qū)有部分山區(qū)發(fā)音f、h不分,偶有把“飛機”讀成“灰機”,“混紡”讀成“糞紡”現象。特別是要處理好布依族 、苗族學生發(fā)音的困難問題,反復訓練發(fā)音,調整口語習慣,具體處理辦法根據學生的發(fā)音情況而定,在此就不作贅述。
為此要根據普通話教學培養(yǎng)目標、任務和要求,結合學生的知能實際,合理規(guī)劃教材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對教材內容合理取舍,突出重點難點,并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規(guī)劃出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略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盡量引導學生自己開口說話;對學生理解不透的內容通過演示和講解,讓學生觀摩和思考,比照去做訓練;學生感覺困難但在教學中卻是重點的部分就改說為寫,再變寫為說??傊?,面對學生的各種情形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能夠積極應對。
3 教必有法,法無定法
教學的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要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必須運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興趣,開拓思路,通過學生的努力而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在教學中,筆者運用以下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3.1 情緒激發(fā)
學生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學生接受信息的快慢,而影響情緒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如求知欲、興趣、人際關系等。作為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用實例告訴學生學好普通話有助于謀業(yè),有助于協(xié)調工作,激發(fā)其求知欲。并按照學生認識事物的自然程序,循序漸進,不斷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激發(fā)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進行單一的讀、聽、說,學生容易疲倦,缺乏興趣。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把幾者交替進行,轉換學習方式,調整注意力,讓讀、聽、說器官輪流抑制和興奮;或進行檢查測試,讓學生先進行自測,盡量做到胸中有數,克服緊張情緒;對不過關的內容,則要求反復訓練,確保過關,從而激發(fā)新的求知欲和攻關興趣。同時,筆者又注意協(xié)調好師生關系,多肯定、多表揚、多指導、少指責,融洽師生關系,調動學習情緒,使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導,提高學習效果。
3.2 情景演示
情景教學和演示教學是兩種互相包含又互為補充的教學方法,二者融合使用,對普通話教學效果較好。
教學語音部分時,運用音像設備播放發(fā)音圖像,學生可以觀察、模仿,對照音像學習,糾正自己發(fā)音不準的地方。特別是在教學單韻母時,為了讓學生明確各單韻母發(fā)音的情況,筆者依據語文出版社林祥楣主編的——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現代漢語》教材中介紹的“元音四邊圖”,讓學生了解音位的前央后、高《半高》與低《半低》、圓唇與否的判定,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單韻母所在表中位置來明確其發(fā)音,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較理想。
語音訓練時,創(chuàng)設“情景會話”是一種較好的練習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梢宰屚阑蚯昂髢勺缹W生自由組合,設置應聘、就業(yè)問答,或以導游、推銷等方式進行解說,或設置聊天、談理想等情境,進行普通話對話演講。
普通話訓練,學生進行情景演練之時,教師巡視,對學生演練的優(yōu)劣當場點評。情景教學,可以增強實感,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既訓練學生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還鍛煉了學生上臺表演的膽識。
學生學到一定程度,可以舉辦伴樂詩朗誦,演講,提高學習興趣,檢驗綜合素質,匯報學習效果,促進普通話教學。
3.3 教學調控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所形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其實質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信息調控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展情況,不斷調控教與學的內容和方式,科學控制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學生的努力來獲得知識和技能。
在具體操作時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調控。
一方面是輸出調控,要做到合理控制。首先是“定度”合理,指的是對傳輸的教學信息的深度、廣度和難度進行控制,以達到學生穩(wěn)定地、有效地獲取知識。這就需要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基礎,以測試標準為終端,分布實現目標。不能一步登天,應循序漸進。其次是謹慎。要考慮輸出信息量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嚴密性;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和系統(tǒng)性。筆者在教學時就注重讓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把握語音系統(tǒng),了解聲韻母的發(fā)音器官以及發(fā)音方法,并理解其分類依據以及相關拼讀規(guī)則,把握一些變調、輕聲、兒化、音變等知識的基礎上,才讓學生去具體做朗讀訓練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到及時反饋。教師應暢通師生間信息的傳遞,通過提問、測試、談話等各種途徑和方法,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動態(tài),盡快找出出現的各種偏差,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利用各種方法保證整個教學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在說話訓練時由于會受到方言的影響,在教學中就要補充講解和比較普通話與本地言的異同。特別是針對布依語和普通話的較大差異,對布依族給與專門指導,專門訓練。又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筆者發(fā)現大部分學生不敢開口說話,更談不上輕松自如地介紹自己或作其他說話訓練了。遇到這種情況,要疏通渠道,變說為寫,讓學生通過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再讓他們結合稿子來說,效果就不一樣了。
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嘗試感知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把握規(guī)律。如在教學比較前鼻韻尾n與后鼻韻尾nɡ時,筆者讓學生先自己嘗試發(fā)音感知二者音色的不同,即n發(fā)音輕·短,nɡ發(fā)音重·長;然后再讓他們感知二者音位的前后,n音位在前,nɡ音位靠后;接下來再讓他們自己找參與發(fā)音的器官,前鼻韻尾n的發(fā)音器官為“舌尖·上齒齦”,后鼻韻尾nɡ的發(fā)音器官為“舌根·軟腭”;經過三個步驟的比較后學生基本把握二者發(fā)音的規(guī)律。
4 結語
總之,在普通話教學中,把握大綱是根本,結合學生實際是需要,只有合理規(guī)劃,注重突出特色,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才能讓普通話教學不流于形式,真正發(fā)揮其團結中華民族,弘揚民族精神的功效。